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曾經刊登過這么一條消息 “如果說印度的外包產業停止了運轉,那么全球500強企業里大部分企業的信息化都將面臨癱瘓的狀態”。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印度外包業的發達程度。目前,中國人所耳熟能詳的諾基亞手機等很多產品的管理系統,都是在印度完成的。
外包,即業務流程外包(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lng的簡稱),是指公司將部分業務分包給其他專業性公司來完成的商業模式。通過這種模式,公司可以利用外部最優秀的專業化資源完成某項業務,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充分發揮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當前,“外包”業務走向海外已經成為世界潮流,越來越多的歐美公司把其部分業務離岸外包到成本相對低廉而又具備合格勞動力的國家和地區。而印度正是憑借著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成為跨國公司外包業務的首選地。
目前,通用電器、戴爾電腦、JP摩根銀行、英國航空、美國聯邦快遞等公司,都紛紛在印度建立服務中心或外包機構,把軟件開發和其他領域的服務業務轉移到印度。
現在印度的外包服務收入已是10年前的10倍。印度公司已經擄獲了全球IT外包業務的80%以上。維普羅、塔塔咨詢公司和印孚瑟斯技術有限公司等印度外包知名企業的發展速度與外包市場一樣快。如今這些公司的市值全都超過200億美元,而10年前它們甚至沒有一家上市。
曾被中國高層領導頻頻提及的印度著名外包企業lnfoSys被稱為印度lT業的神話。它成立于1981年,當時僅有7名員工,但是因為善于抓住機遇和依靠政府的優惠政策,二十幾年間便發展成現在擁有52000名員工、在世界17個國家設有分公司的跨國企業。在印度,如果哪個年輕人能夠獲得Infosys的職位,那是一件值得闔家歡慶的事情。
外包業的發展,使印度成了全球“電子服務管家”,“照顧”著世界主要跨國公司的電腦網絡程序的日常運轉和維護。據估計,2008年外國公司的外包業將為印度創造110萬個就業機會;到201 2年,印度僅IT外包業的總產值就將達到600億美元。印度國內有專家稱,外包已成了印度對外貿易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印度正在進行的一場“寂靜的革命”。并且,國際知名管理咨詢企業科爾尼公司2007年報告顯示,就企業外包后勤服務目的地而言,印度在全球50多個備選國家中仍然最具吸引力。
印度軟件外包業如此成功,要歸功的首要一點是其對質量的重視。和制造業一樣,有時客戶不僅要得到最終的優良產品,他們還想知道在制造產品的過程中每一步是如何操作的,里程碑在哪兒,投入了多少精力等等。印度軟件企業很好的意識到這一點。在他們提交完成的軟件系統時,會給客戶演示每一個步驟的編程時間,修改時間,用到了什么技術等等。這些細節為他們贏得了不少的客戶。
據印度一位業內人士介紹,對質量的關注源于他們從二戰后的日本企業發展史里學習了很多,目的是使得自己的產品可靠性高而價格低廉。
除了對質量的關注,印度軟件企業還大力培養軟件技術專業人才。為適應軟件外包業務發展需求,企業培養了大量軟件藍領工人。而政府也通過在學校開設軟件技術相關課程、把學員送到國外去培養等措施為軟件業的發展儲備了大量優秀人才。
在一些法規文件的制定上,印度政府也花了很大的力氣。20世紀90年代初,印度就制定了《信息技術法》、《軟件技術園區(SPT)計劃》等法規,并成立軟件科技園,以促進印度軟件的出口。此外政府還給予出口導向型軟件公司5年的特別免稅優惠,實施政府采購和促進消費政策,強制性購置國產IT產品。這些政策極大地刺激了印度軟件產業的發展。
目前,印度將IT離岸外包服務和BPO行業的發展定為國家重點產業戰略之一,力爭到2010年將IT服務行業的規模發展到600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供給短缺,市場潛力遠未被充分釋放,全球潛在外包市場機遇相當巨大。據統計,目前,全球服務可實現離岸的潛在市場規模達到4650億美元,其中IT應用服務、業務流程外包、IT基礎設施服務和設計研發服務分別為900億、1700億、850億和1200億美元。到2010年,總的潛在市場規模有望增長到6000億美元。而目前僅有不到10%的服務真正實現了離岸。
印度始終沒有放棄它最初的賣點低成本優勢。印度白領工人的工資在迅速提高,但印度外包之都班加羅爾一名員工的成本仍然不到美國等發達國家1/10。而且現在,因為印度把部分常規工作外包給另一些國家,那里的勞動力成本比印度還低。
現在,為了能更好地服務或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有些印度外包企業還把自己的技術研發中心搬到美國,如Wipro公司現在已經把研發中心從班加羅爾搬到離客戶更近的美國加洲的圣克拉拉,并雇用了美國GE醫療系統公司前經理作為公司首席執行官,Wipro的理由是這位經理更熟悉美國公司的運作體系。
在扎根服務于歐美外包市場的同時,印度并沒有忘記另外一塊巨大的蛋糕,那就是日韓。尤其是日本,現在日本已經是除美國之外的第二大軟件發包國家。雖然在對日外包方面中國現在要強于印度,但印度人自有自己的發展策略——以中國為跳板搶占目韓市場。
2002年印度著名外包企業Satyam(薩蒂揚)公司就率先在中國設立了辦事處,隨后InfoSys、TCS及Wipro等外包巨頭也先后落戶上海浦東軟件園,形成了當時投資中國的一波高潮。
但是,在急速擴張的背后,印度軟件外包企業也面臨著種種挑戰。先是“后院失火”。由于經濟發展原因,印度國內基礎建設嚴重不足,斷水斷電時有所聞,社會貧富落差的鴻溝也待改善。而政府雖然大力支持軟件產業但卻步履蹣跚,如果跟不上民間發展的速度,未來社會發展出現失衡,會產生根本性的危機。
最重要的一點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印度的軟件人才成本也在逐年攀升,以及擴張業務太快,其軟件人才已經出現供應不足。為了留住人才,一些軟件企業被迫給工程師加薪,但逐漸攀升的人力成本也將會阻礙軟件外包業的發展。這也是為什么那么多印度企業將業務轉移到中國等國家的其中一個原因。
不少印度企業家意識到,隨著經濟持續發展,印度貨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再加上不少外包項目的語言要求不只是英語,令印度承接外包訂單的優勢岌岌可危。印度印孚瑟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阿肖克·維穆里認為,早晚有一天,印度如今承接的如雨而至的外包訂單將灑向全世界。
根據全球性咨詢顧問公司FrostSullivan公布的全球外包市場的研究報告結果顯示,雖然印度目前仍然是全球外包業的中心,但中國的信息技術服務和研發實力日增,并擁有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這使中國的外包業在提供低端的后臺加工和高價值服務方面都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有可能超越印度受到全球客戶的青睞。IDC(互聯網數據中心)進行的一項研究也顯示,到2011年,中國的一些城市將超越印度的一些城市而成為頭號外包服務提供商。
顯然,這為中國外包業提供了寶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