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888(2008)1A-0084-02
慢性支氣管炎是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特征為咳嗽、咳痰或伴有氣短、喘息反復發作的慢性過程。嚴重時可并發慢性阻塞性肺氣腫、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此病以老年人多見。了解慢性支氣管炎的病因、臨床表現,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對延緩疾病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1 病因
1.1 外因
1.1.1 理化刺激大氣污染、職業性粉塵、氣候寒冷、環境溫度劇烈變化,各種粉塵吸入及長期吸煙等,均可損傷呼吸道黏膜組織,使上呼吸道細菌容易侵入而繼發感染,促使慢性支氣管炎發生和發展。
1.1.2 感染因素引起感染的微生物主要有病毒和細菌,長期反復的細菌或病毒感染容易發展成為慢性支氣管炎。
1.2 內因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和免疫功能低下;自主神經功能失調;過敏、吸煙、感染等。
2 臨床表現
2.1 癥狀主要表現為咳、痰、喘、炎四癥,但以長期反復咳嗽為最突出,并逐漸加重。
2.2 體征早期可無異常,有時在肺底可聽到散在干、濕啰音,常咳嗽后減輕或消失。當有繼發感染時,啰音明顯增加。喘息型慢性支氣管炎發作時,可聽到哮鳴音,長期反復發作可出現肺氣腫體征。
3 健康教育
3.1 創造良好的環境房間保持適宜的溫度、濕度,一般以18℃~20℃,房間相對濕度50%~60%為宜。經常通風換氣,避免有害氣體及氣體,如煙霧、粉塵、煤氣等對呼吸道的刺激。天冷時適當著衣,注意保暖。脫離煙塵環境,避免有害刺激性氣體刺激。
3.2 加強體育鍛煉耐寒鍛煉要從夏季開始,首先用手按摩面部、后用冷水浸泡毛巾擰干后擦頭面部、四肢,體質好、耐受力強者可全身大面積冷水擦浴,持續到9月份,以后繼續用冷水擦浴面部、頸部,最低限度也要用冷水洗鼻部,冬季堅持冷水洗漱,提高耐寒能力。根據季節和體質調節保溫措施,不要過早穿棉衣。堅持展練,清晨在空氣新鮮的地方做擴胸運動,深呼吸運動,小跑步、氣功等提高抗病能力。飯后散步,有利于肺部氣體交換,增加氧氣的攝人和代謝廢物的排出,以改善肺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和主動排痰能力。
3.3 加強營養,合理膳食在飲食上應攝入足夠的熱量、蛋白質及富含維生素的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魚類、瘦肉、蛋類、核桃、大豆制品、新鮮蔬菜和水果等。病人飲食忌食生冷、油膩、辛辣的食物。控制食鹽的攝入量。哮喘性支氣管炎多由過敏引起,蝦皮、蝦米、螃蟹、咸菜、霉變食品均可誘發支氣管哮喘發作,故應避免食用。食欲欠佳,可給予半流質或流質飲食。注意調節食物的色、香、味。鼓勵病人多飲水,每日至少3 000 mL以上,保持呼吸道濕潤,使痰液稀釋,利于排出。避免食用過冷、過熱、生硬食物,因其可能刺激氣管引起陣發性咳嗽。避免飲用咖啡、茶和可口可樂等飲料,以免引起胃腸道副反應。
3.4 保持排痰通暢病人分泌物積聚于支氣管管腔內,引起反射性咳嗽、咳痰,一般在晨起較重,痰量以清晨較多。在疾病發作期間,病人往往感到咳痰不暢,胸悶、氣急,如不及時排出易導致感染。因此,除了根據醫囑服用抗感染、化痰藥外,還要掌握正確的排痰方法,可以減輕病人的癥狀,避免因痰窒息導致悲劇發生。
3.4.1 霧化吸入法可使用超聲霧化吸人器,也可使用簡易蒸汽吸入,以使支氣管內分泌物濕化,易于咳出。方法:選一保溫杯,盛半杯開水,將口鼻放在杯口。用力吸蒸汽,反復多次,待水稍冷,再換開水,便可達到稀釋痰液的目的,將痰液順利排出,但要注意安全,防止燙傷。
3.4.2 翻身叩背法長期臥床病人可由家屬或護理人員在氣候較溫和的中午讓稍能走動的病人在戶外散步,畏懼寒冷者在室內活動。不能活動者定時翻身、叩背,刺激排痰。其方法是:將五指并攏,掌心屈曲,順氣管走向,由下至上,由兩側向中間輕叩病人背部,坐位時,囑病人頭前額低下,由下逐漸向上輕叩,刺激排痰,同時鼓勵病人咳嗽,將痰咳出。
3.5 堅持呼吸道訓練其方法:取立位或坐、臥位,一手放于前胸,一手放于腹部,進行腹式呼吸,吸氣時腹壁向內收縮,使腹壁的活動度盡量大,吸氣與呼氣的時間比為1:(2~3)做到深吸緩呼,吸氣用鼻,呼氣用口,呼氣時將日唇縮攏,如吹口哨樣,每日鍛煉2次。每次10min~20min。可使膈肌活動度增加,達到改善呼吸功能的目的。
3.6 吸氧每日低流量吸氧15 h(氧流量1 L/min~2L/min),最好在夜間進行。
(本文編輯衛竹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