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 薇
“走到國有化這一步,說明情況已經很嚴重了。”
2008年2月17日,英國財政大臣達林宣布,政府決定將北巖銀行(NorthernRock,倫敦交易所代碼:NRK)收歸國有。而英國政府上一次將私有銀行國有化,還是撒切爾夫人執政的1984年。
2007年9月,曾經風光無限的北巖銀行陷入財務困難,成為30多年來英國央行以最終貸款人身份注資援助的第一家商業機構,隨即引發了近150年來英國首次擠兌風波。非常的解救手段與罕見的危機同樣令人矚目。
國有化北巖,是掐滅了點燃危機的引線,還是推倒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擠兌風潮
就在2007年上半年,英國第五大抵押貸款商北巖銀行仍然被視為最有活力、經營理念最為大膽的銀行之一。在英國,存款和資本市場是抵押貸款供應商的兩大融資渠道。北巖銀行超過75%的抵押貸款規模來自資本市場融資。通過向其他金融機構借款,以及在市場上出售抵押貸款債券,將短期借款投入到長期按揭市場中,北巖根植于市場流動性的沃土之上,發展神速。2004年,北巖銀行的銷售增長率從幾年前的10%激增至60%,到2007年上半年,北巖銀行的抵押貸款規模甚至一度達到1000億英鎊,占據7%以上的市場份額。
依賴市場流動性的商業模式在帶來巨額利潤的同時也埋下了隱患。2007年7-8月間,美國爆發次級貸危機,迅速波及歐洲,信貸市場遭遇嚴重沖擊,銀行同業拆借規模大幅縮小,市場流動性也大大萎縮。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雖然北巖銀行直接持有與美國次級債相關的金融產品尚不到總資產的1%,但在次級貸風暴面前不堪一擊,很快陷入財政困難。
北巖銀行仍然想在資本市場上尋求注資解決流動性短缺的問題,而英國央行由于道德風險的考慮,也未能及時出手相救。去年9月14日,走投無路的北巖銀行接受了政府110億英鎊的緊急援助。英國央行作為最終貸款人紓困,這與央行行長默文?金拒絕向金融市場注資的一貫主張大相徑庭。
然而,政府的援助行動非但未能穩定民心,反倒引起了恐慌。在注資決定宣布的當天,北巖銀行的多家營業機構前排起了取款長龍,在這一天,儲戶們從北巖銀行提取了10億英鎊。到去年11月初,被提取的款項總計超過了100億英鎊。
擠兌風潮爆發了,北巖銀行的電話和網絡系統一度癱瘓。直到英國政府出面擔保,擠兌才慢慢平息。然而,北巖銀行的信譽已經受到嚴重損害,穆迪對北巖銀行金融實力的評價僅為C-,惠譽將北巖次級債券的評級下調為BBB+,DBRS更是將北巖的前景評級降為負面。其股價大幅跳水,2007年2月高達每股12.58英鎊,到2008年2月15日,就只剩每股90便士了。
“英格蘭銀行的措施出現了重大失誤,停頓了至少有幾周的時間才做出反應。”中國社科院國際金融中心主任何帆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表示,英國政府對此也負有責任。
這是1866年以來,英國銀行業爆發的第一次擠兌風波。這樣的風波在其他發達國家同樣是極其罕見的。
“悲哀的一天”
從北巖籌劃重組一開始,國有化就被列為供選項,可無論是北巖的管理團隊、股東、政府或是社會輿論,都更樂意等待私有的金融機構收購。包括布蘭森領導的維珍集團、北巖內部的管理團隊、阿諾德領導的Olivant Advisers投資集團、私募股權基金JC Flowers等多家機構組織向北巖拋來繡球,甚至有報道稱,北巖的咨詢顧問還曾與中國銀行及中國工商銀行接觸,尋求注資。與此同時,北巖銀行于1月11日向摩根大通出售了22億英鎊的抵押貸款債權,所得全部用于償還對英國央行的欠款。
最后剩下的是維珍集團和北巖的管理團隊,但英國政府最終還是否決了這兩家的報價。“基于貨幣市場的情況,我們認為,它們不能給納稅人足夠的價值保障。”在2月17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財政大臣達林解釋道。隨后他宣布,將北巖銀行暫時收歸國有。當天,北巖股票停牌;第二天,英鎊兌美元從上周五尾盤的1.9613跌至1.9509。2月21日,英國議會通過了將北巖國有化的提案。該法案特別條款批準將北巖銀行所有股份歸入英國政府名下,并由獨立的審計機構計算銀行股東應得的補償。
盡管政府再三保證,從長遠看北巖銀行仍然是私有企業,只是尚需等待市場機會重組,國有化的決定還是在英國朝野引發一片嘩然。北巖的股東們強烈抗議,因為他們將按照由政府委托的機構制定的標準來獲得賠償,答案很可能是“零補償”。北巖銀行的大股東SRM對沖基金經理喬恩?伍德哀嘆道,這一天對股市和銀行業而言都是“悲哀的一天”。不少股東認為,有人從他們手里“偷走”了銀行。回顧歷史,1971年,英國政府以每股一便士的“白菜價”收購了勞斯萊斯;1984年,撒切爾政府更是象征性地只花了一英鎊就將Johnson Matthey銀行收歸國有。
國有化更招來了反對黨的激烈抨擊。保守黨領袖大衛?卡梅隆甚至放出狠話:“北巖國有化是英國納稅人的災難熞彩欽府和國家的災難。”填補北巖的債務虧空需要巨大的財力,這些支出要轉嫁到納稅人頭上。據悉,北巖銀行背負著高達1100億英鎊的債務,其中包括央行的250億,政府全部接手后攤到每個納稅人頭上,就是3500英鎊的沉重負擔。
然而民調顯示,國有化北巖得到了多數納稅人的認可,49%的受訪人群表示支持,40%反對,11%棄權。工黨的支持率也上升至48%,幾個月來首次超過了保守黨。
艱難的底牌
二戰結束后,包括英國在內的西方國家曾經數次掀起國有化浪潮,以解決市場失靈和推進公平。但事實證明,國有企業的效率較低下,成本更高,加上執政黨理念的轉變,到上世紀80年代以后,曾經的國有企業基本上又恢復了私有。在崇尚自由貿易的英國,國有化并不被看好。為何布朗政府要頂風而上,執意將北巖銀行國有化?
“走到國有化這一步,說明情況已經很嚴重了。”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向《新民周刊》解釋,“根據金融機構困難程度的不同,政府會有不同反應。”面對臨時的周轉困難,政府可以通過貸款或購買股權注資,解決流動性問題。問題更嚴重時,資產損失已到資不抵債的地步,政府會充當中介,引介其他有實力的金融機構來兼并收購。“如果連這樣都不能解決問題,沒有合適的私有機構收購的話,政府就只能自己來收購了。”
北巖銀行的危機源于流動性萎縮。據英國央行行長默文?金透露,英國第三大銀行英商駿茂銀行在擠兌風潮爆發之前,曾經提出收購北巖,卻被拒絕了。喪失了注資和收購的最好時機,北巖的債務危機在擠兌風潮的刺激下越滾越大,其市值從一年前的約53億英鎊縮水至停牌前的3.75億英鎊,而負債卻高達1100億英鎊。英國政府只能打出國有化這張牌。
北巖銀行是在美國次級貸危機中陷落的第一家英國銀行。“這是牽一發動全身的關鍵時刻。”浙江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趙偉對《新民周刊》這樣形容北巖國有化的時機。“次級貸危機在全球擴散,英國金融業已經陷進去了。金融是一個系統,一家銀行的問題,會傳染開去。”他贊賞英國政府的舉措果斷及時,“雖然有點矯枉過正。”
“我們現在不知道渾水到底有多深。”何帆說,“次級貸危機已經影響到美國以外的一些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現在又影響到公司債權市場,下一輪可能要輪到信用卡用戶了。”
為了納稅人?
羅恩?桑德勒是政府空降到北巖銀行的執行主席,曾經挽救岌岌可危的倫敦勞埃德保險公司,有“金融奇才”美譽。他將領導新一任管理團隊,擬定商業計劃,盡快恢復北巖銀行市值,將其出售給私有競購方,并將所獲的全部收益返還納稅人。
有人說,國有化以后北巖銀行可能破壞市場公平。這種憂慮正在蔓延。它已經成為兩家擁有政府可靠擔保的金融機構之一,而比起另一家——全英儲蓄銀行(National Savings and Investments),北巖的利率明顯要誘人得多。英國《衛報》評論文章稱,北巖搖身一變成為“兩家存款最安全的金融機構之一”。這顯然對沒有政府擔保的金融機構相當不利。反對黨早就質疑政府可能會用以不公平手段攫取儲蓄和抵押貸款業務,從而增加北巖的商業價值。還有不少人認為,政府收購北巖,就是為了央行投入的那250億英鎊不至于竹籃打水一場空。
面對種種批評質疑,首相布朗和財政大臣達林在不同場合表示,納稅人的利益是政府在處理北巖銀行重組過程中首要考慮的因素。雖然國有化后的北巖銀行可能暫時解決融資問題,但有著政府背景的銀行如何繼續商業運營,既不擾亂市場秩序,又能有效擺脫危機,人們依然存疑。
“一般來說,非國有的銀行,股東的利益和銀行的利益緊密度比較高,因此它的經營者和股東之間配合比較默契比較緊密。所以銀行在經營過程當中,把股東的利益放在比較重要的地位來考慮。”奚君羊告訴《新民周刊》,在同樣面對危機時,非國有的銀行會更注重股東的利益,更多考慮銀行的資產安全。而縱觀各國國有銀行,因為股權難以落實在具體的對象上,股權對經營的約束和激勵相對也不那么有效。“國有銀行比較注重銀行短期的業績與盈利,從而獲得經營層收入、紅利和獎金,有時候甚至可能會以犧牲國有股股東的利益來滿足經營層的利益。”
如果銀行的損失與空洞總是需要由國家來填補,那么有關“一切為了納稅人”之類的言論,恐怕也會變成“一切都靠納稅人”,擔子最終還是落在民眾身上。
也許,這場“國有化爭議”在國人看來有些大驚小怪。2006年據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焦瑾璞計算,僅在1998年到2006年間,中國政府替關閉清算的金融機構和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埋單”,就已經花了5萬億元人民幣,攤到每個中國人身上,達到近4000元。這些填補黑洞的鈔票對金融系統的改善發揮了多大作用,一直有所爭議。
“國有化北巖,政府承擔了巨大的風險。”趙偉認為,拯救北巖成功與否,事關整個英國金融市場的穩定與安全。同時,包括首相布朗在內的諸多政府高官也賭上了自己的政治前途。擔任過英國財長的布朗以善于治理經濟著稱,但北巖銀行的危機已讓他顏面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