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知識板塊內(nèi)容包括功、功的原理、機械效率、功率、動能和勢能、機械能及其轉(zhuǎn)化.知識點較多,涉及中考內(nèi)容也較多,本專題是中考的重點,希望引起同學(xué)們注意.
本知識板塊的重點是機械效率和機械能的轉(zhuǎn)化.難點是功、功率、機械效率的綜合計算.
[重點考點解析]
本知識點的重點內(nèi)容是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用W=Fs進行功的計算,理解F和s的物理意義.
本知識點的考點是判斷力對物體是否做功和力做了多少功的計算.中考命題多數(shù)以生活實際為題設(shè)情景,比如踢球、推車、舉杠鈴、背書包、推木塊、撿起地上的課本、人上樓梯等現(xiàn)象,判斷力是否做功.判斷一個力對物體是否做功,關(guān)鍵是看物體是否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一段距離,要抓住力和移動距離的一致性.通常在三種情況下力對物體沒有做功:(1) 物體沒有受到力,但靠慣性通過一段距離;(2) 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但沒有移動;(3) 物體受到力,同時也有運動的距離,但在力的方向上沒有通過距離.計算力對物體做多少功時切記力與力方向上的距離的時效性.例如,腳用力將球踢出50 m的距離,腳對球做了功,但踢力和50 m距離是“非時效性一致”.
[中考常見題型]
例1 (2006年廣州)下列關(guān)于力做功的說法,正確的是().
A. 人提著箱子站在地面不動,手的拉力對箱子沒有做功
B. 人把箱子從二樓提到三樓,手的拉力對箱子沒有做功
C. 汽車在水平公路上勻速行駛,汽車所受重力對汽車做了功
D. 過山車向下運動過程中,車上乘客所受重力對乘客沒有做功
思路分析:本題考查判斷力對物體是否做功.人提著箱子站在地面不動,箱子在力的方向上沒有通過一段距離,因此人對箱子沒有做功,選項A正確;人把箱子從二樓提到三樓,箱子在沿手的拉力的方向上通過了一段距離,所以手的拉力對箱子做了功,選項B錯誤;汽車在水平公路上勻速行駛時,行駛的距離與重力的方向垂直,重力對汽車沒有做功,選項C錯誤;過山車向下運動過程中,乘客在重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所以重力對乘客做了功,選項D錯誤.注意:判斷一個力對物體是否做功,關(guān)鍵是看物體是否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一段距離.答案為A.
例2 (2007年鎮(zhèn)江)在“探究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中,小車碰撞木塊后繼續(xù)向前運動,木塊在水平木板上滑動0.4 m后停下,如圖1所示.木塊在滑動過程中受到0.5 N的摩擦力,則木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____J;設(shè)小車與木塊碰撞前的動能為Ek,則Ek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W.
思路分析:此題為考查力做功多少的計算問題.首先判斷力是否做功:由于木塊移動的距離跟摩擦力的方向相反,我們可以說成木塊克服摩擦力做功.根據(jù)功的計算公式,W=Fs=0.5 N×0.4 m=0.2 J.由于碰撞時有部分機械能損失,所以Ek大于W.
[重點考點解析]
本知識點的重點內(nèi)容是了解有用功、額外功,理解機械效率的含義.
本知識點的考點是有用功、總功、機械效率的計算;機械效率高低的判斷;探究影響機械效率的有關(guān)因素.中考命題中機械效率是常見的考點:從利用一個定滑輪或一個動滑輪或“一定一動”組成的滑輪組提升重物、利用斜面搬運物體、利用起重機提升重物等實例命題,進行有用功、總功、機械效率的計算,多在填空和綜合題中出現(xiàn).解題時,確定有用功和總功是解題的關(guān)鍵,要弄清什么力做總功,什么力做有用功.一般來說,利用機械做的功(外力對機械做的功)是總功,機械對物體做的功是有用功,然后找出具體表達式,代入公式求解.斜面機械效率和滑輪組機械效率也是中考的熱點,多以探究性題目形式出現(xiàn),解題時要牢牢地記住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注意控制變量法的正確使用,清楚實驗操作中的注意事項,對實驗數(shù)據(jù)會利用公式進行計算分析.
[中考常見題型]
例3 (2007年黃岡)小文同學(xué)采用如圖2所示的兩種不同的方法將同一貨物搬運到同一輛汽車上,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A. 甲方法克服重力做功多
B. 乙方法更省力
C. 兩種方法機械效率相等
D. 兩種情況下,貨物機械能都增加
思路分析:甲、乙兩種方法都克服貨物的重力做功,將其移到相同的高度,兩種方法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相等,但甲方法所做的總功多,選項A錯誤;甲方法利用斜面可以省力,所用力小于物體的重力,乙方法直接用手舉高貨物,所用力等于貨物的重力,乙方法費力,B項錯誤;甲方法在做功過程中需要克服摩擦而做額外功,故甲方法的機械效率低,C項錯誤;把貨物搬到汽車上,貨物的重力勢能增大,D項正確.解題時要會區(qū)分有用功、額外功,機械效率與省力情況無關(guān).
例4 (2007年淄博)小芳同學(xué)設(shè)計了一個高度可調(diào)節(jié)的斜面來探究斜面的省力情況、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程度之間的關(guān)系,如圖3所示.她首先測出小車重,然后用彈簧測力計沿斜面拉動小車,調(diào)節(jié)斜面傾斜角θ的大小多次測量,得到下表所示的數(shù)據(jù).
(1) 請你替小芳在上表中的空格處填上適當(dāng)?shù)臄?shù)據(jù).
(2) 分析上表中的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探究結(jié)論是:斜面傾斜角θ越____,斜面越省力,斜面的機械效率越____.
(3) 實驗過程中,拉力的方向應(yīng)與斜面____.
(4) 若想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與物重的關(guān)系,則要保持____不變,斜面的光滑程度不變,只改變____,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我們稱之為____法.
思路分析:利用斜面提高重物時,斜面傾斜角θ=12°時的有用功為W有=Gh=5 N×0.2 m=1 J;斜面傾斜角θ=30°時的總功為W總=Fs=3.6 N×1 m=3.6 J;斜面傾斜角θ=45°時的機械效率為η===81%.觀察表中的第一列、第五列、第八列,從上向下看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隨著斜面傾斜角θ的增大,斜面上的拉力和斜面的機械效率也越來越大.在探究斜面機械效率時,實驗過程中拉力的方向應(yīng)與斜面平行.斜面的機械效率跟斜面傾斜角、斜面的光滑程度有關(guān).想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與物重的關(guān)系,就利用控制變量法,保持斜面傾斜角、斜面的光滑程度不變,只改變小車重.
參考答案:(1) 1 3.6 81% (2) 小 低 (3) 平行(保持一致)
(4) 斜面傾斜角θ 小車重 控制變量
例5 (2007年常德)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究竟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某實驗小組的同學(xué)對同一滑輪組進行了實驗探究,得到了右表中的數(shù)據(jù).
(1) 將表中數(shù)據(jù)補充完整.
(2) 請畫出進行第1次實驗的裝置圖(每個鉤碼重2 N).
(3) 分析比較表中的數(shù)據(jù),你認(rèn)為同一滑輪組機械效率發(fā)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
思路分析:利用滑輪組對重物做的功為有用功W有=Gh=8 N×0.1 m=0.8 J;拉力做的功為總功W總=Fs=3 N×0.3 m=0.9 J;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η==≈89%;由表格中第1次實驗的數(shù)據(jù)可知,承擔(dān)物體和動滑輪的繩子股數(shù)n===3;對于同一個滑輪組,物重越大,機械效率越高.在畫裝置圖時,注意規(guī)范:繩子畫成直線,繩端標(biāo)上拉力方向,動滑輪下面掛上重物.
參考答案:(1) 89% (2) 裝置如圖4所示(繞線正確即可給分). (3) 滑輪組所掛重物的重力發(fā)生改變
[重點考點解析]
本知識點的重點內(nèi)容是結(jié)合實例理解功率的概念和功率的計算,了解功率在實際中的應(yīng)用.
本知識點的考點是功率的計算和功率的測定.功率的計算和功的計算在中考中經(jīng)常綜合在一起命題,解題時同學(xué)們往往因概念不清,選錯公式做錯題.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取決于功和時間;功率和機械效率是根本不同的兩個概念,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需提醒的是:功的計算是功率、機械效率計算的基礎(chǔ).另外,要重視功率的估算這類題.
[中考常見題型]
例6 (2007年徐州)用圖5所示的滑輪組勻速提起重300 N的箱子,繩自由端在5 s內(nèi)移動了2 m.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5%,則箱子上升的高度為____m,拉力F的大小為____N,拉力F做功的功率為____W.
思路分析:首先確定出承擔(dān)物體和動滑輪的繩子股數(shù)n=2,由s=nh得h===1 m;由η===得F===200 N;拉力F做功的功率為P ====80 W.解題時注意:物重G和h、繩端的拉力F和s應(yīng)一一對應(yīng),正確區(qū)分出有用功、總功,求功率就沒問題了.
例7 (2007年宿遷)王小虎同學(xué)聽到上課鈴響了,他一口氣從一樓跑到三樓,所用時間為10 s.那么他上樓過程中,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的功率最接近于().
A. 3 W B. 30 W C. 300 W D. 3 000 W
思路分析:此題是一道關(guān)于物理量估算的中考題.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的計算公式P =,王小虎同學(xué)的重力大約500 N,一樓到三樓是兩個樓層的豎直距離,h=3 m×2=6 m,因而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P===300 W,選項C正確.解答有關(guān)物理量估算的中考題,主要在于平時的留心積累,根據(jù)常識選取估算所需的值.
例8 (2006年黃岡)在新農(nóng)村建設(shè)中,為解決村民飲水問題,政府和村民共同興建了一批蓄水池.呂兵家二樓頂上的蓄水池長3 m,寬2 m,高1 m,樓房每層高3 m,水池最大儲水量是____t.若這些水是從深2 m的井中抽上來的,水泵至少做功____J;若要求一次灌水的時間不能超過8 min,他家所購水泵的功率至少要____kW.
思路分析:水池最大儲水量m= ρV,水池的容積V=3 m×2 m×1 m=6 m3,可儲水的質(zhì)量m= ρV=1.0×103 kg/m3×6 m3=6×103 kg=6 t,水泵抽水的高度h=2 m+3 m×2=8 m,水泵對水做的功W=Gh=mgh=6×103 kg×10 N/kg×8 m=4.8×105 J;水泵的功率至少為P ===1 000 W=1 kW.
例9 (2007年江西)學(xué)校新購了一箱物理器材,小云將它從一樓搬到三樓,小彬想測定小云搬運器材過程中對箱子做功的功率.
(1) 實驗所需的器材為____、____、____.
(2) 小彬設(shè)計的測量步驟如下,其中多余的是().
A. 測出箱子的質(zhì)量mB. 測出樓梯的總長度L
C. 測出一樓到三樓的豎直高度h D. 測出小云上樓所用的時間t
E. 算出小云搬運箱子的功率P
(3) 請你幫小彬設(shè)計一個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的表格.
思路分析:根據(jù)公式P=,要測定搬運器材過程中對箱子做功的功率,必須知道對箱子所做的功和做功所用的時間.對箱子所做的功W=Gh=mgh,測箱子的質(zhì)量需用磅秤,測一樓到三樓的豎直高度需用皮尺,測小云上樓所用的時間需用秒表.注意:不能用彈簧測力計直接測箱子的重力,因為沒有那么大量程的測力計;克服重力做功的距離是豎直距離,不是樓梯的總長度;表格中的表頭要有物理量的符號和單位.
參考答案:(1) 秒表 卷尺 磅秤 (2) B (3)表格如下:
[重點考點解析]
功、功率、機械效率的綜合計算是中考的熱點,因是綜合考查,增大了計算的難度.解題時,結(jié)合具體實例確定有用功和總功是解題的關(guān)鍵,要真正理解各概念的具體含義,注意物理量的一一對應(yīng)關(guān)系,靈活選擇所需要的公式進行計算.
[中考常見題型]
例10 (2007年湖北)小強的身高只有165 cm,質(zhì)量卻有80 kg,每天放學(xué)背著10 kg的書包爬上約20 m高的6樓,總是累得他氣喘吁吁.如果小強上到樓頂共要5 min時間,g取10 N/kg,求:
(1) 小強上樓過程中要對書包做多少功?
(2) 小強上樓過程中克服總重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
(3) 小強上樓過程中對書包做功的效率多大?
思路分析:小強克服書包的重力所做的功(有用功)為W有=Fs=G書h,而小強克服總重力所做的功(總功)為W總=G總h,功率為P總=,對書包做功的效率η=,代入數(shù)據(jù)即可.
參考答案:(1) F=G書=m書g=10 kg×10 N/kg=100 N,W=Fs=G書h=100 N×20 m=2 000 J. (2) W總=G總h=(80 kg+10 kg)×10 N/kg×20 m=18 000 J,
P總===60 W. (3) η==≈11.1%.
[重點考點解析]
本知識點的重點內(nèi)容是動能、勢能的概念和影響動能、勢能大小的因素.
本知識點的考點是動能、勢能變化的判斷和影響動能、勢能大小因素的探究實驗.中考多從身邊生活中的現(xiàn)象命題,例如水平公路上勻速行駛的灑水車,人站在自動扶梯上,噴灑農(nóng)藥的護林飛機,體育運動中投擲的鉛球、鐵餅、標(biāo)槍,載人飛船順利升空或勝利返回過程,跳水運動員起跳與下落,從滑梯上滑下的小孩等等.要求判斷研究對象的動能或勢能的變化.解題策略是:一般用速度的改變來判斷物體動能的變化,但運動物體質(zhì)量改變所引起的動能變化不容忽視;一般用高度的改變來判斷物體重力勢能的變化,高處物體質(zhì)量的改變引起的重力勢能變化也不容忽視.動能、勢能決定因素的探究實驗,近幾年成為中考熱點,解題策略是:會用控制變量法設(shè)計實驗,注意實驗的可行性,語言的表述要完整.
[中考常見題型]
例11 (2007年廈門)如圖6所示,體育運動中投擲鏈球、鉛球、鐵餅和標(biāo)槍,都是把物體斜向上拋出的運動.不計空氣阻力,這些物體從被拋出到落地的過程中().
A. 動能一直增大,重力勢能一直減小
B. 動能一直減小,重力勢能一直增大
C. 動能先減小后增大,重力勢能先增大后減小
D. 動能先增大后減小,重力勢能先減小后增大
思路分析:把物體斜向上拋出時,到達最高點之前,斜向上運動時高度增加,受重力作用速度減慢,勢能增大,動能減小;到達最高點之后,斜向下運動時高度降低,受重力作用速度加快,勢能減小,動能增大.因而選項C正確.
例12 (2007年哈爾濱)圖7所示是我國空中加油機正在給殲擊機加油的情景,加油機在某一高度勻速飛行,為保證安全,殲擊機相對于加油機應(yīng)處于____狀態(tài),在此過程中,殲擊機的動能將____(填“不變”、“增大”或“減小”).
思路分析:為了順利實施空中加油,殲擊機和加油機飛行的速度和方向相同,保持相對靜止?fàn)顟B(tài);在加油過程中,殲擊機的質(zhì)量增大,因而動能增大.解題時因運動物體質(zhì)量的改變引起動能的變化特別容易被忽視,造成錯解.
例13 (2007年黃岡)如圖8所示,在生活、生產(chǎn)中,我們常遇到下面事例:打夯時夯錘被高高拋起又落下,砸在工作面上;打樁機打樁時重錘被高高拉起又落下,打在樁面上……
(1) 請你再舉一個類似的事例:____.
(2) 這些事例涉及的共同物理知識是:____.
(3) 小軍看到打樁機,思考“重錘對樁面打擊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的問題,并提出猜想1:打擊力的大小與重錘的質(zhì)量有關(guān).請你另提出猜想2:打擊力的大小與____有關(guān).
(4) 小軍找來排球和足球模擬“打樁”來驗證猜想1.設(shè)計的實驗方案如下:
a. 用臺秤分別稱出排球和足球的質(zhì)量m1、m2.
b. 在光滑平整的地板上放一張白紙,在白紙上疊放一張復(fù)寫紙.讓排球從紙的正上方一定高度處靜止下落,排球打在復(fù)寫紙上,在白紙上留下打擊的復(fù)寫印跡,記為“印跡1”.
c. 換用足球從另一高度處落下,重做上面的實驗,得到足球打擊的“印跡2”.
如何利用臺秤較準(zhǔn)確地測出排球和足球的打擊力F1、F2的大小?小軍有點為難,請你完成測出F1、F2的方案:____.
(5) 請對小軍的實驗方案作出評估:____.
思路分析:生活中鐵匠用鐵錘打鐵,鐵錘舉得很高就是為了增大重力勢能,以做更多的功;所舉事例涉及的物理知識都有重力做功或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重力勢能大小不僅跟質(zhì)量有關(guān),還與高度有關(guān),質(zhì)量越大,高度越高,具有的勢能越大,做功越多;根據(jù)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這一特點,在保證力的作用點和方向相同時,讓物體的形變相同,表明力的大小相同.實驗的設(shè)計利用了控制變量法,測出打擊力的大小利用了等效法.
參考答案:(1) 鐵匠用鐵錘打鐵(或者舉起石頭砸地面等) (2) 重力做功(或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等) (3) 下落高度(或物體的速度) (4) 把“印跡1”放在臺秤上,再將排球放在“印跡1”上,用力向下壓排球,使排球的形變與印跡1重合,讀出此時臺秤的示數(shù),即為F1.用同樣的方法測量F2 (5) 實驗的不足為沒有控制兩球下落的高度相同(或測量F1、F2時不易操作,或沒有進行多次測量等)
[重點考點解析]
本知識點的重點內(nèi)容是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及機械能守恒定律.
本知識點的考點是機械能的轉(zhuǎn)化,此知識點幾乎是必考內(nèi)容,多以填空或選擇題的形式考查.判斷機械能轉(zhuǎn)化的方法步驟是:明確物體在起始位置所具有的動能、勢能;在運動過程中,根據(jù)物體的位置、形狀、速度是否發(fā)生變化來判斷物體的重力勢能、彈性勢能、動能是否變化;減小的一種形式的能必定轉(zhuǎn)化為另一種形式的能.需提醒的是:在分析能的轉(zhuǎn)化過程中,易忽略機械能守恒的條件,誤認(rèn)為動能和勢能的總和一定不變,造成誤解.
[中考常見題型]
例14 (2007年湖北)將一支有彈力后蓋的圓珠筆按在桌面上,松開手,會發(fā)現(xiàn)圓珠筆將豎直向上跳起.下列是圓珠筆從松手到上升至最高點的過程中有關(guān)能量轉(zhuǎn)化的分析,正確的是().
A. 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
B. 內(nèi)能→動能→重力勢能
C. 彈性勢能→動能→重力勢能
D. 動能→重力勢能→內(nèi)能
思路分析:壓縮時,彈簧具有彈性勢能,松手后,彈性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在上升過程中再轉(zhuǎn)化為重力勢能,故正確選項為C.
結(jié)合近年來中招考試的熱點和難點,我們選編了以上例題和同學(xué)們一起進行復(fù)習(xí),也只能起到提綱挈領(lǐng)的作用,不可能面面俱到,同學(xué)們還需要做適量的練習(xí)才能夠進一步鞏固所學(xué)知識,取得更好的復(fù)習(xí)效果.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nèi)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