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888(2008)1A-0076-01
緒論作為外科護理學教材的開端,教師如能講的精彩,可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并且能使學生在了解本課程基本特點的基礎上以科學的方法進行學習,為學生進行全課程的學習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打下基礎。現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嘗試改革緒論課的講授方法,尤其注重列舉臨床例子的教學法的運用,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我校中專護理專業三年制學生。實驗組:2005級106人,對照組:2004級102人。兩組均是計劃招學生,其平均年齡,人學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對照組按照國家教學計劃,用一節課時講解,并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實驗組采用兩節課時講解,特別注重舉例在課堂中的應用。采用調查問卷的方法對兩種方法進行比較,實驗組具體方法如下。
1.2.1 選擇恰當的例子可選擇與日常生活相關的例子;或結合書本列舉典型的臨床病例,或在學生中尋找病例;或引入醫療事故例子;或列舉我國護理前輩的事跡。
1.2.2 合理安排講解時機臨床展示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可于上課時用置疑的方法了解學生對外科疾病的認識,并讓學生舉例說明,老師暫時不進行評論,于小結時與學生共同評價;以外科疾病的分類、外科護理的發展為線索進行舉例;講解外科護士的素質要求時可結合非典期間醫護人員的表現述說,同時對學生進行專業思想教育。
1.2.3 老師的情緒調控老師在展示例子時要運用形象生動、幽默詼諧的語言,同時要把情感融入,獲取學生的共鳴。
2 結果(見表1)

3 效果分析
3.1 課堂氣氛活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緒論課是人門課,講授的效果直接影響學生對外科護理學的學習熱情;實驗組在講解時主要運用舉例說明的教學方法,課堂氣氛活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積極探索新知識。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對老師傳授的知識只是限于知道。不會主動去探索,所以,學生依賴心理強,學習被動,甚至有小部分學生對學習本課程無信心。
3.2 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專業思想因學習外科護理學緒論課時,學生還沒進行臨床見習,對各科的護理認識比較膚淺。實驗組通過采集外科臨床工作中具體病例搶救的典型事例,使學生對外科護理工作的特點有了認識和理解。對照組只是平鋪直敘,結果學生的專業思想還是停留在最初的認識,得不到更新,從而影響后續課程的學習。
4 討論
4.1 重視緒論課的講解,教學方法靈活多樣“緒論課”可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一起交代學習方法和提出目標要求的作用。所以,應該講好緒論課,精心選擇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環節,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還應充分運用幻燈片、多媒體、模型等現代直觀的手段輔助教學,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4.2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作為教師,除了要讓學生明確學習外科護理學的目的外,更重要的是不斷改良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使學生喜歡學。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會使學生形成惰性心理和處于學習的被動狀態。較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才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工作的重要任務,是提高外科護理學教學質量的關鍵。
4.3 滲透醫德教育,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新的醫學模式和護理模式要求護士要有愛心、誠心、同情心,有積極奉獻的價值觀,有靈活的溝通技巧,能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因此,培養學生高尚的醫德,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應于平時教學時抓住時機進行,而緒論課就是最好的開頭。教師在教學中所使用的教學手段對學生的能力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應為學生創造獲得各種能力的條件,為學生提高對臨床工作的適應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文編輯衛竹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