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2001年,我因欠款糾紛而起訴的經濟案子經縣法院審理并作了判決,當時經法院執行歸還了一小部分欠款,其余至今未還。我每次去法院要求執行,辦案人員總是以找不到當事人、法院執行經費有限為由推拖,現在案件判決已經6年多了,我不但沒要回自己的錢,還倒貼了起訴費用,我真是對法律失去了信心。請問:時間長了,案件會失去法律效力嗎?我應該怎樣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江西 李曉峰
李曉峰讀者:
你作為債權人提起訴訟,向債務人主張你的合法債權,法院是支持你的。要知道,任何訴訟都是存在訴訟風險的,其中“執行難”就是風險之一。你認為打贏了官司,6年了還得不到你的錢,反而倒貼了起訴費用,使你對法律失去信心,這實在是你對法律的一種誤解。無論是貨款拖欠還是借款不還,都是人們經濟生活中必然存在的風險,對這些風險,人們可以通過法律的途徑得到一種司法救濟。民事訴訟(打官司)就是一種形式,而這種司法救濟是相對的、有限的,而不是絕對的、萬能的。
法院的判決是永遠有效的。只要你一旦發現被執行人有財產可供執行,隨時有權立即向法院執行局(經辦你執行案件的法官)通報該財產的地點和數量,法官應當立即前往執行。如果是執行經辦法官故意推諉拖延,你有權向法院或上級法院反映情況,要求依法積極執行到位;你發現經辦法官有貪贓枉法且情節嚴重的,有權向當地檢察機關報案,依法查處該法官。
通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