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 君
81歲的李佳節老人,口齒靈活、頭腦清楚、腿腳靈便,是“鄭州市健康老人”,然而,1991年和1996年,他曾兩次腦梗,偏癱多年。從偏癱患者到健康老人,李大爺都經歷了什么?他又是通過什么方式戰勝偏癱的?請看——
我出生于1927年農歷正月十五,恰逢“元宵佳節”,故父母為我取名“佳節”。雖為佳節,身體卻不佳,長年有病。1985年因患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腦血栓等病,被迫離開了工作崗位。
1991年農歷四月初六,約早上6點,我忽然說話很不清楚,手腳不聽使喚了,偏癱在床,家人把我送到醫院,診斷為:“腦出血”。經過一段時間的住院治療,脫離了生命危險,生活卻不能自理了。1996年9月腦梗死又向我襲來。大面積腦血管梗死,生命危在旦夕,經過住院治療,總算又撿回了一條命,但是嘴角流口水,吃飯要人喂,手腳不靈活,自己不能穿衣服,走路靠人扶,拄著拐杖才能勉強走幾步。
[專家點評]只要出現腦中風,則說明動脈已經粥樣硬化,基本病變已經存在,所以,有了一次腦中風的病人比普通人更容易再得腦中風。而且,第二次的病情要比第一次更嚴重。
那段時間,疾病使我走進了盲目服藥的誤區。由于治病心切,我吃的中藥、西藥、湯藥、丸藥,不計其數。長時間大量吃藥,疾病卻不見好轉。后來,在醫生的幫助下,我改變服藥方法——采用醫患配合,藥食同療,適量運動的方法。
我家門口有個公園,里邊有健身器材,我和老伴常去那里健身。每天散步2小時,走2 000步石子路。
我堅持寫小楷字,每次書寫100字;還堅持每天打算盤及上下樓梯100階,既鍛煉上肢,又鍛煉下肢。
我還長期堅持鍛煉僵硬的“舌頭”。每天均高聲朗誦:“一瓢面,包半片餃子”用來鍛煉舌頭的靈活性,改善說話不清楚的癥狀。
此外,我還長期堅持“十指梳頭”,早上起床后,用雙手“十指梳頭”100下,晚上睡覺前,雙手“十指梳頭”100下。既疏通頭上經絡。又改善大腦供血不足的癥狀,同時也鍛煉了兩只胳膊和十個手指。
[專家點評]吃藥與運動要合理的配合,在發病早期應該用些藥物擴充血管,一段時間之后,主動鍛煉和康復訓練更為重要。李大爺的鍛煉及康復內容還是比較科學合理的,他打算盤和“十指梳頭”,是上肢運動;高聲朗誦,鍛煉了面部神經;走石子路,對腳底穴位有刺激作用;爬樓梯,鍛煉了下肢功能;這些,都促進了腦細胞功能的恢復,更可貴的是他的鍛煉進行了量化,且堅持不懈,持之以恒。
在疾病的康復過程中,老伴兒一直陪伴在我身旁,協助我堅持鍛煉和合理飲食。注意口味清淡,每天早上喝一袋牛奶,吃一個雞蛋,大約2兩饅頭,有時配一些雞肉。中午吃撈面條,控制在3兩左右,一半小麥面,一半紅薯面,另外,進食一些瘦肉和大量青菜,晚上一碗稀飯,1兩饅頭,一個雞蛋,炒胡蘿卜和青菜。我很愛吃胡蘿卜,幾乎每頓飯都是一小碗,有時以南瓜為主食。每頓飯的副食,都配些豆制品。沒斷過小磨香油。這些東西都有軟化血管、防治便秘的作用。
[專家點評]在這幾年中,李大爺的老伴兒一直陪伴在他身旁,家人的支持和關心特別重要,飲食上做到了“有粗有細,不甜不成,三四五頓,七八分飽”對康復有非常大的幫助。
經過以上方法的綜合調理。不但血脂、血壓降到了正常值,而且血栓也溶解了——戰勝了8年的偏癱和腦梗死,走路腰不彎,背不駝,沒留一點后遺癥。
最近,我又一次到登封市人民醫院體檢,一位主任醫師為我測了血壓,高壓130毫米汞柱,低壓75毫米汞柱,又為我做了六項血液化驗,總膽固醇4.2,甘油三酯0.84,高密度脂蛋白1.4,低密度脂蛋白2.42,載脂蛋白A1.05,載脂蛋白B0.96,六項化驗結果,穩定正常。
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和84歲老伴的趙桂蘭,還雙雙榮獲“鄭州市健康老人”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