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醞釀了近14年之久的《反壟斷法》正式實施,“利用市場支配地位”或者“濫用行政權力”來限制競爭的行為將從此被視為違法。首當其沖的,就是國內公認壟斷嫌疑最大的5大行業:鐵路、電信、石油、汽車和軟件。
[微軟]民間公認的“第一被告”
《反壟斷法》第三章第十七條規定:“禁止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從事下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沒有正當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時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條件。”
前瞻:國內軟件商有望“松綁”
早在去年《反壟斷法》獲得通過時,就有法律專家預計,微軟可能第一個被告上法庭。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反壟斷法》化解了微軟在國內市場的絕對優勢,那么首先松口氣的將是國內的軟件商。一旦國內軟件商得到解脫,那么不僅我國的軟件產業將得到更寬廣的生存空間,國內用戶也將在充分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更低廉、更豐富的軟件產品。
事實上,在歐美的反壟斷案例中,微軟已經有過教訓。去年9月17日,歐洲初審法院做出最終判決,支持歐盟在2004年發布的微軟反壟斷案裁決。而1997年,美國司法部也指控微軟操作系統將瀏覽器軟件與視窗操作系統軟件非法捆綁銷售。
懸疑:微軟應對反壟斷經驗豐富?
不過,不得不承認,微軟反壟斷經驗豐富,法務和公關力量強大,而中國方面準備不足,估計很難在短時間內獲得實質效果。事實上,即便在《反壟斷法》以及細則都已經非常成熟的西方,一次反壟斷的訴訟案都要耗費幾年時間。為此,法律專家建議,《反壟斷法》的細則在實際的操作中至關重要,只有在給具體的行業、市場以及企業行為做出“壟斷”或“非壟斷”的界定后,國內的反壟斷工作才會更有效率。據悉,目前微軟(中國)的公關團隊已經進入到了備戰狀態。在一份聲明中,微軟表示,微軟支持中國在創造公平競爭環境方面作出的努力。顯然,在能夠界定“壟斷”范圍的細則出臺前,類似的“外交辭令”不只會出現在微軟一家。
[汽車]限價限區銷售觸犯“禁令”
《反壟斷法》第二章第十四條規定:“禁止經營者與交易相對人達成下列壟斷協議:固定向第三人轉售商品的價格;限定向第三人轉售商品的最低價格?!钡谖逭轮幸裁鞔_規定:禁止“妨礙商品在地區之間自由流通的其他行為?!?/p>
前瞻:消費者還價空間將更大
根據上述法令,顯然的,汽車廠商對經銷商所設的最低限價和限區銷售的規定,觸了《反壟斷法》的逆鱗。如果取消了廠商的最低限價權,那么市場終端的價格決定權就將直接歸在經銷商處。屆時經銷商可以根據實際的市場情況自行調節價格,那么消費者的還價空間也將更大,經銷商也不必再拿出類似于“送汽車裝潢”、“送加油卡”等變相優惠措施來吸引消費者了。經銷商輕松,購車者實惠。
此外,國內車市長期以來的“價格盆地”也將有望結束,滬上一家廣州豐田的經銷商表示:“浙江、江蘇一些地方的車價要比上海低,如果異地購車的限令真的能被打破,上海這樣車價高的市場肯定會降價,否則將坐視客源的大量流失?!?/p>
懸疑:可通過零配件打壓經銷商?
一家進口汽車經銷商的負責人認為,《反壟斷法》可以取消廠商的特權,但在實際操作中,廠商依然能夠通過各種“潛規則”保留對經銷商的控制?!袄缌闩浼呐渌?,零配件廠商與汽車廠家的關系相當密切,因此供應對象一般只限于廠商指定的4S店,經銷商很難單獨獲得零配件供應。也就是說,如果不按照廠商的要求辦事,廠商完全可以通過限制零配件這個途徑來打壓經銷商,因此市場的主動權依然掌握在廠商手中?!睂Υ?,業內人士均表示應當盡快推出《反壟斷法》的實施細則,以免在實際操作中被強勢方鉆了空子。
[鐵路]“行政壟斷”嫌疑是關鍵
《反壟斷法》第六章第三十七條規定:“行政機關不得濫用行政權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競爭內容的規定?!?/p>
前瞻:鐵路票價將由市場決定
法律專家表示,由于鐵路完全實行國營,因此鐵路行業的壟斷嫌疑的關鍵并不在于其“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爭議在于是否具有“行政壟斷”的嫌疑。因此,如果要打破鐵路的市場壟斷格局,就必須從打破鐵路的“行政壟斷”入手。“鐵路部門在春運前搞的票價聽證會其實就表現了其壟斷地位,如果有充分的行業競爭,市場自然會調節價格,不用居高臨下地把旅客請來商議價格”,復旦大學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孫立堅認為,如果國內鐵路壟斷的格局能夠打破,那么首先要調整的就是鐵路票價。
事實上,和飛機票、長途客運車票不同,鐵路的火車票不僅面值最為“堅挺”,而且站票和坐票的價格居然也一樣。因此,在某些旅游淡季常常會發生這樣的怪象:某個線路的飛機票價格甚至低于火車票。此外,退票需收取20%的手續費、列車上高價出售飲品零食、列車誤點不賠償等等不公平的現狀,也只有在高度壟斷的鐵路行業才會出現。
懸疑:涉及“國民經濟命脈”?
“鐵老大”很有可能打出“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行業”的王牌,從而超脫于《反壟斷法》之外。不過對此,孫立堅教授明確表示,這種說法不通?!捌鋵嵈蚱茐艛嗖⒉淮硎袌龅耐耆砰_,也可以是部分放開?!睂O教授認為,鐵路等行業牽涉國家民生安全,不能充分進行市場競爭,不能完全交給市場,但這并不意味著完全不能放開。“全部由國家控制,就會出現目前效率低下、利潤低下的結果。因此可以開放一部分業務,交給市場?!睂O立堅教授告訴記者,包括美國在內的諸多西方國家,雖然鐵路由國家控制,但并不妨礙民營資本的引進,因此“鐵路大王”能夠出現。而民營資本的引進也使鐵路運營更人性化、更有效率。
[電信]典型的“市場支配地位”
《反壟斷法》的第三章第十九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推定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一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達到二分之一的;兩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合計達到三分之二的;三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合計達到四分之三的?!?/p>
前瞻:各種資費降低甚至減免
在我國電信市場,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乃至中國聯通,都屬于“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嫌疑對象。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闞凱力表示,如果能夠打破這些電信運營商的“市場支配地位”,那么對于用戶而言,最直接的變化就是各種資費的降低甚至減免。
雖然通過聽證會,國內漫游費已在今年4月下調過一次。不過闞凱力教授還是旗幟鮮明地認為:漫游費已是壟斷暴利的重要手段,必須取消。而對于國際IP長途電話的資費,闞凱力對記者表示,IP電話原本是一項技術的改進,而并非是增值業務,“收費本來就沒有道理,消費者沒有任何選擇的權利?!?/p>
懸疑:重組加強行業壟斷?
在《反壟斷法》推出前,國內電信行業的重組計劃出爐,根據計劃,新移動、新電信與新聯通將重新分配資源,而最終的結果是這三家運營商都將在自己的利益范圍內形成獨大的優勢。根據重組安排,新移動將主營TD-SCDMA網絡,在中期規劃內成為國內3G領域的“獨苗”。而新電信將接手CDMA,從而和移動的G網平分國內2G通信的市場。新聯通放棄了原CDMA業務,但獲得了WCDMA,成為了未來一段時間內,唯一可能和移動TD網絡競爭的對手。因此,在各自的勢力范圍內,或者是一家運營商獨大,或者是兩家運營商共享市場,在這樣的情況下,通訊費用的定價、服務套餐的捆綁很可能還是由運營商說了算。
[石油]兩家獨大有交易依賴嫌疑
除了《反壟斷法》的第三章第十九條適用于“油老大”外,該法第十八條也明確規定:將視“其他經營者對該經營者在交易上的依賴程度”來“認定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p>
前瞻:囤油待漲現象從此作別
據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統計,眼下民營石油企業已由1998年全盛時期的3340家下降到不到300家,民營加油站也由5.63萬家下降至4.5萬家。顯然,中石油、中石化兩家對國內原油的資源和銷路的控制讓國內油市始終處于兩家獨大的狀態。
一部分業內人士和專家認為,如果《反壟斷法》能夠打破中石油、中石化等巨頭對行業的壟斷,并改善民營油企的生存狀態,那么國內油市的競爭將更為激烈,定價也將更透明,尤其是囤油待漲的現象很可能將從此作別?!叭绻M更多民企的競爭,不能保證國內油價不再上漲,但至少可以保證車主不會再出現加不到油的情況”,一民營加油站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往不是民營油企不愿意供油,而是沒有進油的渠道,白白坐視商機的流失,而某些大型企業卻是囤油待漲。這樣不僅對行業不利,對消費者也無法交代?!?/p>
懸疑:保護“國民經濟命脈”?
其實,所有關于國內石油市場前景的猜測都基于一個前提,那就是目前國內石油市場存在壟斷。對此,業內外并不認為石油市場會被打上“壟斷”的結論。事實上,《反壟斷法》第一章第七條就規定:“國有經濟占控制地位的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行業以及依法實行專營專賣的行業,國家對其經營者的合法經營活動予以保護。”這就意味著石油行業很可能超然于《反壟斷法》之上。因此,對于國內石油行業而言,一部《反壟斷法》是不夠的。出臺具體的細則,對國內中石油、中石化這樣的石油巨頭進行壟斷界定將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