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禾禧
樂即快樂、樂觀??茖W研究證實,快樂、樂觀可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并促進新陳代謝。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生活的坎坷中漸漸悟出“人生不滿百”是因為“不得長歡樂”的緣故,于是,他就立志做一“樂天派”。那么,日常生活中,中老年朋友們該如何尋樂、取樂?
一、知足常樂“知足者常樂”,語出《論語》,意思是告訴人們,對自己目前的生活要有比較客觀的認識,不要有過多的不切實際的奢望,以保持情緒上的安定、精神上的愉快。怎樣做到知足呢?其一,要有自我控制能力,無論周圍環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或有什么樣的誘惑,均不為其所動,保持精神上的節制和坦蕩;其二,要能正確地對待外界各種影響,不想入非非,不過度思慮,以保持人體形與神的統一;其三,要常使內心處于平衡狀態,對自己的經濟、名譽、地位等能隨遇而安??傊?,要主動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促使自己以輕松愉快的心情來應對生活。然而,“知足”不等于滿足眼前現狀,停滯不前。人總是要有上進心的,老同志還要“老驥伏櫪”發揮余熱呢!
二、助人為樂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人的一生總會受到別人的幫助,當然也應幫助別人解決困難。中老年人若能做到樂于助人,善于助人,則十分有益于心理健康和道德修養。我敬愛的三姑婆林巧稚大夫,是著名的人民醫學家、新中國婦產科的奠基人之一。她曾說過,為了“讓所有的婦女平安,讓所有的孩子聰明健康”,她“甘愿做一輩子的值班醫生”。為此,不管是誰登門求醫或者來信咨詢。她都一一熱心接待和認真答復。她常對下級醫生說:“我愿意為大家墊墊肩、鋪鋪路,讓你們更快地走上去……”她一輩子樂于助人,甘為人梯,品德高尚。是我國醫學界的楷模。
三、自得其樂在日常生活中,學會自己取得快樂是十分重要的。中老年人可因人、因地、因時制宜,自行安排,創造機會,取得快樂。
(1)種花賞花為樂:種花是一種愉悅身心的勞動。自己動手栽培花卉,用心培植、澆水、修剪,然后看著它們吐出新芽。展開嫩葉,抽出新枝,再從含苞欲放到花朵盛開。雖然耗費心思、灑落汗水,卻會樂在其中。我有一個朋友,退休后侍弄盆景,精心培育,然后參加比賽,還得了獎。他告訴我,這些年,每有時間就觀看盆景,動手修剪,結果。血壓穩定了,心悸減輕了,視力好多了,手麻也消失了。
(2)聽音樂取樂:音樂能調劑人們的精神生活,改善人們的精神狀態,已被心理學家稱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長壽處方。國外就有專門運用音樂來防病治病的機構。據法、意、日等國家統計,常聽音樂的人比不聽音樂的人平均壽命要長5~10年。三國時期養生家嵇康曾經說過,盲人竇公能得以長壽,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他的職業——樂師?,F代科學證明:人體的音樂活動中樞位于大腦皮質右側顳葉,輕松、歡樂的音樂能促使人體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等活性物質,從而調節血流量,興奮神經細胞,改善臟腑功能。
(3)旅游取樂:旅游可陶冶情趣、驅除煩惱、強體健身、增長見識,歷來是傳統養生的重要內容,為古今中外的人們所共識。在旅游中尋樂,不失為一種穩定心理,提高修養的十分有益的活動。罹患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消化性潰瘍病、神經衰弱等疾病的患者,可選擇到海濱、山谷、森林、曠野、湖畔等處旅游。在那里,綠色植物是最好的“空氣清新器”和“消聲器”,你能獲得大量的“空氣維生素”——負離子。負離子具有調節神經系統興奮與抑制的功能,能促進血液循環,使機體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增加。也能增強呼吸系統的功能,改善機體的氧氣吸入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促進新陳代謝,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對治療慢性疾病有一定作用。
(4)散步取樂:散步是從容和緩、逍遙自在、不拘形式的行走。散步適合于中老年人、腦力勞動者和體弱多病的人。散步對鍛煉心臟、改善冠狀動脈的血液循環、降低血脂、降低血壓、解除大腦疲勞、促進消化功能有良好的作用。散步的地點最好選擇在樹木較多、環境安靜的林陰大道,或在庭院之中,而不要在車輛、行人擁擠的交通要道上散步。因為,雜亂的噪聲及機動車排出的廢氣不僅對健康有害,而且還會影響情緒。
(5)服飾取樂:中老年人應注意服飾的合理搭配和穿戴,因為,服裝一方面用來保護身體、御寒避暑,另一方面,穿著得體、艷麗的服裝,亦可增添生活的樂趣,振奮人的精神,使人樂觀向上。因此,服飾取樂也不失為一種養生方法。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尋樂的方法還有許多,比如逛街購物,便是眾多女性的樂趣所在;還有烹飪,自己動手做出道道美食,讓一家老少或朋友同事品嘗,都會有樂在其中之感。總之,要學會尋樂、取樂,做個“樂天派”,使健康長駐。
(編輯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