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888(2008)1A-0090-01
維生素k1是肝臟合成凝血因子I、Ⅶ、Ⅸ、X所必需的物質,當病人因肝臟疾病而致維生素k1缺乏,出現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時,I臨床上常應用維生素k1靜脈注射。但維生素K1靜脈注射過快,超過5 mg/min,可引起面部潮紅、出汗、支氣管痙攣、心動過速、低血壓等。我科于2007年9月成功搶救護理了1例維生素k1致輸液反應的病人。現報告如下。
1 病例介紹
病人,女,60歲,因“食欲不振、乏力、小便黃1個月”于2007年8月15日入院。住院后遵醫囑予以茵梔黃、甘利欣、促肝細胞再生因子、維生素K1等保肝、降酶、退黃等對癥治療,病人病情逐漸好轉。9月3日10:30左右。病人在輸注菌黃注射液后,換上健肝細胞再生因子后不久,病人出現寒戰、胸悶、氣促,測心率130/min、律齊、呼吸30/min、血壓130/85 mmHg(1mrnHg=0.133 kPa)、體溫36,4℃,立即給予更換液體。減慢滴速、保暖、吸氧、遵醫囑給予地塞米松5 mg靜脈注射、異丙嗪25mg肌肉注射。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效果欠佳,10min后給予地塞米松重復應用,約11:00,病人寒戰、胸悶、氣急癥狀漸好轉,體溫逐漸升高,最高達40℃。遵醫囑給予安乃近0.40g肌肉注射。隨后病人體溫逐漸降至正常。討論后認為是輸液反應。次日,遵醫囑暫停輸注促肝細胞再生因子液體。護理上也強調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藥液配置后不能超過2 h,但在10:00該病人輸注甘利欣組液體時又出現了輸液反應癥狀。第3天,遵醫囑將3組靜脈輸注藥物全部暫停,改用能量合荊,護理上也強調該病人的藥物要隨配隨用,并且嚴格按無要求,仔細查對。但大約在10:00該病人仍然出現了輸液反應癥狀。此時,其他藥物都已經換過,只有維生素K1病人仍每天使用,并且每次反應均發生在應用維生素K1后。第4天遵醫囑暫停維生素Kl輸注,結果病人沒有再出現以上癥狀,于2007年9月28日病情好轉出院。
2 護理
2.1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觀察病人的意識是否清醒,面色是否紅潤,口唇、指端有無發紺,呼吸是否平穩,有無呻吟、三凹征,有無心律不齊、過緩。血壓是否穩定,體溫是否正常;大小便的次數、顏色、性狀、量的變化;寒戰的程度、持續時間等。
2.2 癥狀護理
2.2.1 寒戰臥床休息,注意保暖,及時為病人蓋被取暖;將室溫保持在27℃~30℃,濕度50%~印%。
2.2.2 胸悶協助病人取半坐臥位。保持呼吸道通暢,予以氧氣吸入,鼻導管吸氧,流量4 L/min~6 L/min,使氧濃度達40%。至病人發紺消失,自覺癥狀好轉。
2.3.3 高熱協助病人溫水擦拭頸靜脈、胭窩、腹股溝等大靜脈處,少量多次飲水,每301Tan測量體溫1次。體溫超過38.5℃遵醫囑予以退熱藥物。退熱后出汗過多時,及時給予更換衣物、床單、被罩,以促進病人的舒適。
2.3 心理護理在首次發生輸液反應時,病人會因突然劇烈的寒戰而產生恐懼心理;而當反復發生輸液反應時可出現焦慮心理。所以,穩定病人的情緒很重要。陪伴病人耐心細致與病人交流溝通。
2.4 飲食指導指導病人進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蛋白質的食物,如新鮮的水果、蔬菜、精肉、魚、乳制品等,少量多餐,多飲水。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油炸、油煎食物。
3 體會
及時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穩定病人及其家屬的情緒。避免醫患糾紛,使病人及其家屬積極的面對疾病,及早發現病因。藥物的個體差異很大,即使是同一種藥物作用于同一個病人,在不同的時期與病程階段,產生的作用也會不同。所以,在臨床上為病人用藥時要密切觀察病人用藥前、用藥中、用藥后的反應,多詢問病人的主觀感受。尤其是一些需要限制滴速的藥物,更應該引起重視。
(本文編輯衛竹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