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碧玉來說,2000年以后已進入一個重要的時期。這一階段,俄羅斯碧玉作為非常優質的碧玉品種進入人們的視野當中。在目前,俄羅斯碧玉是中國境內碧玉使用的主要優質原料。
一談到玉石,人們便自然將它和美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玉已成為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在古文獻中經常會見到諸如“玉顏”、“玉面”、“玉容”以及“書中自有顏如玉”、“美人如玉”等詞句。《說文解字》詮釋為“玉,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角思理之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間,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系之方也。”故詩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
正由玉具有這些特性,自古以來,人們喜愛秈收藏玉器,也就不足為怪了。但是要具體談到玉器收藏,那就是一門學問了。古語說:“玉不琢不成器。”任何一塊好的玉石,經過人工雕琢,才能賦予它新的價值和魅力。我國王雕工藝源遠流長,為世人所公認。而富有幽靜、典雅氣質的碧玉雕刻作品在近年來尤其受到市場歡迎,特別是以舶來品。俄羅斯碧玉雕刻的玉石雕件作品由于具備了色澤細膩、色相莊嚴等諸多優點,讓藏家愛不釋手。

俄羅斯玉石產地主要分布在布里亞特共和國、伊爾庫茨克州、克拉斯克雅爾斯克邊區、烏拉爾山脈等地。而俄羅斯碧玉原料屬于原生礦形態,這些山料體量大,玉質好,少綹裂,少黑點,顏色嬌艷,很大一部分達到了“首飾級”碧玉,這些碧玉被大量地制作成手鐲、珠串、手把件,彌補了中國優質碧玉不足的現狀。對于碧玉來說,2000年以后已進入一個重要的時期。這一階段,俄羅斯碧玉作為非常優質的碧玉品種進入人們的視野當中。在目前,俄羅斯碧玉是中國境內碧玉使用的主要優質原料。
而將一塊精美的原材料玉石雕刻成一件極具觀賞價值的藝術品,這就考驗到手工藝文化的水準了。玉雕藝術是中國傳統手工藝中延續時間最悠久的一種,據史料記載,已有7000年以上的歷史,各個時代的玉器反映出各個朝代的政治思想、藝術風格,也反映出入與人的相互關系和社會地位。每件產品均有其當時環境的特色,每見玉器型紋飾也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內涵。
據考與學家研究指出,我國在商朝時代,已將玉琢磨成各種器具,其中包括適用的工具,武器、裝飾品,以及祭祀與宗教上的用品。而在商朝以前,雖然也有玉器具,但在雕刻切磨技術方面,都是自商代起才大有進步,這時不僅品種繁多,而且雕刻技術已進入新境界,技巧高妙的玉工配合陰文陽文線條的應用,雕琢出無數難以比擬的曠世奇珍。
如果從玉雕的品種造型上看,有花卉果蔬、鳥獸、山水等,都各有其寓意。而中國人自古就有把玩玉器的習慣,有的是出自愛好,有的是出自心中美好的祝愿。中國古玉雕件的造型或圖案,均反映了人們趨吉避兇的傳統心態。每一種圖案和紋路都有或象征、或暗喻的意圖,表達了追求幸福的愿望。
其中,以碧玉雕刻的瓜果玉雕作品的吉祥寓意秈民眾對生活的美好意愿密切相關。瓜生長成熟,結出小瓜,小瓜又變大瓜,瓜義多了,用來比喻子孫延綿不斷。在許多名家的玉石雕件上尤為常見,屢屢成為經典作品,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在玉器中的美好體現。
Tips:俄羅斯碧玉鑒別攻略
俄羅斯碧玉多具有平行束狀綹裂紋,如果在一只濃綠的俄羅斯碧玉于鐲上或較人工器作品上找不到一處有束狀、片狀的綹裂紋,就應該產生警覺,不管它是用鋼模沖壓成的還是用人上雕琢成的,都要警惕它是否為“仿俄碧”材料制作成的。
對于小件玉器,首先可用托重的方法來估算它的比重:把樣品放在手掌上向上輕拋,細心體驗它砸在手掌上的感覺,如果是“仿俄碧”玉器,常把玩玉的人都會感到它砸在手掌上的力度,要比個體相近的軟玉輕得多。
其次可進行熱敏性試驗:先用手摩擦樣品,待其有溫感時放下,停兩分鐘后拿起來放在鼻下作聞氣味狀,其實是在用上唇來感受它的溫度,如果沒有一點涼的感覺,它就有可能是“仿俄碧”玉器。
再次是進行硬度測試:一是用樣品較尖銳的部分在玻璃上劃,如果手感沒有一點發澀的感覺而是打滑,就可以肯定它不是俄羅斯碧玉;如果有如同用玻璃刀劃玻璃的“吱吱”聲,就有可能是俄羅斯碧玉。二是用小鋼刀的尖在樣品不顯眼處進行擰壓,再用手指在擰壓處擦一下,然后用10倍放大鏡觀察擰壓處有無劃下的痕跡,以及痕跡的明顯程度。若新留下的痕跡十分明顯,就可以斷定它不是俄羅斯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