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10日,在人稱“龍的故鄉”的聞喜縣人民廣場,彩旗飄揚,人頭攢動,近萬人的目光凝聚在一方碩大的白布之上,只見一人正揮舞一支高達3.4米的大筆,酣暢淋漓地筆走龍蛇之間,寫下一個大大的“龍”字。
那是一個怎樣的大字呢?一只鐵桶裝墨25公斤,20只鐵桶盛墨,方可書寫一個龍字。寫字之人是位農民,姓張名來生。
張來生,生于山西省聞喜縣銅城鎮中社村,小學沒畢業就幫著家里喂豬、放羊、干農活。一位普通農民,緣何與書法、功夫結下不解之緣?此話自當從頭說起,也許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吧,艱苦的日子讓幼小的張來生懵懵懂懂地覺著應該改變這一切。14歲,張來生跟村中一位老師傅學習武藝,發狠練功的他幾年下來,把形意拳、八卦拳、太極拳打得特別漂亮,尤其癡迷摔跤。憑著一副好身板,18歲的張來生參軍到了河北唐山。當兵,讓他走出了家鄉,也讓他體會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當兵的那幾年,所有的業余時間他都跟著當地一位高手學藝。1981年,22歲的張來生轉業回到了村里開拖拉機,這在當時是個讓人羨慕的活,可見過世面的張來生心里卻像長了草,說啥也呆不下去了。張來生回村不到一個月便再次離開了家鄉,開始了他的漂泊生涯。從1981年到1988年,張來生跑過很多地方,主業便是教人練武。或許是厭倦了舞槍弄棒的江湖漂泊吧,抑或是29歲讓他覺得身心疲憊、渴望安穩吧,1988年,張來生再次回到老家山西聞喜,辦起了聞喜武術館并很快結婚生子,他做好了一生扎根家鄉的準備。
就在有了積蓄也有了一定經營經驗的張來生準備在家鄉建一個私立中學,揚帆遠航擴大人生事業的時候,卻因為土地糾紛問題引來官司,大筆資金投了進去一時半會兒不見著落,家中的不幸也一個接著一個紛至沓來!兒子因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失敗去世了,接著父親也因病去世,無心再開武術館的張來生放棄了繼續教人練武……。
已過不惑之年的張來生空有一身武功,一下子跌入人生的底谷。為排遣痛苦,張來生做出了一個在旁人看來匪夷所思的舉動,他開始閉門研讀起四書五經、拿起毛筆練習起書法來。
唐代大書法家張旭觀看公孫大娘舞劍創立了草書。張來生苦練書法,卻想到了跟自個兒一身武藝進行結合。在縱橫捭闔、揮汗如雨的過程中,張來生的人生命運再次發生轉變,不僅官司的問題解決了,他自己也成了中國書法家聯誼會會員,還擔任了紀念抗戰60周年紀念冊《中國第一兵》的副主編,并應邀到釣魚臺國賓館參加學術研討會,還作了演講。2005年,張來生在北京創建了黃河草書研究院。(中央電視臺七套《鄉約》欄目供稿)
查詢節目內容可撥打本刊電話:0791-6615241或中央電視臺七套《鄉約》欄目電話:010—62141770 62140521,或登陸主頁http://www.cctv.com/program/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