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點
用IT手段實現信息透明并不難,難的是拿到錢的部門、企業是否真的愿意將信息透明化。政府部門要有信息公開的大決心,信息透明才能實現。
最近,“4萬億”成了國內外媒體上出現頻率最高的詞之一。
11月初,中國啟動了4萬億元救市計劃,即2010年底前投資4萬億元,落實進一步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十項措施,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事業、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行業和領域,范圍之廣、影響面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
4萬億元實在是太大一筆錢了: 2007年,我國財政總收入5.13萬億元,GDP總量24.66萬億元。4萬億元的投入分攤到兩年,就是每年將有兩萬億元的投入,占我國年度財政總收入的38.98%、年度國內生產總值的8.12%!
國家發改委已召開緊急會議,安排第四季度新增1000億元投資工作。由于國務院要求必須在明年兩會前落實到項目上,在剩下的110天里,爭分奪秒地計劃投資項目,成了各級政府的首要任務。
時間緊、任務急,試圖渾水摸魚的人也不在少數。據說最近在發改委所在地附近的酒店里,住滿了忙著寫項目書申請資金的人??傻降啄男╉椖孔罹o迫,哪些單位能夠分到一杯羹,如何保證好鋼用在刀刃上呢?
歷史表明,中國從來都不是缺錢,而是缺少對錢的有效監督。半年前的汶川地震,就引發了人們對于一些信息是否公開透明的質疑。
根據民政部的數字,截至11月10日,各界向汶川地震災區捐贈款物合計595.69億元,已向災區撥付、使用捐贈款物合計273.49億元,但其中仍有6000萬元捐款未到賬。數百億元的捐款中,既有撿垃圾老人一角一分攢起來的錢,也有幼兒園孩子的零花錢,每一筆都非常珍貴。但每一筆錢都是怎么花出去的,卻至今沒有一個公布這類信息的渠道。
同樣,一個人是已婚還是未婚?一個人購買的住房到底是第一套還是第二套?為什么醫保的異地互通就那么難?這些看似很容易通過IT實現的信息透明,卻始終難辨真假。這都是因為同一個部門的信息系統沒有實現全國范圍聯網、不同部門的網絡之間沒有實現互通,信息孤島的存在讓信息化的效果大打折扣。
那么,4萬億元的有效監管就有了這樣幾種可能。
利用發改委的網站進行數據公開。每一筆款項都是由發改委審批下發的,發改委必定了解資金的流向。這其實也是今年5月開始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所規定的。按照該條列,行政機關應當主動公開符合這些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
當然,還有一種手段,就是建設一個統計監管平臺。這有點兒像數年前保監會建設的統計信息系統,受監管的各大保險公司都必須定期將自己的經營數據上報給這個統計信息系統,以便保監會掌握保險業的運營狀況。4萬億元也有同樣的情況: 資金從發改委流向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部、交通運輸部等各部委,接著才分配到具體企業。如果有一個可以使信息層層上報并匯總的大平臺,信息的公開也許更容易。
不過,歸根結底,懂IT的人都知道,用IT實現信息公開一點兒都不困難,難的只是拿錢的部門、企業是否愿意信息透明?如果沒有信息公開的大決心和大手筆,4萬億的有效監管仍然只能是“水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