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五”期間,揚州市積極實施教育信息化工程,采取多種措施,增加資金投入,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建設步伐。全市信息化基礎設施水平日益提升,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情況明顯改觀,師生的信息化應用能力逐步增強,計算機網絡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不斷擴大,教育質量與辦學水平顯著提高,促進了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
關鍵詞:數字化校園;建設;教育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G 43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8454(2008)02-0086-02
一、數字化校園區域性推進規劃
數字化校園區域性整體推進的核心目標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建立多層次、創新型、開放式的校園。以科學的人才觀、教學觀和管理理論為指導,變革傳統的教育模式,培養適應信息社會要求的創新型人才,提高辦學的質量和效益,形成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學校管理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并在應用上有所創新,最終達到整個區域教育信息化的廣泛應用和均衡發展。
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我們主要從四個角度推進。
從基礎環境建設角度,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等各個領域的初步應用。
從教學應用角度,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加強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與研究,積極探索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改革。
從管理應用角度,統一整合學校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市、縣、校教育資源和管理信息的互聯互通、數據共享,消除“信息孤島”。
建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保障機制,積極探索,不斷創新,逐步形成數字化校園環境下的新型教育管理模式和學與教的應用模式,整體推進揚州市教育信息化向縱深方向全面發展。
2006年揚州市教育局決定:用4至5年時間,使揚州市80%近400所學校建設成為數字化校園,通過信息化手段促使城鄉教育均衡化發展,促進教育質量與辦學水平的顯著提高。
二、數字化校園區域性的整體推進
1.行政推動
2006年初,揚州市政府專門召開會議,向縣(市、區)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做出統一部署,要求在全市所有中小學校中全面開展“數字化校園”創建工作,市教育局給出全市整體規劃,要求縣(市、區)教育局分別制定符合各自實情的規劃目標,將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學校,并由市教育局組織專家進行專項考核。
2.推進的策略
(1)整體規劃
“十一五”期間,市教育局將加大數字化校園建設力度,促進學校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從傳統的行為方式向數字化行為方式轉變,綜合提高學校的數字化水平,將學校打造成一個教師、學生、家庭及社會都可參與的無邊界的數字化校園,計劃2006年至2008年全市創建數字化校園200所,其中達到“數字化校園”建設中級標準的學校數100所,用4至5年時間使80%的學校創建為數字化校園。
(2)統一標準
為了對基礎設施、教學應用、管理應用及保障工作措施等方面進行整體規劃,市教育局經過廣泛的調研論證,出臺了《揚州市中小學數字化校園評估標準》,指明了全市數字化校園創建的方向,以統一的標準指導全市數字化校園的建設。
(3)整合平臺
市教育局與相關單位聯合開發了“維斯特數字化校園管理平臺”軟件,從整體上規范了校園信息平臺的建設,逐步構建了標準統一的市、縣、校三級信息管理和教育教學信息交互平臺,構建出全市統一的教育管理信息化平臺和信息服務體系。
(4)強化培訓
將信息技術納入在職教師繼續教育必修課程,分層分級抓好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領導、應用、開發、管理、學科教學五支隊伍建設,通過參觀學習、專題培訓、教研活動、遠程教育等多種形式提高教職員工的信息技術素養和應用水平。
(5)共享資源
整合了市、縣的教育資源和學校的校本資源,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活動,引導廣大教師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和利用,提高廣大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水平,積累具有區域特點的優質校本資源,整體推進市、縣、校三級資源的共建共享。
(6)區域推進
市教育局統一學校創建步伐,分別召開了創建動員會、研討會、現場會和成果展示會,通過數字化校園簡報和專題網站建設加大創建工作宣傳力度;通過創建示范校、樣板校,樹立典型,形成引領,從而形成整體區域推動效應。
3.學校數字化校園創建的步驟
(1)從理念到任務
開展數字化校園創建,首先要求校長和全體教職工明確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形成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提升教學水平、提高管理效率的理念。如何讓這一理念轉化為實際操作并最終取得真正的實效,這首先要把理念化為具體的工作目標和工作任務。
(2)從任務到流程
在數字化校園創建過程中,我們要求各學校要形成自己的創建方案,建立具體的工作流程,明確創建時間表,確定創建步驟。根據學校自身情況選擇恰當的創建策略,確定學校的創建重點,扎實有效、有序推進,并力爭形成一校一個特色。
(3)從流程到行為
創建學校通過建立必要的機制,促進信息技術應用,特別是將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情況在教學業績、工作評價、評優評先、專業技術職務晉升等方面得到體現,這一點對開展數字化校園創建是十分重要的。我們通過行政推動,采用骨干培訓和全員培訓相結合,集中培訓與日常學習實踐相結合,一次性培訓和反復培訓相結合等培訓方式,全面地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讓教師樂用、會用、好用、用好,同時激勵全體教職員工都參與到數字化校園建設中來,讓數字化校園創建呈現出勃勃生機。
(4)從行為到習慣
在推進信息技術運用過程中,要求學校管理者要綜合運用各種管理手段加以引導,使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能自然想到信息技術,自覺使用信息技術,以至于離不開信息技術。從而促成廣大教師將應用信息技術內化為自覺行動,最終形成習慣。
(5)從習慣到常態
學校對于信息技術的運用,僅憑一時的熱情是不夠的,我們要求創建學校要“反復抓,抓反復”,使學校的數字化校園建設始終處于一種持續的穩定的狀態,達到一種常態。不論在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和管理工作都處在一種緊緊依靠信息技術作支撐的高效運行的狀態。
(6)從常態到常新
學校數字化校園創建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要始終有創新的理念、創新的思維、創新的實踐,不斷為數字化校園建設注入新的活力,不斷形成新成果、新特色,從而使數字化校園創建工作能始終把握時代的脈搏,常創常新。為進一步提升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層次和水平,全市31所學校參加了國家級重點課題《“數字化校園”建設模式與效益的評價研究》的研究工作。
三、數字化校園建設初步成果
2007年12月,通過兩年的努力,全市102所中小學校建成了數字化校園,揚州市區域整體推進數字化校園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學校的辦學理念得到了提升、學校的管理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通過百名校長培訓班,要求校長帶頭了解和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現代化學校管理的理念;通過數字化校園管理平臺實現學校內部各管理系統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市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與學校之間的信息交流互通;通過信息技術的普及使教師與學生的信息素養得到進一步提高,信息技術普遍應用于教學的全過程;通過市、縣、校三級資源整體建設共同構建成符合揚州教育實際需求的教育資源庫;通過數字化校園的創建,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下,也涌現出一大批與數字化校園建設相關的課題,形成課題、信息技術、學校發展三位一體發展態勢,培養出一批精通信息技術的各學科骨干教師,使學校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形成一種走進常態的理念。
四、結束語
數字化校園的創建和推廣,不僅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管理方法,更重要的是促進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改變。結合近兩年數字化校園建設推進過程中的經驗,在繼續推進數字化校園的建設進程中我們需要更進一步的突出四個加強點,即進一步強化在現有體制下體現學生的信息化應用;進一步提升教師信息化應用的效率和效益;進一步突出信息化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進一步加強網絡安全的管理。通過全面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進一步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設水平,促進了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