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君
觀察家認為,在礦產資源大國蒙古,“資源分配不公”是騷亂導火索;更深層次的社會原因在于“過度的民主”;而俄羅斯媒體發現,騷亂背后,顯現著俄美角力的身影
7月3日早晨,雨中的烏蘭巴托恢復平靜。
56歲的日德瑞根走過烏蘭巴托市中心被燒毀的現代藝術展覽館。騷亂基本平息了,但他兒子還沒有回家,“年輕人不懂事,可能也上街,被警察帶走了。”日德瑞根只能到警局的拘留所去,打探兒子的消息。此時,已有很多家長等在拘留所外。
商店成為主要襲擊目標
蒙古國6月29日舉行國家大呼拉爾(議會)換屆選舉。競選主要在執政的人革黨和在野的民主黨間展開。6月30日人革黨宣布獲勝后,民主黨主席額爾貝格道爾吉隨即發表聲明,認定計票工作存在舞弊,要求重新計票。
7月1日下午,越來越多的民主黨等黨派支持者聚集到蘇赫巴托廣場,高喊口號,向廣場旁的人革黨總部大樓等建筑物投擲石塊。
1日傍晚,一些示威者情緒失控,與警方發生沖突,縱火焚燒人革黨總部大樓、周邊商店、汽車。“都是火光,燒了一個晚上。總部大樓全毀了。”在烏蘭巴托承接工程的一位美國商人說,“有些人還搶電視、電腦,肆意破壞。”
俄媒體發現,騷亂得到了“資助”,“(為了)吸引失業青年甚至流氓分子……有人給每個人支付了100萬圖格里克(蒙古貨幣,1元人民幣約合166圖格里克)的酬金。”媒體引述消息人士的話說,許多參與騷亂的人不是出于政治動機,“最好的證明就是,商店是主要襲擊目標之一,在商店里騷亂分子喝光了所有的酒。”
當晚11時30分,總統恩赫巴亞爾宣布烏蘭巴托進入緊急狀態。《華盛頓郵報》稱這是蒙古國歷史上首次實行緊急狀態。
截至2日3時,警方逮捕了708名騷亂參與者,日德瑞根猜測其中就有他的兒子。
美聯社稱,“被捕者以青年男子為主”。軍隊進入廣場維持秩序,“警察動用橡膠子彈、催淚瓦斯和高壓水龍頭,驅散抗議人群,甚至與他們短兵相接。”路透社如此描述。蒙古國法律和內務部長蒙浩爾吉勒說,騷亂造成5人死亡,300多人受傷。
2日晚上,主要由人革黨和民主黨議員組成的蒙古國議會召開特別會議,兩派達成共識——保持社會生活安定狀況,堅決打擊擾亂社會秩序者。但民主黨仍堅持認為計票工作存在舞弊。總統恩赫巴亞爾隨后承諾,相關部門將調查“選舉中的任何暗箱操作行為”。
3日起,烏蘭巴托局勢逐漸恢復平靜。
“軍人都撤走了,是的,這里很平靜、安靜,或者應該說有點兒蕭條,畢竟動亂剛結束。”日德瑞根說。幾小時后,總統恩赫巴亞爾發表電視講話說,從6日零時起,烏蘭巴托緊急狀態正式取消。
都是礦藏惹的禍
有260萬人口的蒙古國以畜牧業和采礦業為主,擁有銅、煤、鎢、金、銀、石油等幾十種礦產資源。“近年來,這些資源的價格直線上升。西方礦業公司在其他地區的礦產資源已近枯竭,而蒙古國最好的礦產資源卻不曾被開發。”《華爾街日報》7月3日報道稱。過去4年,蒙古國經濟發展迅猛,去年國內生產總值達28.35億美元,比前一年增長9.9%,其中與采礦不無關系。
而在經濟取得發展的同時,蒙古國通貨膨脹日益嚴重,1/3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因此,新近發現的巨大礦藏,便理所當然地成為政黨拉選票的利器。
兩黨為爭取選民,紛紛派送“口頭紅包”。人革黨承諾,一旦國家開始采礦作業,每個選民都可獲得150萬圖格里克(約合9004元人民幣),同時該黨也將從石油收入中撥出款項,作為選民股息;民主黨也很“慷慨”——每個選民將獲得價值100萬圖格里克(約合6003元人民幣)的“寶藏股”,并且該黨將成立一家公共公司,負責處理采礦收入,所有選民都是公司股東。
人革黨和民主黨的“共富”承諾,使此次議會選舉的空氣中充滿了甜甜的誘惑味道——俄媒體7月1日報道,“150萬盛裝的蒙古選民為選舉而狂熱”。
然而,在如何控制礦藏這一中心議題上,人革黨與民主黨的主張卻完全相反。人革黨主張應由政府負責與外國公司簽署開采協議,并由政府擁有合資公司的股權;而民主黨則希望私企成為礦業最大股東。
同以往類似,對于此次騷亂,美俄媒體給出了迥異的看法。
俄《真理報》7月2日發表評論稱,“俄羅斯鄰國又開始了‘橙色革命,這次輪到蒙古了。”評論指出,21世紀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各國展開資源爭奪戰,俄羅斯和美國也將在蒙古展開角逐。
文章注意到《華盛頓郵報》近期的一篇評論。評論指出,由于油價過高,美國政府正在尋找替代能源并首選核能,而蒙古國鈾礦據估計有130萬噸,居世界第三位。
為此,俄媒體指出,美國關注俄蒙軍事合作,尤其是俄羅斯在蒙古國建的核反應堆。
而美國《新聞周刊》則認為,近期在亞洲各國發生的示威或騷亂,應歸咎為“民主過度”,這些爭斗都擁有共同原因:缺乏民主成熟度。
不會影響中蒙關系
分析人士認為,蒙古國的問題對中蒙雙邊關系不會造成影響,更不會對中國經濟的發展造成傷害。
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7月3日表示,作為友好鄰邦,中國希望蒙古國保持穩定,中蒙關系向著良好方向發展,兩國人員保持正常往來,中方沒有在中蒙邊界采取任何行動的安排。同時,外交部領事司發布了中國公民赴蒙古國的安全風險提醒。
中國駐蒙古國使館政務參贊柴文睿接受《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騷亂主要由蒙古國內政原因引起,騷亂過程中,沒有任何針對中國人的過激行為,在蒙華僑華人和留學生也沒有受到傷害。
目前在蒙華人估計有2萬人,大部分從事建筑業。2007年,中蒙經貿合作總額達到20億美元,占蒙古對外貿易總額的一半,“中國連續8年成為蒙古最大的貿易伙伴,中蒙貿易發展勢頭非常好。”柴文睿說。
“騷亂當天下午,北京建工集團正好有施工隊在蘇赫巴托廣場附近施工,使館與警方聯系,及時撤走中方人員,沒有造成損失。”柴文睿說,“之后就戒嚴了,烏蘭巴托進入緊急狀態。但民眾還能正常上班。由于警察在重點路段攔截車輛,所以大家只能選擇坐公交車或依靠步行上下班。”
7月4日,378人被警方釋放,日德瑞根的兒子就在其中。“我不屬于任何黨派,但我覺得鬧事對老百姓沒好處,國家需要團結。年輕人胡鬧,成年人怎么能帶頭呢!”老日德瑞根抱怨道,不遠處,已經取消限行措施的烏蘭巴托市中心路段上,各種車輛川流不息,在曾經停放裝甲車的蘇赫巴托廣場,路人行色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