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已上高中二年級了,不知什么時候,我們父子之間變得陌生起來。那個活潑調皮,“爸爸!爸爸”叫個不停,晚上睡覺牽著我的手,早上醒來纏著我講故事的兒子不見了,代替而來的是沉默寡言、獨來獨往,不正眼瞅你的兒子。偶爾交談幾句,他也是心煩意亂。吃飯時,雖然在一起,他卻邊吃邊看自己喜好的電視節目,讓你無話可說;休閑時,帶他出去走親訪友,他一路小跑,總是先行到達目的地。

我開始反思起來:人們常說的“代溝”,難道真是自然規律,還是我的管教方式出了問題?
記得兒子上小學時就接受了電腦培訓。后來他時不時地在網吧玩起了電腦。這還了得!我開始圍追堵截,不讓他玩電腦。中考時剛考完英語,后面還有幾門課程未考,他就鉆進了網吧。回家后,我問他考完后到哪兒去了,他支支吾吾地說去了網吧。我氣不打一處來,一巴掌扇了過去。他自知虧理,抱頭痛哭……
幸虧他的中考成績還算不錯,以優秀的成績升入市重點高中,我也長長地舒了一口氣。
我愛好寫作,常常寫一些小文章,在相關報刊發表,隨著報刊“無紙化”時代新趨勢的到來,沒有電腦這一問題困擾著我。我和妻子商量,該買臺電腦了,但兒子正讀高中,他又有“前科”,是否會“引狼入室”,誤了兒子高考?我遲遲下不了決心。在武漢大學讀書的女兒給我鼓了勁兒。她在電話中勸說:“現在已是網絡化年代了,對弟弟可以正確引導,培養他的自覺性和自控力,恰當處理好兩者關系,不會出什么問題的!”為此,我們決定買臺電腦。
家里添了新“玩意兒”,我和妻子有些興奮,妻子買回了電腦桌、老板椅,電腦擺放在書房里。兒子卻表現平平,不屑一顧。面對電腦,我一片茫然,像面對一幅空白的鏡框,不知所措,不得不請求兒子上陣。他熟練地打開電腦,安裝、下載、復制、粘貼、鼠標上下翻飛,畫面變幻莫測。他又侃侃而談,手把手教我操作。再后來,維護、維修,大小難題,他手到“病除”。從此,我們之間的話多起來,交往也多起來。我不會打字,寫出的文章由他輸入。他開始和我交流文章的題材、情節、甚至把大段的情節刪去,儼然一個“小編輯”。我就和他爭論,說出我的思路與創意,有時爭得面紅耳赤。我的文章大都是有感而發,他卻說,上下段落不連貫,邏輯不周密,用詞不貼切,仍我行我素。“文權”在他手里,我這個“電腦”盲,又奈他何?讓他改去吧!刪去吧!還好,他改動后的文章竟被原文刊發。我對他有了信心,人家畢竟是一個高中生嗎!我們成了“電友”、“文友”、朋友。我乘機給他推薦一些體現艱苦年代生活的作品去讀,他竟一口氣讀完了路遙的三卷本《平凡的世界》。他也向我灌輸當今流行的科幻讀物,《科幻世界》等雜志常常擺在我的床頭,對我寫作啟發不小。
我不得不承認,在電腦方面他已成了我的小老師。但我對他的管教仍沒放松。我與他達成協議,不準在外邊“網吧”游玩,在不影響學習前提下,每個周末可以在家上兩小時網,他也高興地接受了。現在電腦為我所用、為文所用,兒子時而上上網,妻子在網上打打牌,一家人其樂融融。我對兒子越來越刮目相看了,一次我問他,你對電腦怎么那么靈敏,老爸咋這樣笨?他說:“爸!你并不笨,我們這一代傾向圖畫、操弄空間以及對三維環境的知覺,你們習慣于以文字思考作為知識表現的模式,我們之間的敏感度就不同了,你學得慢些,只要堅持,熟能生巧!”我明白了兒子的話,對他肅然起敬。
(編輯/楊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