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與中國鐵路工業的歷史緊密相連的百年企業,這是一個與中國軌道交通裝備現代化息息相關的企業。這里制造出了中國鐵路工業一個又一個的“第一”——
1952年,研制出新中國第一臺新造蒸汽機車“八一”號。
1959年,試制成功中國第一臺2000馬力液力傳動內燃機車;同年,研制成功中國第一輛雙層客車。
1960年,試制成功中國第一列低重心輕快穩(鋁合金車體)列車。
1994年,研制成功中國首批準高速客車。
1999年,研制成功中國首臺交流傳動內燃機車。
2005年12月26日,研制首批直線電機地鐵車輛,在廣州地鐵四號線投入運營。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公司研制的169輛鐵路客車上線并首發運營。……
當中國的鐵路運輸進入高速時代,這個百年企業又站在新的起點上,開始了又一輪更卓越的自主創新之路——
2007年1 2月22日,時速300公里的動車組在南車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竣工下線。它的成功下線標志著中國鐵路客運裝備的技術水平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中國也由此成為繼日、法、德之后世界上第四個能夠自主研制時速300公里動車組的國家。同時,也將中國鐵路客運帶入“和諧號”之后的又一全新時代。
2008年2月,一條振奮人心的消息從南車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傳出:首列國產時速300公里動車組順利完成了秦沈線的線路試驗,以及鐵科院環形線的型式試驗,試驗結果表明,國產時速300公里動車組的各項技術性能優良。這不僅標志著中國鐵路客運裝備的技術水平躋身世界先進行列,而且標志著南車四方的自主創新能力跨越到一個新的高度,站在了世界軌道交通裝備技術的前沿。
還有一條引人注目的消息是,以南車四方為代表的裝備制造企業成功研制的和諧號時速200公里動車組被評為2007年度中國十大科技新聞。
短短四年多的時間,從研制時速1 60公里列車到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設計制造時速200公里動車組,再到自主研制時速300公里動車組,南車四方展示了中國企業在自主創新征程中的超常發展速度和取得的巨大飛躍。
60列時速200公里動車組縱橫馳騁
從2004年開始,中國鐵路裝備現代化走上了新一輪的征程,這輪新征程的突出標志就是實施國外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戰略,加快實現鐵路裝備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接軌,走出一條適合中國特色的動車組自主創新之路。
在中共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引進先進技術、聯合生產設計、打造中國品牌”總體要求下,同年10月,南車四方一舉中標并承擔了60列時速200公里動車組的制造任務。
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引進是前提條件,它決定了自主創新的起點。“引進就要向世界最先進技術看齊!”南車四方動車組自主創新之路成功的首要因素是起點高、標準高。
在鐵道部的統一組織領導下,南車四方鎖定了當今世界最先進、成熟的動車組技術平臺,憑借長期以來在鐵路機車車輛裝備制造領域積累的技術基礎,成功引進了時速200公里動車組的九大關鍵技術和十項配套技術。
消化吸收再創新是一個由靠人“輸血”向自我“造血”轉化的過程,是自主創新獲得:生機的關鍵。南車四方動車組自主創新之路成功的另一個因素就是在構建了完善的研發設計體系、工藝設計體系、技:術標準體系的基礎上,始終堅持“以我為主”的自主創新方式,快速實現了自我“造血”。
中國鐵路無論是在軌道制式、線路條件還是自然環境上,都有自身獨特的國情路情。因此,消化吸收本身就是一個再創新的過程。據統計,在南車四方制造的CRH2型時速200公里動車組的輪軌關系、弓網關系、車體外形、車內環境設計上的適應性自主創新就達到80余項。“以我為主”進行全面的改進、優化與創新,不僅滿足了中國鐵路與中國旅客的“個性需求”,而且牢牢掌握了技術的話語權。
2006年中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由南車四方制造的37列CRH2型和諧號時速200公里動車組投入運營,占整個上線運營動車組總量的71%。截至2007年11月,南車四方共向中國鐵路成功交付60列時速200公里動車組,順利完成了合同任務。目前,這60列“和諧號”CRH2型動車組已飛馳在中國的主要客運干線上,均實現了持續安全運營和質量穩定,展現出優越的技術性能。
和諧號動車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走出了一條順應時代要求、符合中國實際的創新之路,已經被實踐證明是非常成功的自主創新模式。中國工程院院士馮叔瑜這樣評價。
時速300公里動車組中國造
時速200公里動車組的成功推出,使南車四方全面系統掌握了動車組總成、車體、轉向架等關鍵技術,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升。然而,如何在技術上更上一層樓,自主研制時速300公里的動車組,成功實現從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自主研制的跨越,成為南車四方自主創新道路上突破的關鍵。
時速300公里動車組是目前世界上運營速度最高的動車組之一。相對于時速200公里動車組,時速300公里動車組的動力更加充沛,技術難度也更為復雜。
為攻克高速動車組的高端技術,南車四方充分利用國內技術資源優勢,建立了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機制,先后與清華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南大學、中國鐵科院、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在高速動車組的高端技術領域簽署了合作協議,形成了以南車四方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和創新團隊。
為實現動車組輕量化、大斷面鋁合金型材的國產化,南車四方先后投入3000多萬元聯合有關供應商以及科研單位集中優勢、聯合攻關,終于在短時間內掌握了相關技術,成功突破了國外技術的壟斷。
人才是南車四方成功實施動車組的關鍵因素。為培養和造就一批能夠站在動車組技術發展前沿、勇于超越的高素質技術人才隊伍,近年來,南車四方總計出資近2000萬元,先后選派近500名優秀員工到國外進行技術交流與培訓,組織31300人次參加國內培訓。
一年多的時間,500多個日日夜夜,在成功攻克了動力學、系統集成、車體、轉向架、牽引系統、制動系統、環境控制系統、人機界面系統等方面的技術難關后,由南車四方自主研制的國內首列時速300公里動車組終于成功下線。該動車組的中國特色和人性化的設計理念得到充分的彰顯,動車組整體輕量化設計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首列國產時速300公里動車組成功下線后,南車四方已迅速轉入批量化生產階段,首批時速300公里動車組在經過一系列試驗后,將于2008奧運會前夕在京津城際鐵路正式投入運營。
創造中國品牌的高速動車組系列產品
回顧南車四方在自主創新方面所走過的道路,不難發現,他們雖然在不同的時期選擇了不同的路徑,卻始終沒有偏離提升自主技術創新能力的根本方向。
比如,近年來研制成功的世人矚目的青藏鐵路高原客車采取的是原始創新的方式,而填補國內空白的直線電機地鐵車輛采取的是集成創新的方式,從時速200公里動車組到時速300公里動車組則采取的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自主研制的模式。
從時速200公里到時速300公里,南車四方搭建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高速動車組的技術平臺;建成了一支由近800名研發人才、近600名支撐型技術人才和近2100名高級技能人才組成的自主創新骨干隊伍:具備了動車組預研儲備一代、試制一代、制造一代的持續研發制造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如今,中國已經形成了區別于世界其它國家,符合中國國情、路情的中國自己的高速動車組技術標準體系。
創新的精髓在于不亦步亦趨地跟著別人走老路,在于“人無我有”的創造。南車四方自主創新的目標就是要創造出中國獨有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速動車組。
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中,南車四方的自主創新能力正實現著全面的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正日益凸顯。南車四方將研發制造出覆蓋時速200公里至350公里、適應不同鐵路客運需求的高速動車組系列產品。比如,為進一步增加鐵路運量,南車四方將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6輛長大編組動車組:為適應中長距離鐵路運輸的需求,南車四方將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長大編組臥鋪動車組,這兩種動車組將于2008年陸續下線并投入運營。更高速度等級的時速350公里動車組研制工作也已經全面啟動。
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長大編組的臥鋪動車組為世界首創,由于其編組形式、車內的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動車組的系統、子系統也將發生重大變化,這將是南車四方攀登世界軌道交通裝備技術高峰的又一次新挑戰。南車四方將在動車組系統集成、動車組轉向架輪軌技術、動車組輕量化技術、動力單元分配與控制技術、空氣動力學、弓網技術、環境影響、旅客界面優化改變等核心技術進行一系列自主創新。
隨著高速列車工程實驗室在青島建立,基于南車四方現有的技術平臺,我們有理由相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的南車四方,自主創新之路將會越來越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