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完本期稿件,我們的心情是悲傷和沉重的。
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了8.0級地震,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大的一次地震,強度、烈度都超過了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截至5月22日19時,死亡人數已達55239人。付印之際,編輯部向這些遇難者表達我們的深切哀悼。
天災無情,人間有愛。我們又是感動和欣慰的。
從總書記、總理,到普通的軍入、百姓,一件件感人的事跡,中國人眾志成城、迎難而上,用人性的光輝鑄起了一座豐碑。付印之際,編輯部向救援第一線的工作人員、志愿者和國內外捐款捐物的人們表示崇高的敬意!
這次地震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余震多,因而造成的傷亡大;二是正值上課,傷亡的學生多。救援中,一名叫清清的初中女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美麗好學的鄧清清是什邡市鎣華鎮中學初一學生,家庭貧困的她常在回家的路上打著手電筒看書。當被救出來的時候,她還在廢墟里面打著手電筒看書。她說:“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餓,只能靠看書緩解心中的害怕!”
有的人從她的身上看到了“一個民族奮發進取時的身影”、“一個民族歷經萬般磨難之后走向崛起的希望”。也有的人對此提出質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能靜下心來看書學習?人首先要有人性,知識并不是最重要的,有知識而沒人性是最可怕的。在人性面前,所有的一切,包括知識,都是渺小的、次要的。
其實,清清的身上就折射出人性頑強的光輝。她如何不恐懼?只不過是通過看書來轉移心中的害怕。這是求生的智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靜下心來,又有何用呢?就像人類并不希望災難降臨,但當不以人類意志為轉移的災難降臨時,人類最需要的就是冷靜。冷靜之后是等待救援和自救。無數災難的經驗告訴我們,精神的力量是偉大的,是能夠創造奇跡的。
腹有詩書氣自華。起碼,書是獲取精神力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們不知道,是不是課堂上的知識讓她學會了轉移。但我們相信,清清被救的啟示是多重的。手電筒照亮的不僅僅是清清的生命之路;書籍也不僅僅溫暖了廢墟下的這個女孩。這個感人的細節,必將定格于這次抗震救災的歷史豐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