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種。對于農民、農業生產來說,誤了春耕就誤了一季。
春耕時節已至,為維護廣大農民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現將近期發生的、真實的假劣農資坑農案例曝光。
農資價格上漲,造假獲利空間增大,以致造假事件頻發,加之造假花樣不斷翻新,面對真假難辨的農用資料,農民叫苦不迭。
4月1日上午,記者隨黑龍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防偽中心主任、“春雷行動”綏化市巡視督導組組長薛坤驅車來到青岡縣,在一處民房內,堆放著一百多袋標明廠家為“青海大柴旦幫農生物研究所”生產的硫酸鉀鎂肥。
“這是一起典型的以相似結晶體冒充真肥的‘高水平’造假化肥。”隨同前往的省質監局標準化處姜國慶副調研員告訴記者:“制假者采用與硫酸鉀鎂相似的結晶體進行銷售,外包裝上廠名、廠址、執行標準、登記證號、有效成分含量等一應俱全,可是經檢驗其中的鉀元素含量卻為零,通過青海省質監部門協查發現,廠名、廠址均是假的。”
“當初我根本不知道是假化肥,還覺著今年的包裝看上去比去年還好,而且還能送貨上門。”當地村民彥凡有告訴記者,他昨天買的16袋硫酸鉀鎂肥全部是假化肥,是縣質監局的執法人員端掉了制假窩點,然后根據線索找到了他,并幫他追回了1200元的損失。“如果沒有質監局的‘春雷行動’,我肯定不知道這是假化肥,老百姓一年都指望著這點兒地,如果真用了假化肥我這一年等于是白搭了。”
自2008年“春雷行動”3月9日啟動以來,僅綏化市質監部門就立案查處了涉農案件27起,其中質量案件8起,計量案件16起,標準化案件3起,大要案、典型案件3起,共罰款31.5萬元。今年的“春雷行動”包括對農資產品的專項治理,而且將免費項目根據農民的切實需要在去年的10項基礎上增加了5項,給農民帶來了更多的實惠。同時他們還通過采取抽查結果公示、典型案件警示,名優產品提示的“三示”手段,建立農資產品紅黑榜,引導農民科學購買優質農資產品,爭取在省質監局領導的帶領下與各系統同心合力,把今年的“春雷行動”打得更響、更好,真正服務于農民。
“今年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年初糧價波動較大,如果再遇假農資,對農民來講無疑是雪上加霜。雖然農業、工商、公安等部門的介入加大了打擊假農資的力度,但坑農害農事件還是時有發生。假農資不僅關系農民的收入問題,也關系社會的穩定,每查獲一起案件我們都高興不起來,更多的是感覺身上的擔子更重了,責任更大了。”薛坤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