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55歲,患有糖尿病。雖經治療但血糖未得到控制。我干體力活,飯吃得也多。醫生認為是由于飲食控制不好所致。我準備改干輕活,并從現在起只吃少量主食,多吃菜,請問,這樣做行嗎?
湖南吳偉
吳偉讀者:
有許多糖尿病病人和你一樣,由于飲食控制得不好,致使血糖居高不下。于是就“少吃飯、多吃菜”或者“吃很少的飯,盡可能多吃菜”,還有的病人干脆“只吃蔬菜不吃飯”。殊不知,對于糖尿病病人來說,主食不僅要吃,還要吃好。
人們通常所說的主食,是指淀粉類食物,包括五谷雜糧,如米飯、面條、饅頭、面包、餅干、油條、燒餅等,其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土豆、山藥、蓮藕、芋頭等富有淀粉的根莖類食物,兼有谷類和蔬菜的雙重作用,既可提供碳水化合物,又可提供礦物質和維生素。
五谷雜糧中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最便捷、經濟的能量來源。此外,還能為人體提供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及蛋白質等。主食進入人體后,經消化吸收轉化為葡萄糖。再由血液運送到各臟器,為人體提供能量。若吃進的主食過少,能量來源缺乏,身體必然要動用脂肪和蛋白質來提供能量。脂肪分解會產生酮體,易導致酮癥酸中毒。蛋白質分解會引起消瘦、乏力。抗病能力減弱,誘發各種感染。
另外,糖尿病病人主食量過低,還會影響病情的控制。因為人在饑餓狀態下,體內升糖激素分泌反而增加,易引起低血糖過后的反應性高糖。這就是為何不吃飯但血糖仍高的原因所在。
因此,糖尿病病人要吃好主食。而粗細糧搭配是最佳選擇。可將粗糧、雜糧及豆類作為主食的一部分。主食應吃干性食物,既可增加飽腹感,又能延緩消化吸收,使餐后血糖升高慢,維持時間長。研究證實,進食粗雜糧后,餐后血糖低于米飯和面食。燕麥、蕎麥、大麥、黑米、赤小豆可明顯緩解餐后高血糖狀態,減少血糖波動,從而有利于控制血糖、穩定病情。
痛風急性發作時,為什么冷敷與熱敷均無效?
我今年69歲,患有“痛風”。前不久外甥結婚,我喝了些啤酒,當夜左拇趾腫脹,疼痛難忍。我知道是“痛風”發作了。可治療的藥物正好“脫檔”。于是,老伴趕緊給我先做冷敷。后做熱敷。可是敷后不但癥狀未減輕反而加重了,過去,我踝關節扭傷時曾這樣做效果很好,為何痛風發作時卻無效呢?
山東李文
李文讀者:
踝關節扭傷后,由于皮下毛細血管破裂出血,致使局部軟組織腫脹。此時,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縮,減少出血腫脹、緩解疼痛。24~48小時后出血停止,腫脹不再加重,疼痛也有所緩解。這時改為熱敷,可促進血液循環,加快腫脹吸收,有利于創傷性炎癥消退。
但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時,不能做冷敷。因為,這時關節局部腫脹、充血十分明顯。組織的炎性反應也很劇烈,不適宜再接受外界有刺激性的治療。冷敷雖然可使局部疼痛減輕,但低溫刺激會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流減少,不利于痛風炎癥的吸收與消散。此外。冷敷時局部皮膚溫度降低,容易導致尿酸進一步沉積在皮下,使炎癥反而加重。
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時也不能熱敷。因為痛風引起的炎癥與一般外傷性炎癥不同。它是由于體內尿酸過多,尿酸以微小結晶形式沉積在關節囊、肌腱、軟骨和關節周圍的軟組織中。大量白細胞吞噬后受到破壞,釋放溶酶,破壞周圍組織細胞,引起局部組織充血、水腫,熱敷會加重病變部位的充血、水腫。故此時若熱敷非但不能止痛,反而會使疼痛加重。
還有,痛風發作期,理療、針灸及按摩也會使關節疼痛加重,均不宜采用:局部也不宜貼傷濕止痛膏或外涂麝香風濕油、正骨水之類的外用藥,因這些方法均有刺激性,使用會加重病情。慢性期可以考慮應用。
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時,最簡易且安全的處理方法是臥床休息,抬高患肢,減少搬動,并立即服用秋水仙堿和芬必得等藥物,但不宜服用別嘌呤醇,因該藥只能降低血尿酸,對急性發作狀態時無效,它不能消除關節的紅、腫、熱、痛。也無退熱作用。
陳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