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明 張憲棟 馬俊華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手法治療中藥熏蒸治療
自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們采用手法治療和中藥熏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取得了良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211例中,男98例,女113例;年齡18~78歲,平均46.3歲。平均住院天數22.98天,病史5天~30年。有扭傷史12例,外傷史6例。全部患者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均經CT或MRI檢查證實。其中L4~554例,L5~sL120例,L3~449例,L3~SL146例,L4~S139例,L1~51例,L2~SL11例,TL12~S1l例。單純腰痛33例,單純腿痛2例,腰伴左下肢痛46例,腰伴右下肢痛36例,腰伴雙下肢痛24例,腰伴左下肢痛麻38例,腰伴右下肢痛麻17例,腰伴雙下肢痛麻13例,單純下肢麻2例。均有腰椎生理曲度改變,變直、后凸或脊柱側彎。均有棘突偏歪,棘突旁壓痛196例,放射痛193例。直腿抬高試驗陽性109例,躅指背伸肌力減弱13例,下肢皮膚感覺減退26例,腱反射減弱24例,仰臥挺腹試驗陽性36例。
2治療方法
2.1循經點按、點揉法沿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和部分足少陽膽經,醫者用拇指自背部、腰部及下肢,由上至下,點按、點揉,遇有硬結或條索狀物時,應重點彈撥。然后,取腎俞、大腸俞、關元俞、環跳、殷門、風市、委中、承山、陽陵泉等穴,重點點按,至得氣。再行肘壓法。
2.2肘壓法患者俯臥位,身體放松,醫者站于患者一側,沉肩,屈肘,以尺骨鷹嘴為著力點,按壓患椎棘突間及腰部兩側,聚力于肩,發力于肘,時輕時重對上述部位按壓。連續施法5分鐘左右。再行定點斜扳法。
2.3定點斜扳法患者俯臥位,醫者用拇指觸摸偏歪棘突,讓助手用拇指固定,令患者側臥位,囑患者彎腰,下面大腿伸直,上面大腿彎曲,醫者前臂置于病人肩前,另一前臂置于病人臀部,作相反方向的快速而有力的推扳,可聽到“咔嗒”響聲。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再行中藥熏蒸。
2.4中藥熏蒸法取當歸20g、骨碎補15g、牛膝15g、防風15g、鳳眼草15g、川椒10g、紅花10g、生艾葉10g、乳香10g、沒藥10g,裝袋封口,將藥袋放于儲藥槽,加半臉盆水浸泡2小時以上。打開電源開關,調整氣溫表60~70℃加熱,達此溫度后,用一次性中單鋪于熏蒸床上,按蒸汽孔大小剪開,暴露蒸汽孔,患者平臥于熏蒸床上,暴露欲治療部位與蒸汽孔對應,上面蓋衣被,將身體包嚴實,不漏氣為宜。這樣始終保持局部恒溫(40℃左右),不致于燙傷。每次熏蒸30分鐘,每日1次,15次為1個療程。
3療效觀察
3.1療效評定標準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試驗70°以上,能恢復原工作;好轉:腰腿痛減輕,腰部活動功能改善;未愈:癥狀體征無改善。
3.2療效評定結果經2個療程治療后按上述標準評定,治愈占168例,占79.62%;好轉38例,占18.01%;未愈5例,占2.37%。
4討論
本病不是單一的椎間盤局部受損,而是與患椎椎間韌帶、神經、肌肉、椎間關節損傷、無菌性炎癥等密切相關的一種復合性疾病。椎間盤變性是發病基礎,不良的環境及生活、工作方式可加速其退變,外傷或慢性積累性損傷是發病的原因。
腰腿痛的疼痛部位為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和部分足少陽膽經的分布區。又因陽陵泉深部為坐骨神經的主要分支之一。按中醫學“經脈所通,主治所及”之理,結合西醫的神經分布,點按、點揉經脈及穴位或神經末梢,起到提高痛閾、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肘壓法壓力大,作用力可滲透組織深部,能解除肌肉痙攣,改善局部血運,微調小關節復位。定點斜扳法能糾正椎體位移、小關節錯位及小關節滑膜嵌頓,使突出的椎間盤有還納的趨勢,調整突出椎間盤與受壓的神經根及椎骨的位置關系,平衡脊柱兩側肌力,有助于糾正脊柱側彎、腰椎生理曲度的恢復。中藥熏蒸,濕熱滲透性好,藥物成分通過皮膚滲透吸收,直接作用于患部,局部藥物濃度高,發揮溫經散寒祛風除濕、活血行氣、散瘀消腫、舒筋止痛的藥理功效。起到促進血液和淋巴循環,加速致痛物質和代謝物質的排泄。以上方法結合,療效明顯。值得提出的是,肘壓法和定點斜扳法用力宜輕柔,禁止使用暴力,定點斜扳法應首先使脊柱處于前屈位,縱向拉伸,再給一個輕巧的旋轉力。此法應在患者充分放松的情況下進行。施法得當,可提高療效。否則,易造成醫源性損傷或出現不可逆轉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