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遲早要來。阿迪達斯已經不打算再忍受中國制鞋業的高成本,最近它提出要將在中國的生產基地逐步轉移到更有競爭力的越南、柬埔寨以及印度箠國家。與此同時,耐克、彪馬等國際鞋業巨頭也增加了在東南亞地區的采購。阿迪達斯全球采購追求的就是成本優勢,而中國制鞋業的低成本時代已經漸行漸遠。
成本上漲超過阿迪預期
“公司內部正在討論將生產基地分階段轉出中國的問題,已經派人去東南亞地區考察,主要是中國制造成本上升以及政策收緊。但目前中國仍是我們最重要的生產地。阿迪達斯中國制造仍然會保持一個很高的水平?!币晃话⒌线_斯中國人士近日在公開場合如此表態。目前,阿迪達斯產品中近50%是中國制造,全國有264家工廠。但是近年來中國制鞋業成本一直上漲,超過了阿迪達斯的預期,因此他們考慮要轉移。
對此,亞洲鞋業協會秘書長認為,近年來中國制鞋業總體成本上漲了25%一30%,而制鞋業的平均利潤率在5%~8%。尤其是人民幣匯率不穩定,可能吞噬訂單利潤甚至讓企業虧損。
據了解,阿迪達斯很關心人民幣不斷升值、政府加工貿易新政策以及《勞動合同法》等對內地投資環境的影響,并與其大型代工企業廣東萬邦鞋業公司等密集討論過。對于成本推動下代工廠的加價要求,阿迪達斯做出了一定妥協。萬邦鞋業新聞發言人郭煒文表示,今年阿迪達斯會根據工廠的成本上漲調整價格。但是阿迪達斯不打算接受工廠持續的加價要求。“如果工廠一再提價,客戶就可能找到更有競爭力的工廠,或者把訂單轉移到東南亞。與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比,中國工廠在成本上已經沒有競爭力。”郭煒文告訴記者,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萬邦鞋業已經把廣州的生產線全部轉到了粵北的清遠地區。
此外,中國制鞋業的洗牌也讓阿迪達斯為手頭的訂單為難?!艾F在是工廠與采購商博弈的過程。”一位原沃爾瑪鞋部采購人士分析,目前珠三角制鞋企業以及附屬企業有近一半倒閉或萎縮,大型工廠的議價能力增強,采購商手里有很多訂單由于不愿加價而下不出去,所以采購商與工廠正處于僵持階段?!霸谶@個博弈過程中,中國企業訂單流失了10%~15%,主要流向了東南亞地區。”
全球采購策略
支撐阿迪達斯轉移的是其全球采購策略。出于成本考慮,阿迪達斯將95%以上的生產外包給獨立的第三方工廠。它與耐克等國際鞋業巨頭一樣大多采取品牌運作模式,本身專注在設計領域,沒有自己的工廠,在全球尋找工廠代工以及在全球銷售。目前它的工廠主要在亞洲。除了中國以外,它在印度、越南、印尼已經有一定的代工廠。所以下訂單的時候,阿迪達斯會綜合考慮各地工廠的成本情況。
阿迪達斯表示,轉移生產基地的一大原因是中國人工成本不斷提高。據近來考察過東南亞多國的廣州創信鞋業董事長吳振昌分析,目前在通脹情況下東南亞各國的勞工成本都在上漲,只是珠三角比這些地方漲得更快。“加上人民幣升值因素,以美元計價,珠三角工廠員工平均月工資(加上社保)在230~250美元,印尼在100~120美元,越南在70~90美元?!?/p>
創信鞋業一直為耐克代工。吳振昌表示,目前耐克的訂單沒有變動,“但是耐克為了分散風險,一直是全球采購,在各個地方都有多個工廠,然后掂量成本等各方面因素后決定把訂單下在哪里?!彼匀绻袊杀境掷m上升,不排除訂單會轉移。
阿迪達斯全球采購策略追求的是成本優勢,與世界制鞋產業的遷移路徑一致,這些國際鞋業巨頭全球采購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產業轉移。如在上世紀70年代,阿迪達斯、耐克等生產基地從歐美轉入日本、韓國,80年代進入中國臺灣地區,而在90年代由于新臺幣升值、勞工成本上漲開始向中國內地轉移。
如今這些巨頭把目光轉向東南亞地區,包括越南、柬埔寨、印度以及老撾等國家,正是看中了這些地區比中國內地成本低的優勢。“估計比較復雜的產品還會在中國生產,但是勞動密集型的、成本比較低的產品將逐步轉出去?!币晃粯I內人士認為。阿迪達斯對于目前東南亞地區存在的交貨期、技術以及勞動效率問題并沒有表示擔憂,這表明它轉移的決心。
代工廠跟隨轉出
實際上,阿迪達斯的代工廠早就在它的“要求”下在東南亞擴充生產線。萬邦鞋業目前只代工阿迪達斯一個品牌。它在廣東清遠的生產線每月產鞋120萬雙,工人超過15000人。但是在阿迪達斯的要求下,它去印度開了工廠,而且印度工廠生產能力還在不斷擴大,每月產鞋從2007年的10萬雙提高到現在30萬雙。
“這些跨國公司客戶為了分散風險以及降低采購成本,要求我們最好也有跨國生產能力來配合它?!惫鶡樜恼f,公司希望在中國的工廠能維持穩定的生產量,印度工廠擴產不會對兩個工廠造成沖突。但是訂單怎么下的主動權則掌握在阿迪達斯手里。
此外,為阿迪達斯、耐克,彪馬等品牌代工的裕元工業也在不斷擴充東南亞地區的生產線,它隸屬于臺灣寶成集團。除了在中國工廠外,裕元工業2007年年報顯示,為了配合客戶采購要求,在中國、越南以及印尼生產基地推行產能擴充計劃,目前分別于中國,越南,印尼設有210條、117條以及71條生產線。有臺企認為,就像當初臺商帶著訂單把工廠從臺灣轉移到珠三角一樣,如今又要將訂單轉到東南亞地區,不然很可能失去訂單。與此同時,一批制鞋業的配套企業也跟隨大制鞋企業轉出中國。
“國際鞋業巨頭的生產基地轉移可能正在引領新一輪的制鞋產業轉移,它們的目的地是東南亞地區?!睒I內人士認為,當然這是一個逐步轉出的緩慢過程,但是足以引起國內制鞋企業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