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
創辦一項成功的事業,最大的樂趣就在于跟眾人分享財富所帶來的機會,使更多人受益。
“安利希望人性變得更高貴,而不僅僅是富有。”2008年10月11日下午,美國安利公司總裁德·狄維士先生如是說。
當他還是個小男孩時,經常出入父親的辦公室,在他的桌上擺弄玩具。看到父親在一張又一張支票上簽名,他曾告訴別人:“我爸爸所做的只是開支票。”后來他才發現,這些支票都是用于家族慈善基金會的。如今,簽支票的人換成了他。只不過,德·狄維士開始把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之道,應用到慈善事業上。
自由、家庭、希望、獎勵
在德·狄維士出生時,安利遠未像今天這樣家喻戶曉。每當老狄維士回憶與老友創業之初的情景,臉上都會閃爍著愉快的光亮。理查·狄維士與杰·溫安洛相濡以沫和默契無間的金玉盟始于1939年。那時上中學的溫安洛有一輛1929年款的福特汽車,他喜歡搭載同學并換取每周50美分的汽油錢,而理查是他唯一的固定乘客。恐怕當初誰也沒有想到,他們這一輩子都是坐在同一輛車上。二戰后,這兩個白手起家的年輕人一同創辦了飛行訓練學校,開過租船公司、汽車餐館、進出口貿易公司和一家全國性的郵購公司。因為抗拒不了大海的誘惑,兩人還賣掉了剛剛起步的業務,決定花一年的時間駕駛縱桅式帆船“伊莉莎白號”去加勒比海和南美洲旅行。直到1959年,理查終于意識到:“該定定心了。”
在密歇根州亞達城自家的一間地下室里,他們創建了“安利”,并且從此再也沒有改過主意。雖然大冒險式地拒絕了傳統的店鋪銷售,拒絕了單一的家族模式(而是由兩個家族共同經營),拒絕了資本市場,拒絕了多元化,甚至拒絕了銀行貸款,但結果居然是成功了。一開始,安利只有一種產品——樂新多用途濃縮清潔劑,而如今,它已經成長為世界上最大的日用消費品生產及銷售商之一。
在美國人看來,老狄維士無疑是當代最偉大的演說家之一。《銷售美國》的錄音帶曾獲多種獎項并一度脫銷,他的兩本著作《相信》和《悲憫的資本主義》都被拍成了教育電影。
德·狄維士在做學生時就跟著父親去參加直銷員的動員會。在那些充滿傳奇的會上,他覺得父親突然從一個普通商人變成了“搖滾明星”:魅力四射、銳不可擋。但老狄維士畢生積極推廣的,不僅是安利的產品和事業,而是他所深信不疑的“美國價值觀”:正直、誠信、樂觀、自信、堅持、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愛護家庭、追求自由也負起責任,熟悉五六十年代美國電影的人們對此并不陌生。而安利的發展壯大正是源于兩位創始人都非常珍視的這四個詞:自由、家庭、希望、獎勵。
志愿者
當安利逐漸成長為實力雄厚的跨國企業時,創辦人家族的財富也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然而對狄維士家族而言,成功的標尺,不是僅僅謀求利潤,還要贏得社會大眾的尊重與信任。
在安利創辦之時,“企業公民”還不是一個廣為人知的概念。當時,承擔企業社會責任更多地意味著每位員工是否能按時領到薪水。而像企業價值、企業愿景這樣的詞匯,更是少有人提及。它們都還是一個遙遠的夢想。但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尤其是前一陣子鬧得沸沸揚揚三聚氰胺事件,引發了全社會對企業社會責任的巨大關注。在世界500強企業都陸續發布企業責任報告之時,美國安利公司也首次在全球公開發布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并且將發布地選擇在了中國。
在德·狄維士看來,創辦一項成功的事業,最大的樂趣就在于跟眾人分享財富所帶來的機會,使更多人受益。如今,安利的業務遍布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擁有300多萬營銷人員、聘用了1.4萬多名員工。安利不僅為營銷人員提供事業良機,還為他們提供豐厚的獎金和福利。自1959年以來,安利提供給營銷人員的獎金與福利已高達250億美元,推出各種促進員工身心健康的計劃,在業內無出其右者。
在安利的總部大急流市,河流、溪澗、湖泊構成了美麗的風景,理查·狄維士與杰·溫安洛從小便在這里釣魚、游泳、戲水。可是長大后他們發現美好的環境改變了。兩位創始人不希望安利的產品也成為這些問題的罪魁禍首,基于對家鄉的熱愛,他們希望研發出不會傷害水源和其他生態的產品。
為減少垃圾填埋以及新建垃圾填埋場所造成的人力和土地負擔,安利生產了許多高濃縮產品。高濃縮意味著可以使用更少的包裝材料,產生的廢料也更少。而事實上直到近年,濃縮產品的環保性也才為業內所重視。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的第六天,在CCTVY一套《愛的奉獻》賑災晚會上,安利是唯一一家參加捐款的外企,當場再捐款1000萬,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眾所周知,在賑災捐款的初期,不少跨國企業都曾受到網民指責,被稱為“在中國賺了錢卻不捐款的‘洋鐵公雞”。被提到的公司不僅消費者好感度下降,還有一些不滿的群眾將怒氣宣泄在這些企業的門店上。但據了解,“鐵公雞排行榜”有違事實。那么跨國公司的問題出在哪里?有人士向記者透露,其實是通報總部并經過財務審批,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跨國企業的捐款速度。某跨國企業中國區總裁為了解釋為什么需要這么多錢賑災,不得不飛去總部。在幾乎瞬間就造成了巨大損失的突發性地震面前,“按部就班”的捐款模式,在情緒激昂的民眾眼里無疑顯得太過冷靜。而安利在第一時間的快速反應,不僅改善了跨國公司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也向中國人民迅速傳達了一個信息——即世界人民同中國人民一樣感同身受,愿意跟中國人民一起重建家園。
德·狄維士告訴記者:“2005年美國本土遭遇了卡特里娜颶風,雖然我們公司并沒有組織援助活動,但很多地方的營銷人員積極自發地向當地災民伸出了援手。這次事件之后,我們覺得公司應該建立一套災害援助機制,更好地組織人力和財力,幫助遭受自然災害侵襲的人,于是我們就在美國總部成立了一個全球的企業社會責任小組。所以在發生自然災害的時候,無論是印尼海嘯還是汶川大地震,都可以很快地通過這個小組形成決策共識,這也是我們可以在災后先人一步迅速采取救災措施的原因。
“同時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我們充分信任安利在各地分公司的管理團隊。所以當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安利中國的管理團隊第一時間向我們通報了災情,并直接建議應該采取哪些措施救災時,我們對這些提議非常支持。”
據統計,在汶川大地震期間,安利公司通過各種渠道累計向災區捐贈的款物已達505萬美元,其中包括356萬美元現金和價值149萬美元的產品。
安利中國總裁黃德蔭談到:“除了公司之外,我們的營銷人員行動也很快。有時候都不是公司在推動他們,而是他們主動找到我們的分公司、當地的紅十字會,要求盡一份力量。所以在整個安利捐贈的款物中,有1/3是我們的營銷人員自發捐助的。同時,8000名安利志愿者參與到義務獻血、救助災民等志愿活行動中。”
安利在社會責任方面做了很多優秀的項目,人們難免好奇,在德·狄維士總裁心目中,安利最好的社會責任項目是什么?
德·狄維士說:“我對所有的項目都非常驕傲,很難說哪一個是最好的。但我最關注的領域,就是兒童公益項目。我認為通過幫助兒童,可以給全世界帶來長久的持續影響。”
兒童代表著世界的未來。但時至今日,全球仍有數以億計的兒童在生存線上掙扎:每年有超過1000萬兒童在5歲前夭折,全球約3億兒童飽受暴力、剝削和虐待之苦,1.15億兒童無法獲得最基本的教育。
自2003年開始,安利開始在全球開展“愛心手牽手”關愛兒童大行動。在歐洲,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合作,為9萬兒童接種疫苗。在中國,攜手來自21所知名高校的440名大學生志愿者西部支教,打開了35萬名中國西部貧困兒童看世界的窗口。設立的安童基金為150多名孤殘兒童治療先天疾病,改變了他們的人生。在印度,8.5萬名盲童獲得了捐贈的盲文書籍。在泰國,與“國際微笑行動”合作,幫助1135名兒童進行了唇腭裂修復手術,讓他們綻放了燦爛的笑容。截至2007年底,“愛心手牽手”這一項目共惠及500萬兒童,2009年是安利成立50周年,“愛心手牽手”關愛兒童大行動的捐贈總額有望累計至1億美元,幫助1000萬世界各地的兒童。
國際企業大獎被《紐約郵報》譽為“商業世界的奧斯卡獎”,用于獎勵獲得杰出成就和積極貢獻的企業或個人。2005年,由知名人士組成的評審團評估了來自30個國家的600多個項目,最終選擇了安利的“愛心手牽手”活動作為“最佳社會責任項目”。
電影《志愿者》正是以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的安利支教團在江西瑞金、寧夏西海固的支教故事為原型拍攝的。主演佟大為在云南拍攝時,與當地的孩子一起唱歌,教他們表演,感覺自己真正當了一回志愿者,領悟到了“施與”的快樂。他說:“假如一個人能活70歲,他拿出1/70的時間來當志愿者,就會收獲很多。”截至目前,安利在中國擁有4.5萬名注冊志愿者,堪稱中國最大的企業志愿者團隊。
耳濡目染
也有人擔憂,如果一家企業人員過多地關注公益,如何來保證正常的運營?難道這些志愿者平時不用工作嗎?
德·狄維士并不認為這里有什么不可調和的矛盾:“對我們而言,在企業經營與社會責任之間并非二者選一,而是同時進行,把履行社會責任融入了經營理念,我們從中受益很多。比如我們可以看到員工來上班的時候是不是開心的,他們是不是在笑,他們對公司的忠誠度如何,員工流失率又是怎樣?有許多公司都把參與慈善事業作為團隊培訓的一項內容。如果員工認同一個企業的文化,毫無疑問,公司的凝聚力就增強了。”
不過德·狄維士表示,那些在節假日貢獻了許多私人時間參加社區公益活動的人,也許只會在公司得到一個免費的泊車位,公司內部從來沒有設立某種機制來獎勵做善事的員工。倒是員工經常向公司要機會,參加公益活動的機會。
那么安利熱衷企業公益行為的氛圍是如何形成的,以至于令員工廣泛認同?
“早在1959年我父親和杰·溫安洛先生創立安利公司之前,他們就在大急流市做一些慈善方面的事情。當地有非常深厚的慈善傳統,它融到我們兩個家族的血液之中了。”德·狄維士說。
理查·狄維士的祖父剛從荷蘭移民到美國時,以販菜為生。理查·狄維士在小時候常跟著祖父走街串巷,對美國早期移民互幫互助的傳統留下了深刻的記憶。而在德·狄維士看來,家族樂善好施的家風,實際上是由于祖先的信仰所決定的。“他們都是虔誠的基督教徒,相信要回饋社會、幫助他人。在我的父親在開創安利之初的就已經有了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的理念,而當時他們的生意還不太好。他們用一生的時間把自己的信念活出來了。”全家人參加的家庭會議往往會討論慈善事宜,每個孩子都會列席旁聽。長期耳濡目染。“家庭能夠幫助一個人作出很好的人生選擇。我在這樣一個家庭氛圍中長大,自然而然認為做慈善是理所應當的事。而安利是我父親創辦的家族企業,也形成了做慈善的傳統。”德·狄維士說。
如今,身為4個孩子父親的德·狄維士,也經常在餐桌上和妻子一起討論慈善事宜,并讓孩子們參與這一過程。毋庸置疑,這又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