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禮儀在公共關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它是社會公德、職業道德等的行為規范,又協調著公共關系中的諸多關系。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對主體社會組織而言,它是組織中某些道德規范,又是組織成員必備的技能;對客體公眾而言,它是社會行為規范。禮儀是協調人際關系的調節器,又是人際關系的尺度。當今社會,是個全面開放的社會,禮儀在人際關系中的協調作用也就顯得更加必要,更加活躍,更加不可缺少了。
單位常常會來一些客人,作為單位的一員,你自然有義務來進行接待。怎樣才能禮貌周到地接待來客,又不會因此影響到工作呢?這就需要根據來客身份的不同,有所區分了。
接待客人大體上就是應該讓客人舒服,從商務交往與服務接待的角度說:主隨客便,客人要去玩,有時你陪也不是,不陪也不是,但注意不要“熱情越位”,關心過度是一種傷害。現代交往注重結果,我們做事有個習慣:我是好心,我是好意,好心好意你領不領情我不管,這是意圖在先。意圖和手段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舉例說,你請人吃飯,客人說好吃才是好的,你認為這是湘菜最好吃的,他不吃,沒用。你要是以自我為中心,“我是這么想的、我認為應該如此”,絕對搞不好接待。“讓大家都喜歡你是沒有可能的”,但必須記住的一句話:交往以對方為中心。人家說好才是好,標準不在你手里。
■ 張口莫問“還記得我嗎”
見面時不可向僅有數面之緣的朋友提問“你還記得我嗎”。對方若真的不記得了,無論是實話實說還是假裝記得卻叫不出名字,彼此都會覺得非常尷尬。得體的方式應該自我介紹說:“我是某某,我們曾在某地見過面。”
■ 慎說“代問夫人好”
如果您遇到一位好久沒有聯系的朋友,又不太了解對方的近況,在問候時應注意不要輕易說“代問夫人好”、“代問先生好”這樣的話。如果對方已經離婚,或者配偶已過世,那么您的好心問候就會讓對方很尷尬。包括問起對方是否還在哪兒高就等問題。因此見面應該籠統問候,比如說“代問家人好”、“最近忙嗎”等,再確定下面的話題。
■ 握手禮請您伸雙手
見到長輩您應該鞠躬,您應雙手交叉輕放身前,對方年歲越長、身份越高,鞠躬也應越深。如果長輩伸出手來,您則應該伸出雙手,并輕握住長輩的手后停留幾秒鐘,以示尊重。還要記得道別時也別忘行個禮。
日常的一些接待工作也可視情況來應對,比如這次來的是領導的上級、客戶或親戚朋友,應該熱情地請進會客室就座,上茶,可以說“您稍等一下,我看一下××主任在不在”,并馬上請示領導,再按照指示接待、安排。

推銷員。這類人員我們可能遇到的最多,這時候你最好先打電話給相關部門,如果相關部門有意向或是事先有約的話,你再指引他們過去。如果沒有預約,而推銷員又堅持要見相關領導,你也沒必要黑臉推辭,可以委婉地讓他們把材料留下,回頭請領導過目。領導如果感興趣,你再及時、主動地和他們聯系。
客戶。有些客戶來訪的問題,是很簡單的,不需要領導出面也可以解決,這時,你就要顯示出“分擔領導工作”的本事了。你可以介紹他們去找相關部門的主管或人員交涉。但事先應主動替他聯系,然后指明該部門的名稱、位置,最好能親自引領客人去。
不速之客。遇到這種情況,應態度和藹地請對方報上姓名、單位、來訪目的等基本資料后,請示領導,由領導決定是否會見。
在如今的時代,提倡禮貌接待是重建文明的第一步。該說話的時候,婉轉一點;接電話的時候,客氣一點;接人待物的時候,要禮貌一點。其實,禮貌的接待不僅是個人素質的問題,而是社會文明的一部分。為女士開門,給年老體弱的人讓座,在人多的地方不推推搡搡,彼此都讓一步等等,都是文明的表現。文明禮貌不是你有大學學位、有家財萬貫就會隨之而有的。文明是舉止,是生活方式,是對每個人的尊重,是人與人之間有禮有節,是孔子所說的“克己復禮”。因為禮是文明的界線和標志,也是華夏文明的源頭。
(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