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偉
民國年間,高官顯貴幾乎沒有人不知道清末鎮(zhèn)國將軍傅侗、袁世凱次子袁克文張作霖之子張學(xué)良、直隸總督張振芳之子張伯駒的,他們個個家產(chǎn)萬貫,人人風(fēng)流倜儻,時人稱之為“四大公子”。張伯駒尤其酷愛古玩收藏,若是遇見稀世珍寶,總會不惜一擲萬金買下,是名震海內(nèi)外的大收藏家。
1945年日本人投降后的一日,張伯駒去拜訪名士溥雪齋。談興正濃時,溥雪齋取出他珍藏的一方叫做“柳如是硯”的古硯請張伯駒鑒賞。看著手上的古硯,張伯駒真是又驚又喜。柳如是乃明末清初豐姿艷麗、品貌雙佳的才女,詩詞歌賦樣樣不凡,尤長于作七言詩,著有《湖上草》、《河?xùn)|君集》等。她14歲入文淵閣大學(xué)士周道登府為侍妾,周死后流落風(fēng)塵,從此立誓自救,后成為名滿江南的名妓。當時的風(fēng)流才子,都巴望為她贖身與其永結(jié)秦晉。但她只仰慕錢謙益,發(fā)誓“非才學(xué)如錢學(xué)士虞山者不嫁”。錢謙益是明代萬歷38年進士,官至禮部右侍郎、翰林院侍讀學(xué)士,后遭人陷害罷官。清兵入關(guān)后,順治3年被召為禮部侍郎領(lǐng)秘書院事。錢謙益對柳如是早有愛慕之心,得知柳如是盟誓非他不嫁,深為她的深情和對自己才學(xué)的推重所感動,沖破世俗的重重阻力,將柳如是迎娶回府。這一年,柳如是24歲,錢謙益59歲。因為二人都有詩詞書畫的愛好,便各制一方石硯,日常揮毫潑墨,各有各的文房用物。柳如是的石硯硯背銘文“奉云望諸,取水方諸。斯乃青虹貫巖之美噗,以孕茲五色洱戴之贍蛛”,左下銘小字隸款“靡蕪”、“如是”兩印,右上銘“凍井山房珍藏”印。另有“美人之貽”、“如是作”、“河?xùn)|君遺研,冰巖名品,羅振玉審定”等銘文分布在硯的其他部位。錢謙益的那方硯硯背銘文“昆崗之精,之。琢而成研,溫潤可親,出自漢制,為天下珍。永宜珍藏,裕成后昆”,左下款為小字篆“牧齋老人”,銘“謙益”方印。可以想見,當年夫妻二人一個寫字一個作畫,一個填詞一個賦詩,一定其樂融融。夫妻雙亡后,“夫妻雙硯”勞燕分飛,在民間輾轉(zhuǎn)漂泊,后人不知它們到底去了哪里。
200多年后,“柳如是硯”竟然突然出現(xiàn)在溥宅,怎么能不叫張伯駒驚喜交加?他久久把玩舍不得放下,連聲懇請主人割愛。溥雪齋見他如醉如癡,不忍拒絕,只好成人之美。張伯駒雙手捧著“柳如是硯”如同母親懷抱十月嬰兒,歡天喜地回到家里。這個晚上,他挑燈玩味,幾乎無法成眠。
第二天是個暖晴的日子,張伯駒正在似醒非醒之中,忽聽有人敲門,來的是琉璃廠一位相識的古玩商人。他說新近獲得一方古硯,特地來請張大爺鑒定鑒定。張伯駒知道,古玩商人來請他鑒定,實際上是來做買賣,但他還沉浸在喜獲寶硯的興奮之中,對別的東西尚無興趣。只是礙于禮節(jié),請古玩商人客廳喝茶,漫不經(jīng)心地看古玩商人從包裹中取出一只紫檀硯盒,接過他遞過來的溫潤古硯。張伯駒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手上的古硯正是“夫妻雙硯”中的“錢謙益硯”!張伯駒深諳古玩商人的生意經(jīng),倘若言明要成雙配對,他非得狠狠敲你一筆不可。于是強使自己鎮(zhèn)定下來,不露半點聲色,只以古硯論價,寶硯很快易主。古玩商人未走,他即取出“柳如是硯”與“錢謙益硯”放在一起,繪聲繪色地對古玩商人講述“夫妻雙硯”的來歷和它們主人的傳奇故事。古玩商人大驚失色,頓足痛責(zé)自己知識淺薄,竟錯過了這么個賺錢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