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抓乳食,過好出生關。首先要人工扶助吃初乳,出生后2小時內要協助幼仔豬吃到初乳,2天后要人工輔助固定乳頭,對個別弱小或強壯的仔豬爭奪乳頭進行人工調整,讓仔豬均衡吃足初乳。其次要注意溫度調節,仔豬適宜溫度依次為:出生后1~3日齡30~32℃,4~14日齡28~30℃,15~30日齡22~25℃,2月齡22℃。氣溫低時,應設產房、堵塞風洞、鋪墊草、吊燈泡、加火爐、掛門簾等加溫保暖。酷夏則要采取通風、灑水、遮陽等措施降溫。還要防擠壓,設立護仔欄,在距離墻和地面20~30厘米處安裝竹竿、木棍,防止母豬沿墻躺臥時壓死壓傷仔豬。同時要加強監護,一旦發現母豬壓倒仔豬,應立即用手拍打母豬耳根,救出仔豬。
2.抓開食,過好補料關。仔豬出生后2~3天要補鐵。放牧飼養的仔豬可從土壤中得到補充,圈養仔豬要在飼養欄放置盛有骨粉、食鹽、紅土、木炭細末或新鮮草根土的小槽,讓仔豬自由拱食。仔豬出生3~5天起要補水,在補飼間設置飲水槽,水中可添加些甜味劑,使仔豬勤飲水多飲水。但不可采用油膩的污水仔豬出生后5~7天要補料,可在補料間的墻邊撒一些炒焦的高粱、玉米、大麥等糧食讓仔豬拱食,或放在一個周身打著洞的圓鐵筒內,讓豬拱著滾動,撿食從筒中落在地上的谷粒和糧食。10月齡的仔豬可供稠粥狀料,或供給干粉料及幼嫩青草、青菜、紅薯秧、紅薯、南瓜碎屑放在小槽內誘導采食。
3.抓旺食,過好斷乳關。仔豬出生30天后食量大增,應選擇香甜味美的飼料補充,如用鍋炒焦的大麥或谷粒、蒸熟的紅薯、切碎的南瓜和青菜等;還要補充黃豆餅類含植物蛋白較高的飼料,另外還要給予一定數量的魚粉、血粉、骨肉粉等動物蛋白含量較高的飼料,促仔豬快速生長;圈舍內要保證清潔衛生,少吃多餐,忌用發霉、變質飼料,以防仔豬拉肚生病,食槽要勤洗勤刷,仔豬每天要飼喂4~5次,夜間要加喂一次。(安徽 李德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