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靜
買電腦,要多核!
這當然不是筆者在做廣告,而是對現下社會PC消費潮流的客觀表述。隨著科技的進步,多核心(multicore)處理器漸成市場主流。從單核到雙核,從雙核再到四核以及今后可能的六核、八核等等,新產品頻頻地在搶奪著人們的眼球,消費者也在不斷地將電腦更新換代,向“多核時代”看齊。但在不久前舉行的“2008英特爾中國多核技術學術論壇”中,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的鄭煒民教授當著英特爾人的面,毫不留情地指出:“現在很多人使用多核電腦實在是種浪費!”語驚四座。
作為國內計算機嵌入技術領域的專家,鄭教授說出的這番話著實有分量,但在筆者看來,這個觀點未免有些局限。
首先得承認,鄭教授的這番話有現實意義,他認為從實用角度來說,單核電腦已經足夠滿足我們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而多核電腦不僅使很多普通人不能發揮其全部用處,反而還比單核電腦更昂貴、處理簡單工作時更耗電。
但現狀并非完全如此。自從進入多媒體時代后,電腦的多任務處理能力(也就是費效比)成為衡量CPU的重要指針。畢竟,在使用電腦時,我們在寫東西,有時還想要聽聽音樂、聊聊天以求得靈感;在看電影的時候,還希望后臺能夠同時殺毒。總之,我們現在想要電腦一次做好多事情,并且最好同時運行多項程序。
但在單核時代,電腦進入多項進程時,CPU工作狀態顯得極為吃力,出現耗能過大、散熱不良甚至宕機等多種惡果,最后下來,耗時耗力。而多核電腦則可以滿足這些需求,幫助我們得心應手地解決問題,節約了時間和總體耗能,從整體上來看,使用多核電腦反而更“環保”、更節省。
當然,這只是多核技術服務于普通消費者的一個體現。從長遠來說,多核技術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半導體發展的必然趨勢,在運算性能、節能等方面,它具有單核處理器無法具備的優勢,尤其是在未來的海量并行運算、高端通信和醫療成像等計算密集型應用領域更有無限發展空間,在這些領域使用多核電腦當然更不能說是浪費了。在這一點上想必鄭教授比我等更清楚。
當然,筆者也承認,現在的多核技術并非十全十美,在節能以及軟件開發方面還有待繼續研究,以求進步,但不能就此認為使用多核電腦是浪費。引用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王文漢博士的一句話——“是不是浪費要從宏觀角度來看,如果在整體上能讓我們的社會經濟得到提升,就不是浪費”。
展望未來,我們對多核技術的發展潛力充滿信心,“浪費”之說不能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