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健
這些天來,我的手機不斷收到類似的短信:早上起來用含致癌物質的牙膏刷完牙,再喝一杯含碘過多、被三聚氰胺污染、早已過期的牛奶;午餐就吃放了蘇丹紅的雞蛋,再吃含避孕藥飼料養大的鱔魚和噴灑DDT的白菜;晚飯就吃病死豬做的菜。多么美好的一天!
很久以來,無論去餐館還是去市場買菜,我都很擔心,吃的東西會不會有害?因為,我們被有害食品牢牢包圍著,防不勝防:有的工廠為了追求效益,往田里排放毒性很強的廢水;有的不法商販為了私利往豬肉里注水;有的人更是利欲熏心,用工業酒精勾兌白酒,把消費者的眼睛喝瞎;有的用激素去養殖鱔魚、養殖多寶魚、螃蟹……
面對三鹿牌嬰幼兒奶粉造成全國數萬名兒童腎結石的新聞,我真是欲哭無淚。難怪,我們周圍不斷傳來朋友得稀奇古怪的病的消息:有的人得了白血病,有的人腎衰竭,還有的更怪,查不出問題在哪。我過去從沒有聽說過“透析”兩個字,但現在我對這兩個字以及背后意味著什么非常清楚了。
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被披露的那幾天我在歐洲,無論白天閱讀的報紙還是晚上看到的電視,幾乎全世界的媒體都在報道這個挑戰人類道德底線的新聞。作為中國人,我感到非常難受。剛剛用幾千億元鑄造的奧運形象,頃刻間蕩然無存。
很多外國朋友用開玩笑的口氣對我說,在我們國家你就放心吃吧,我們的食品絕對安全。
無論是出現毒大米,還是出現毒牛奶,我們的政府每次都很重視:該抓的抓,該撤的撤。但,為什么還不能給我們一個安全的食品環境?
有識之士告訴我,這是機制問題。我們不缺法律條例,但沒有很好地去執行,沒有持續有效地執行。戰爭時期,我們的黨就是靠“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幾句話贏得了一切。而今天,我們的法律條例很多,但怎么就管不好食品安全?我們不能總是等到事件發生了,再去抓人,再去撤干部?那樣我們的損失也太大了,無論國家,還是企業,抑或消費者都是輸家。試想,我們培養一個省長,國家需要花多少錢?培養一個部長需要花多少時間?再看看幾十年鑄就的三鹿奶粉品牌幾乎在一夜之間倒塌;還有,那些牙牙學語的祖國花朵,還不懂事,他們的腎就被人為損害了,長大了怎么參與全球競爭?
我很久就不喝牛奶了。很多朋友問我,你是不是早就知道牛奶里添加了三聚氰胺?我說,不是,但我早就知道市場上的鮮奶大部分是劣質奶粉稀釋的。幾年前我出國訪問,一家經濟報刊的總編輯和我閑聊時說,她有一次去內蒙古參觀兩大牛奶巨頭。當她在現場看到出廠的所謂鮮奶是用不知名小企業的奶粉稀釋時,她有些不解,就問陪同的人,得到的回答幾乎是一致的:這是行規。這位總編輯對我的驚訝表示理解,她說,你想想看,就是把內蒙古當天生產的全部鮮奶供應給上海、北京兩個城市也不夠啊,而現在它們的鮮奶都賣到縣城里了。
難道沒有標準嗎?難道政府職能部門就不知道嗎?我依然追問,因為我感到這個事情太重要了。
然而她對我說,職能部門的人誰不和企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啊?就說我們報紙吧,它們是我們的大客戶,得罪不起啊!
從此,我對鮮奶從心底里感到厭惡!有時候逛超市的時候,我甚至對鹽、對食用油也會產生恐懼。我擔心,這些食品在生產過程中,會不會也造假呢?只是我們現在還沒有發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