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剛
從2008年開始,各國政府公務員的交際活動增多,不可避免地掀起“公款吃喝風”。迫于壓力,紛紛使出狠招,打壓公款吃喝的風氣。在俄羅斯,政府官員如果想用公款請別人吃飯,嚴格而煩瑣的報銷手續會令他頭大如斗;在印度,政府公務員發現已經沒有機會利用公款大吃大喝了;在日本,政府職員在公款消費的問題上感到如履薄冰,因為媒體和民間團體一直在密切監督他們……
寫明理由層層報批
俄羅斯的政府部門沒有劃撥供應酬開支的費用,吃請等交際費用必須先由官員自行支付,然后再憑單據到財務部門報銷。新年伊始,俄政府出臺新規:請客前要先報上級批準才行,而事后的報銷手續變得極為復雜煩瑣,以此來杜絕“吃喝風”。
據透露,俄羅斯政府職員以公務為由請客吃飯,首先要填寫一張“請客計劃表”,詳細匯報一下去哪兒吃飯,吃些什么,大概的花費是多少,請客的目的是什么等等,之后交由領導簽字,經批準后才能請客。吃完飯后,公務員要保留飯店提供的發票,發票上需標明吃了哪些菜,每個菜的價格是多少,喝了哪些酒和湯,價格是多少。此外,還要附上一份報告,講明請客的效果如何,是否達到了工作目的等等。有公務員抱怨,每次至少要4位領導簽字才能順利報銷,整個過程最長可能耗時兩個月。如果去外國出差時請客就更麻煩了,還要把外文發票翻譯成俄文才行。
俄羅斯《真理報》的一項調查顯示,新年期間,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比較有名的飯店中,公務員相互之間推杯換盞的場面已不多見。飯店老板們都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政府新出臺的報銷制度卡得太嚴,報銷手續太復雜,為了省事,許多公務員干脆決定自掏腰包請客算了。
午休壓縮沒空請客
與俄羅斯相比,印度為掃壓“吃喝風”做得更絕,印度國家機關一般都有食堂等后勤設施,政府決定,從2008年1月起,供應高檔飲食的食堂全部關閉,只開放提供基本飲食的食堂。同時,把午休時間從45分鐘縮短為半小時。這樣一來,許多政府職員部開始從家中帶午飯上班,或者在街邊小攤上迅速解決問題。
印度政府規定,除極少一部分外事場合由政府出面宴請賓客外,印度以后不會再有“公款吃喝”的概念,對于普通的政府部門來說,所有的工作往來都要求“有事說事”,辦完事后各自去忙工作,用不著坐下來吃飯。由于政府所做的預算中沒有招待費這一項開支,任何餐飲娛樂方面的發票都不能以工作為由報銷。財務支持被切斷了,自然也就沒有多少公務員經常張羅請人吃飯了。
新德里一些大酒店的老板都知道,以往他們的主顧中,家庭或親朋好友出來聚餐的占少數,主要是進行商務洽談的企業人員和用公款吃喝的公務員。印度政府近日警告新德里有名的酒店和餐館,不要指望公款消費能帶來多大利潤,因為一旦受到丑聞牽連的話,各種各樣的調查將使其蒙受巨額損失。
除了不太敢請客外,印度政府官員同樣也不敢接受別人的邀請。據一些印度商界人士透露,今年想請印度官員吃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不是和官員本人私交非常好,他們根本不會隨便答應和別人一起到餐館吃飯,因為一旦被媒體發現并曝光,那么這名政府公務員即便沒有做損公肥私的事情,也會“有理說不清”,公眾輿論的壓力甚至會使他職位不保。
賬目公開難搞花樣
多年來,日本對公款吃喝并沒有太多嚴格的規定。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企業,很多時候報銷費用都不必拿發票,只需填寫單子,寫明多少金額及用途即可。日本各省廳的高額機要費開支一直是民眾關注的焦點。機要費又叫報償費,其主要用途是替公務員支付工作中必需的娛樂、飲食等費用,其具體流向一直不對外公開。以日本外務省為例,該省每年的機要費都超過55億日元,還發生過官員濫用機要費大吃大喝,并購買高級公寓的案件,這樣的丑聞引起了民眾的極大不滿。
日本多家民間機構多次向東京地方法院提出訴訟,指控外務省等部門不公開機要費的使用方案是“不當行為”。在輿論的壓力之下,日本政府要求各地方政府從2008年起盡快在網上公開機要費的流向,這成為日本限制公款吃喝的重要舉措。據日本《每日新聞》報道,前原市市長首先公開了市政府的交際費,包括請客吃飯、參加婚禮和葬禮的開支等,緊接著,日南市和延岡市也把項目和金額很清楚的機要費公開在網頁上,接受民眾監督。
與此同時,日本各地建立了民間行政觀察員制度。民眾自發成立“全國公民權利代言人聯絡會議”,對政府行為進行監督,檢查納稅人的錢到底是怎么用的。他們計劃向政府提意見,要求公開財務狀況。有了如此嚴密的監督,政府官員自然不敢隨便用公款吃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