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耕農忙之時,國家又一次開展了全國農資打假和監管行動,這已經是農資打假的第七個年頭。
在不短的七年里,全國農資打假和監管行動不僅成功地維護了廣大農民的合法權益,偽劣農資坑農害農事件減少,而且推動了農資監管制度和流通體制的革新,促進了中國本土農資企業的市場拓展。可以佐證的資料很多:進一步完善了農資產品質量抽查管理辦法,并積極推行農資質量安全狀況定期定點例行監測和評價制度。監測范圍已覆蓋種子、農藥、肥料、飼料、獸藥等七大類主要農資品種,監測地域已從覆蓋糧食主產區逐步擴展到覆蓋全國農資產銷和使用主要地區,監測環節已覆蓋生產企業、批發市場、零售終端等。農資監管關口進一步前移,質量問題預警防范能力得到加強。制定了投訴舉報獎勵辦法,開通了12316“三農”服務熱線,暢通了投訴舉報渠道,有效地調動了社會各界參與農資市場監管的積極性。部分地方根據當地工作的實際需要,發展了一大批農民義務監督員和信息員,將監管工作延伸至鄉村一級。目前,農資行政許可和審批工作已基本全面納入農業部行政審批綜合辦公平臺,工作效率和公開透明度進一步提高。
農產品市場周刊編輯部的視線從未忽視過農民消費者,一直關注著農資監管的變革與進步。在2008年里,我們繼續以獨到的視角、精心策劃了這期打假??谱髁恕袄麆Τ銮省?,旨在通過對該領域的深入探討,推進農資監管的發展進程。
盡管農資打假和監管是一道難解的方程式,牽涉農業、質檢、公安、工商等多個部門,千頭萬緒,盡管坑農害農事件仍然發生,然而各方都在嘗試著尋找解決之道。我們也會在喜悅和疑問中繼續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