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軟件副總裁農家慶在北京表示,阿里軟件創新性地認為,搜索營銷從廣義上來說應該包括“搜索關鍵字營銷”(Keyword- Search Marketing)和“搜索后營銷”(Post-Search Marketing)兩個階段,相比目前國內外搜索引擎廠商提供的前端粗放式的網絡營銷,中國4000萬中小企業真正需要的是后端精準式的“搜索后營銷”。
“對比2000年和2008年的搜索引擎關鍵詞價格,你會發現供需市場的失調讓兩者產生天壤之別。今天,關鍵詞廣告貴得離譜,而營銷效果卻日趨下降。”農家慶表示,2000年,普通關鍵詞一次點擊是0.05元,最貴的不超過0.2元,普通企業購買100元關鍵詞廣告,能通過搜索引擎帶來的流量和訪客產生1000元的收益。而今天普通關鍵詞一次點擊是10元,最貴的關鍵詞高達80多元一次,每100元投入只能換回150元的收益。
雖然利用搜索引擎引導企業品牌和產品營銷可能產生一系列問題,但搜索營銷從效果上仍是業內最好的營銷方式和途徑。只是隨著搜索營銷成本的大幅增加,收益上升幅度越來越低,如此兩條上升的曲線必然相交,產生一個令廣大中小企業進退兩難的尷尬點。
“我們建議廣大企業應該提前具備‘搜索后營銷’的理念和憂患意識,通過一些技術和管理手段,使成本曲線更加平緩上升,而讓效益曲線更加大幅增加。”農家慶表示。
那為什么搜索營銷完成引流之后,仍不能達到最終銷售的目標呢?原來網絡營銷過程存在一個“漏斗現象”: 據調研統計,企業大把花錢建站、推廣引來的PV流量,有80%的用戶訪問一次就不再來了,有15%的流量訪問多次但不留任何信息,有4%的流量留信息但不聯系,只有不到1%的客戶最終完成了交易。這個“漏斗”一邊在消耗搜索關鍵詞的成本,另一邊也在消耗企業營銷推廣等待收益的時間,而中小企業只能備受煎熬。
針對這一困局,阿里軟件推出了國內首款網絡營銷管理軟件——“e網打進”,使得這些將不再成為企業的難題: 通過“e網打進”,當潛在客戶訪問企業網站時,網站會出現一個友好的對話框,由專門的接待人員及時與訪客交流業務,并能自動識別對方的身份; 若接待人員離席,則用短信的方式保持溝通; 所有訪客歷史和跟進記錄將保存在客戶管理系統中以供隨時調閱; 還能根據網站數據提供決策分析建議。“e網打進”新增加的“火眼金睛”功能還將幫助客戶輕松獲取絕大部分訪客的詳細信息,并且與擁有6500萬用戶的商務IM(即時通信)工具阿里旺旺無縫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