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涌
中國目前還在享受人口紅利、處于勞動力供應最充足的階段,基礎設施建設成本相對較低。幾十年后人口老化,勞動力供應不足,再來翻修現在草率建設的基礎設施,就將讓我們為現在省下來的錢加倍支付利息
房屋要逃過8級的地震當然不容易。不過,這次倒塌的房屋,特別是學校,許多是新建的。地震帶上的新建筑,本應吸收最先進的抗震技術,這么大面積坍塌無論如何說不過去。1995年日本神戶7.3級的大地震,雖然損失慘重,但死亡人數也就六千多;離震中最近的150萬人口的大城市神戶,死亡四千六百余人。人家傷亡數字之所以相對較低,一個原因是各種建筑物雖然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但大部分還立在那里。
這次在四川地震中倒塌的房屋有多少是設計不合格或在建筑過程中偷工減料,還有待政府的調查。兩年多前建設部的數字表明,中國新建的建筑在隔熱方面,有95%不合乎國家標準,屬于高耗能建筑。其他建筑指標又如何呢?是哪些開發商、施工隊在偷工減料?又是什么人驗收放行?
如今中國整個國土就像個巨型建筑工地。由此形成的基礎設施,是中國本世紀經濟發展的基礎。看看發達國家的經驗就明白:美國的高速公路體系,是在50年代形成的,當時的年負載量是六千多萬輛,如今早已經翻了幾倍。在嚴重超載的情況下,這些高速公路雖然危機重重,但大致運行正常,使美國經濟不至于心肌梗塞。日本的高速公路、新干線等交通體系,是在60年代初期借東京奧運會而完成,至今運營自如,質量過硬。有了靠得住的硬件,才有靠得住的發展。
這次地震人員傷亡固然慘痛,但因為發生在偏遠地區,對中國經濟影響還有限。如果類似的災難發生在長江三角洲等經濟核心地帶,也就是基礎設施最集中的地區,如此的建筑質量將帶來的不僅是人員傷亡,而且可能傷及中國經濟的元氣。固然,這些地區,如長江三角洲,也許不像四川那樣面臨嚴重的地震威脅;但是,其他災難并非沒有。比如2005年美國新奧爾良遭受卡特里娜颶風襲擊時,一架巨型沿海公路橋因為質量和設計的問題被掀翻。類似的災難,隨著地球變暖和海平面的上升,是長江三角洲地帶面臨的日益嚴重的威脅。現在的建筑標準是否為此作了準備?上海的住房在面臨滅頂之災的洪水時是否能挺過來?錢塘江大橋是否能在特大強臺風或海嘯中巍然不動?這些都是我們要居安思危的假設性問題。如果對現有標準也執行不嚴,未來等待著我們的將是什么?
中國因為經濟發展太快,龐大的基礎設施都是在幾年之內迅速趕建出來的。這樣的急速擴展,最容易留下隱患。有人說,中國目前還是窮國,不可能把標準提得那么高,要先發展再講質量。可是,日本60年代初期也不是富國,但其基礎設施則要按照一流發達國家的標準一步到位。道理很簡單:基礎設施建設必須有前瞻性。在建設階段也還不是個發達國家,但使用幾十年后就可能成為一個發達國家,到那時再按發達國家的標準推倒重來的代價太大。美國的高速公路體系的建設質量已經相當高了。但半個世紀后也要面臨巨大的維修費用。我們現在如果不以高標準建設,也許二十年后維修的成本就會壓上來。更重要的是,基礎設施建設消耗的人力和資源甚多。中國目前還在享受人口紅利、處于勞動力供應最充足的階段,基礎設施建設成本相對較低。幾十年后人口老化,勞動力供應不足,再來翻修現在草率建設的基礎設施,就將讓我們為現在省下來的錢加倍支付利息。
基礎設施上偷工減料,可在短期內為承建企業帶來巨大利潤;某些地方政府急于搞政績工程,也會為這種行為開綠燈;但全社會必定在長時間內為之埋單。這就要求國家承擔必要的管理責任。比如,建筑隔熱標準,直接涉及建筑能源效率。隔熱水平低,會使建筑在取暖、空調方面消耗大量能源、制造大量污染。目前中國的能源價格含有國家補貼,社會普遍低估了建筑的能源成本;而制定隔熱標準時,國際油價還遠遠不到現在的一半。如果連這樣的標準也不執行,整個社會就必須為之支付巨大的能源費用。在其他指標上偷工減料,后果也不例外。今天是地方政府的政績,明天就可能是老百姓的墳墓。所以,在此次災難后,國家要制定更高的建筑標準,對全國主要的基礎設施和各種新建筑進行核查,對連現有標準也達不到者,要責成承建單位返修,否則重罰。21世紀的中國,不應該再依賴靠不住的硬件來求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