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 波
我今年快60歲了,還沒退休,身體健康,有些保健養生方面的體會說一說,供朋友參考。
我覺得中老年人在精神上要粗放一些,消除對身體健康不利的東西,這樣的精神生活才有活力。我喜歡過這種粗放型的精神生活。不過,隨著歲數的增長,我也對精細生活有了新的體味。
母親生前把生活算計得非常精細,精細到吃藥時間要按秒計算,吃飯數量要以克計算,散步鍛煉要以米計算,等等。我說的這些,一點也不夸張。我以前對她這種做法很不理解,覺得這樣的生活過得太累。母親去世后,我經常回憶母親的這些做法,覺得她這么做雖然有些呆板,但是其中也有一些道理。比如,母親定期到醫院體檢,因此,身體狀況如何,自己心里有數。母親對飲食需要很上心,每天必須吃什么,吃多少,都很有規律,因此,她對自己糖尿病病情控制得很好。平時,母親很注意運動,盡管心臟病不允許她進行運動量大的活動,但她每天都到公園散步,晚上堅持泡腳。
于是,我也過上了母親那樣的精細化生活。現在,我每天上班時要帶2根香蕉,3根黃瓜,一袋酸奶:到了辦公室,先用蜂蜜泡一杯人參茶,每天堅持走10000步,平常到山上走,到公園走;冬天在家用跑步機上走。另外,我每天還堅持游泳半個小時:堅持少喝酒,少吃肉,多吃蔬菜,多吃魚。就這樣,我堅持1年多精細化的生活,身體健康狀況明顯好轉,體重下降5千克,身體結實了,精神也好多了,近幾年,幾乎沒患過感冒。
我想,在精神上粗放,在生活上精細,不失為一條有效的養生經驗。
(編輯王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