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從“海盜規則”說起
18世紀,艾曼紐·韋恩船長繪制出了第一面骷髏旗,自此整個海上經濟的霸權始終被海盜所左右,從地中海一直到英吉利海峽和大西洋,遍布全球,至今各沿海國家依然頻繁遭遇海盜的威脅。海盜之所以長期存在,本身是有其存在之“道”的。用管理語言來說就是,凡有組織和人群的地方,必有規則。例如海盜頭目獨眼船長巴沙洛繆·羅伯茨,一生中搶劫了不下四百條商船,死后他的“工作日記”被人意外發現,第一頁就是“海盜十誡”:(1)對日常的一切事物每個人都有平等的表決權。(2)偷取同伙的財物要被遺棄到荒島。(3)嚴禁在船上賭博。(4)晚上8點準時熄燈。(5)不許佩戴不干凈的武器,每天都要擦洗自己的刀槍。(6)不許攜帶兒童上船,勾引婦女者死。(7)臨陣逃脫者死。(8)嚴禁私斗,但可以在有公證人的情況下決斗,殺害同伴的人要和死者綁在一起扔到海里去。(9)在戰斗中受傷而導致殘廢的人可以不干活留在船上。并從“公共儲蓄”里領八百元西班牙銀幣。(10)分戰利品時,船長和舵手分兩份,炮手、廚師、醫生、水手長各分一又二分之一份,其他有職人員分一又四分之一份,普通水手每人得一份。海盜規則里的部分條款至今仍被英國皇家海軍所沿用,形成今天我們所認識的“海盜規則”。
從海盜規則我們可以認識到:有團隊就會有規則,有規則就會產生文化,文化又會反過來影響組織,形成統一的思想和行為習慣,長期作用就會深刻地影響組織績效,最終形成一個循環。而這一切都是有形和無形的培訓所起的作用。因此我們認為,培訓是打造職業化團隊的第一利器。
傾聽,五百強的前車之鑒
優秀組織的業績源自優秀的規則,優秀的規則需要被不斷地學習和復制。20世紀90年代末,英國殼牌公司對“全球五百強企業生命周期”進行調查,結論是優質企業的平均壽命為30~40年。很多一時風光的公司自視資金、技術、人才等各種資源應有盡有,但是由于缺乏學習和嚴格的培訓機制,在周圍的技術、環境、社會方式變化的時候,便跟不上步伐,甚至不堪一擊。
數據表明,20世紀世界五百強企業中只有20家企業生命超過200年,通過研究人們發現其實最強大的生命力并非金融資本、硬件資源和優秀的人才供給,而是源自有效的培訓和學習力的培養,優秀的學習機制和旺盛的學習力文化是這些企業最大的共性特征,無論對于組織還是個人,也無論是傳統行業還是特殊行業。也就是說,只有通過培訓所創造的價值才能夠歷久彌新的。現代企業的發展,需要打造一種以高效學習力為核心的價值觀。
銘記,團隊是訓練出來的
現代團隊的定義是指由員工和管理層組成的一個共同體,該共同體合理利用每一個成員的知識和技能協同工作,解決問題,達到共同的目標。其要素構成基本遵循5P原則,即目標(Purpose)、人(Person)、權限(Power)、計劃(Plan)、角色定位(Place)。對于不同的角色,其素養要求也是不同的。當然我們還要考慮到組織的發展階段。一般情況下可分為成立期(Forming)、動蕩期(Storming)、穩定期(Norming)、高產期(Performing),在不同時期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

而任何一支團隊都是培養和打造出來的,這一點毋庸置疑。世界上最高產的企業領袖孵化器就是西點軍校(WEST POINT),從這里走出的1000多位董事長和5000多位CEO都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嚴格訓練出來的。他們最大的貢獻就是通過自身的影響將這種培養和訓練,作用在了自己的團隊成員身上,才取得了各自領域的輝煌成果。這無疑證明了培訓可以使優秀的文化和規則在一個組織中被學習、復制、優化,從而提升團隊的職業素養,達到理想的業績和成果。
落實:文化培養人,行動訓練人
我們已經清楚培訓是提升團隊職業素養的必要途徑,那么如何做好企業的培訓呢?其實作為現代社會的經濟組織,無論是傳統行業還是特種行業,在管理系統建設中沒有太大的差別,企業團隊的職業化打造也要遵循通用的規則。在進行各項培訓活動中,要始終如一地貫徹文化培養人的最高理念。首先,以企業文化貫穿始終,百年不變。企業文化是靈魂,是企業領袖成功經驗和管理精華的積淀。任何戰略思想、行動準則、經營理念皆源自于此。所以企業文化建設至關重要,它只能不斷地梳理和優化,但從根本上要保持不變,成為企業的百年精神。其次,企業文化建設要分層次、分步驟,不能一刀切。高績效團隊中的分工是很明確的,不同的崗位需要不同的能力與之相匹配。比如領導者最主要的能力是領導力和決策能力,也就是去選擇做對的事情,而職員最需要的是高效執行力,通俗地講就是一五一十地將事情做對。此二者的任職條件和培養目標絕不能混為一談,否則團隊就缺乏領導性、層次性、梯隊性,以及有效的合作與分工。這些特性也是區分團隊和群體組織的顯著標志之一。
在研究大多數成功企業的培訓體系時,除了發現這些培訓體系可能會分為不同層級的培訓項目以及常規性基礎培訓等以外,最重要的是要因勢利導把握培訓的內在要求。首先,培訓方式不能拘泥于課堂教學。有效的行為改變實際上是“教+學+練”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導師制度、輪崗鍛煉等都是培訓的有效形式。再明確地說,也只有將學習環節、指導環節、實踐環節充分結合,才能使培訓工作真正到位,產生具有生產力的功效。其次,培訓目標必須與時俱進。時至今日,中國改革開放30年,企業的發展也都經歷了不同的歷程,我們對個人及團隊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培訓的標準也要隨之做相應的調整。今天我們要塑造禮儀化、國際化、專業化的高素質生力軍,才能搏殺于競爭激烈的國際化市場。為此,商務及社交禮儀、多語言能力、專業技能、綜合素質等是當下國際化職業化團隊的培養方向。當然這一切要經過不同形式的培養訓練,包括面授輔導、體驗式學習、在線自學等多種渠道,方能促成。
培訓,是行業印記的雕刻者
行有行規,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特殊屬性和標志。例如,我們大體上一眼就可以識別出哪些是IT行業的(不拘小節,個性張揚),哪些是保險行業的(口若懸河,行銷第一),哪些是酒店餐飲行業的(禮儀風范,標準職業)。其實高素養的團隊,經過系統的培訓后,都會明顯地帶有職業標志性特征,例如區別于傳統行業,直銷行業中最重要的10個核心職業特征依次為:(1)互助;(2)積極;(3)行動;(4)育人;(5)分享;(6)學習;(7)勤奮;(8)自由;(9)協作;(10)感恩。這些特征都是被人們廣為稱贊的人性閃光點。而培訓是催化劑,將這些人性美好的一面廣泛地在組織中傳播和復制,這樣的團隊才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因子。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商的教育、美與善的倡導,永遠是培訓這個行業的主旋律。這也是在貨幣經濟充斥的今天,仍能流動在人與人之間的彌足珍貴的情結所在,也是其他行業所不能企及的寶貴特色。
公開的秘密,仍需“上下求索”
綜上所述,教育培訓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更是企業管理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唯有這樣,才能源源不斷地打造高出素質的人才和高績效的團隊,最終實現個人、企業、社會三方共贏的局面。這是成功企業的共性特征,也是當今各商業組織中“公開的秘密”。但說歸說,做歸做,真正落實到位,還需要多方面的支持與配合,包括企業政策、團隊的文化、科學的制度和流程,即使是已經成功的企業,也不能安逸地躺在功勞簿上,在競爭激烈的今天,企業的職業化團隊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