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火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防治法
腰椎間盤突出癥也叫纖維環破裂癥,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由于椎間盤在逐漸開始退變的過程中,如果受到外傷曲傷或積累性勞損都會使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壓迫神經根,嚴重時造成局部充血,出現水腫,形成無菌性炎癥,可使腰部出現疼痛,活動不便,以及下肢酸痛、麻木或肌肉萎縮等。
1病因病理
由于孕婦在懷孕期間(4~7個月)運動量不足,胎動時間不久,胎兒運動過少,造成胎兒體內椎體周圍以及椎間盤內部毛細血管分布不均,而致椎間盤發育不夠完善,如椎間盤內部的髓核,中心偏后或纖維環有隱性裂等。這些缺陷足以使成年人與后代椎間盤出現退變。另外,這與遺傳因素也有一定關系。
2預防
我認為本病的預防工作應該從胎兒時期做起。因為,對于一個人的健康的身體來說,一旦出現了患這種病的可能性時,說明他(她)運動系統存有一定的生理缺陷,而且我們都知道,椎間盤突出癥雖不像癌癥那樣麻煩,可一旦得了這種病,對于一個人的生存質量來說,影響也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應該重視這項工作。
首先。我認為每個孕婦都應該適量的運動。如每天下午或晚上堅持散步2~3公里等,以保證胎兒的運動系統得到良性刺激,從而促進胎兒體內的椎間盤組織發育完善。另外,孕婦的飲食習慣也很重要,如平時孕婦可適當多食用一些含胡蘿卜素和維生素較多的蔬菜和水果,例如獼猴桃、西紅柿、紅棗等等。這些營養元素不僅對胎兒的皮膚、毛發的生長有利。而且對其體內的椎間盤內部組織的發育也大有好處。
出生后的嬰兒,椎間盤內部血管逐漸消失,其內部的營養供給及代謝方式慢慢轉為以滲透的形式進行,在此關鍵時段可讓嬰兒做些體能鍛煉,如游泳等,使其在協調四肢運動的同時,促進了大腦及神經系統的發育,又能改善運動系統的完整性。
9個月后的幼兒宜多鍛煉爬行動作,從而提高脊椎骨的前后中韌帶的堅韌性,使椎間盤固定得更加牢固。
2~5歲的兒童宜多練習跳繩或其它跳躍運動。
這些椎間盤是連接兩個椎體的纖維軟骨盤,堅韌而富有彈性,具有緩和沖擊的作用,因此,一個發育良好的健康的人體,只有不斷適量運動,使椎間盤(尤其是腰部)經常發揮作用,即使到了中年,甚至老年期間也不會出現嚴重的退變。
3治療
我認為治療椎間盤突出癥并不困難,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3.1在本病的急性疼痛期可采用輸液療法,或局部硬膜外注射腰部以解除神經根部位的充血及水腫消炎止痛。
3.2對患者腰部的疼痛肌肉的緊張程度減輕后,可采用按摩療法,從而達到活血化瘀疏通筋絡之目的。
3.3患者基本穩定時,可采用牽引或配合按摩療法。從而改變突出物與神經根的相對位置關系,使神經根不再受壓,或減輕受壓程度。
4討論
我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不可逆性的疾病,臨床上不存在所謂的完全治愈。因為椎間盤本身沒有自行修復的能力,即使有自行修復能力,在不斷的擠壓環境下,也會導致它失去自行修復的能力。本病又是在退變過程中出現的,所以應提高預防意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對于患有椎間盤突出癥者,必須要采用專業按摩療法,它能調理體位,平衡陰陽,去瘀止痛。按摩手法中的動法(如腰椎側扳法等),還可糾正腰椎小關節穩亂,也能解除突出物對神經根的壓迫使癥狀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