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服務農業、農村、農民,是我們永恒不變的主題。為了廣大讀者朋友全面、廣泛地了解農經資訊和國內外農經市場信息,促進生產,搞活流通,《農村百事通》根據形勢的發展和讀者的需求,充分發揮不同媒體的網絡優勢,與中央電視臺七頻道《每日農經》欄目攜手共辦《央視農經》。我們將把《每日農經》欄目每天播出的主要內容選登出來,希望對讀者朋友的生產經營有所幫助。
3月18日
120元1公斤的枇杷 枇杷的適種地區是南方,可如今卻有人將這種生長在南方的水果引種到了北方。北京小湯山示范種植基地通過南果北種,在大棚里反季節栽培枇杷,枇杷的成熟期提前到1~3月份,正好填補了市場空缺,不僅豐富了北方地區的水果種植品種,而且對于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還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引種枇杷一般從栽種到掛果需要3~4年時間,4年以后每棵樹基本上能達到15~20公斤的掛果量。不過,目前銷售還主要以郊游采摘為主,所以想引種的農戶要考慮自己的環境。(聯系電話:13641023116)
特色一村一品:周村燒餅成產業在山東省淄博市的周村,有一種歷史悠久的特色食品——燒餅。它與普通燒餅不同,它的正面布滿芝麻,背面充滿酥孔,輕輕一掰就碎掉了。由于周村燒餅制作工序復雜,需要經過配料、揉劑等十幾道工序才能完成,所以一旦在制作過程中稍有疏漏,燒餅的質量就很難保證。為了避免質量參差不齊的燒餅流入市場破壞周村燒餅的品牌,當地龍頭企業召集了一批手藝精湛的技術人才,吸納周邊村民憑借現代生產工藝技術對周村燒餅進行規范性生產。周村燒餅自從實現專業化規模生產后,不僅它的配方更為科學,工藝更趨規范,而且大批量生產既滿足了市場需求,又給村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為了保證原料供應,當地還專門成立了小麥、芝麻種植基地種植優質品種,從源頭上保證原料的質量。如今,周村燒餅根據不同的消費需求開發出了多種口味幾十個不同的品種來搶占市場商機。(聯系電話:0533-6822540)
3月19日
特色一村一品:拉長的產業更賺錢遼寧省的佟二堡從上個世紀末開始養殖狐貍、貉子、貂這些毛皮動物,如今已經有近10年的時間了。現在這里毛皮動物的養殖總量將近20萬只。雖然他們養殖的都是國內許多地方都在養殖的普通品種,但他們賺的錢卻比別的地方多。原來他們是通過拉長產業鏈條,把養殖出來的毛皮就地加工處理做成服裝以后再銷售。賣300元一張的鮮皮,用20來張加工成一件衣服后,賣價能達到八九千元甚至更高,平均每張貂皮的身價相當于400元。由此可見,拉長產業鏈條,不僅提高了毛皮的附加值,也給當地帶來了很大的實惠。現在,這里的服裝和毛皮加工企業一共有700多家,每年銷售出去的貂皮大衣將近20萬件,整個毛皮產業的年產值超過20億元。(聯系電話:0419-8560168)
經久不衰的大列巴 “大列巴”的與眾不同主要體現在做工上,多數面包都是用干酵母發酵,而大列巴是用自制的液體酵母發酵出來的。制作大列巴的面粉要經過傳統的三次發酵工藝16個小時的充分發酵才能進入揉面成型的工序。剛出爐的大列巴跟空氣接觸后,表面會形成許多像龜背一樣的花紋,花紋越多說明烤制的越好。現在大列巴在人們的心目中早已超越了食品的概念,更多的時候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的傳承。(聯系電話:0451-53624404)
3月20日
特色一村一品:水鄉茶樓品味茶經濟蘇州吳中區洞庭碧螺春茶種植于太湖洞庭東山、西山的果園之中,光照柔和,長年受太湖霧氣滋潤,并飽吸四季花果之香,得天獨厚的地理小環境孕育了洞庭碧螺春超凡脫俗的高雅品質,被譽為“茶中仙子”。近年來,蘇州吳中區東、西山鎮借助“碧螺春”茶品牌和獨具魅力的太湖山水,在太湖沿線建起了以品碧螺春茶為主題,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休閑旅游園。一個個休閑旅游區像一顆顆珍珠,串聯起了環太湖沿線眾多的自然人文景觀,使環太湖成了一個開放式的大茶館。去年,吳中區東、西山茶農靠碧螺春茶人均增收了700元左右。(聯系電話:0512-65253436)
長陵園村的全驢宴俗話說“天上的龍肉,地上的驢肉”。可見人們對驢肉的喜歡程度。驢的全身幾乎都可以食用,驢皮具有補血、護膚、養顏功效,驢肉含蛋白質、鈣、磷、鐵及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等。中醫認為驢肉可補氣養血、養心安神。上好的驢肉加上獨特的醬制工藝,長陵園村的驢肉一傳十、十傳百。現如今,在北京昌平長陵園村吃驢肉也成了一道風景。該村以世界文化遺產明十三陵旅游勝地為依托,開展了有特色的旅游服務,年收入達到350萬元,戶均純收入達到1.5萬元左右。(聯系電話:010-89762982)
(查詢以上節目信息可撥打本刊電話:0791-6615241或中央電視臺七套《每日農經》欄目電話:010-62141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