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廉

科研方面,廣深基礎研究沒有全國性的地位,更別說世界級的;而當今經濟發展只圍繞科研、才和金融。
區域競爭力是由城鎮競爭力所決定的,而城鎮競爭力又是由都市圈內的大都市所決定的。講美國競爭力,立刻會想到紐約GDP占全國1/8強,華爾街就可以讓美國乃至世界許多國家破產。
廣東經濟的轉型,可以說首先是城鎮能轉型、城市的轉型,尤其是一批特大城市的快速轉型,一批大中小城市及城鎮的跟進.這就好比頭羊與群羊的關系。有了一批國防性的都市,廣東的國際地位才有城市話語權,進而取得區域話語權。
衡量國際大都市圈
南方航空公司的一名高管曾說,幾年前,南航在馬德里推廣白云機場和廣州時,別人問廣州在哪里,他只能告知他們離香港很近。他說他感到心酸吃驚之余,深知推廣廣州的重要。深圳也有類似的問題,莫斯科東方語言系一名畢業多年的學中文的學生,居然不知道深圳這個城市是怎么回事。
廣東不能關起門來說自己如何如何好,要看到在世界上的差距。雖然時常滿足于珠三角的“世界工廠”和廣深的GDP,但放在世界上看,與老大紐約大都市圈比實力,只有人家1/3,若比金融實力,加上香港,也不足1/10;若論科研應用開發,大珠三角不及印度400萬人口的班加羅爾1/3;若論全民創業能力,廣東僅有西方1/2,即人均企業數僅為西方一半。如果廣東中小企業按照76萬家計算比例,全省1億人計,140人才有1家企業,同比西方為18~22人有1家中小型企業。
從城市地位看,若以三類國際城市劃分,第一類公認的世界大都市:紐約、倫敦、東京,其金融實力在全球城市的份額分別約占40%、20%、10%左右,第二類國際性大都市GDI在1000億美元以上,雖然中國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已進入或接近,但許多指標比別的城市低很多,如廣深工業產值早過1000億美元,但價值經濟程度比西方同類城市低1倍以上,這個差距是經濟結構、內涵等的差距。國際上通常公認在前40~50個國際大都市中,中國香港當之無愧進入,上海也可基本人列,廣深目前只能算第三類都市:區域性中心城市。廣深的差距在如下方面尤其突出。
在金融差距上,廣深金融實力相加,2007年存款余額不到3萬億,不及香港,僅為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蘇黎世這個50萬人口城市的1/15左右。與上海和北京相比,廣深的存款余額總額僅接近于其中一個城市。在專業化方面,廣州的銀行金融業不如上海、北京,市場金融不如深圳和上海,而深圳在基金方面雖然有一定實力,如投資基金約占全國40%,但體制創新慢,商業金融與工業金融發展有待提高。
從教育差距看,廣深毛入學率和大學數量與國際一類城市不可比,與二類城市也有很大差距。如與墨西哥城比,該市有300多所各類大學,其中民辦專業學院95%以上,廣東加起來也沒有300所大學。廣州公辦、民辦大學相加僅60余所,深圳也就10來所。其他城市都沒有超過10所。更為嚴重的是,珠三角的教育與產業結合得不夠緊密,大量的專業學院沒有形成與產業的鏈條關系,以人才為中心的教育和以人才為中心的產業機制沒有完全形成。
在高端服務業上,全球知名城市通常高端服務業占服務業80%左右,廣深尚無確切數據,從全國20%比例看,廣深最多也就40%,比國際其他大都市低1倍以上。如廣東的咨詢產業每年的投入主要在認證、培訓方面,在智力開發方面投入較小,大約占GDP的0.002%左右,而同期美國的咨詢產業占GDP的7%,與房地產業規模接近。
科研差距方面,廣深基礎研究沒有全國性的地位,更別說世界級的。而當今經濟發展只圍繞科研、人才和金融。如廣深目前沒有一個科研機構的專業人才超過3000人,而同期超過3000人科研機構的城市在武漢、成都、西安、重慶、上海、北京都有多個。與國外比,廣東號稱企業科技創新大省,但除了華為一個例外,沒有像班加羅爾這種城市擁有2000人以上的科技創新中心。

人才差距更是關建。廣東未來城市有無競爭力,主要在人才的聚集能力,現狀則令人擔憂。應盡快形成以人才成長、聚集、工作的城市環境。如廣東沒有形成美國硅谷、英國劍橋這樣的人才成長機制,許多人才留不住、長不大,因此,盡快建設社會化的人才體系,成為當務之急。
如何發展廣深為國際性大都市,要把廣深的政策機制提高到一個嶄新水平。可以用5~10年,圍繞廣深擠入全球50個國際性大都市這個目標,先把問題搞清楚,制定實實在在的路線圖。廣深的工業前幾年已擠入全球50個1000億美元產值的城市,基礎條件已經具備。如果廣深達到首爾或新加坡某些重要指標,珠三角乃至廣東將是另一番景象:珠三角城市紅利區形成,東西兩翼與粵北也可上一個臺階。
四個層級的城市高地
廣東的未來競爭平臺,應該是大城市和國際都市以及專業城鎮。記得10年前,全省對發展中小城鎮作為主導的觀點曾占上風。但如果沒有幾個特大都市,要想領導行業或區域板塊,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廣東任務是應該在4個層級發展城市高地。
第一層級為珠三角大都市圈,聯合香港、澳門,把大珠三角發展成全球響當當的十大都市圈之一:大紐約、五大湖、美國西海岸、密西西比河下游、大圣保羅、大倫敦、巴黎-魯爾、羅馬-米蘭、大東京、大珠三角。這樣,廣東才有了世界級的區域高地,廣東區域才有了核心和心臟。
第二層級為國際性大都市,即用10年時間,發展廣深成為國際性大都市,擠入全球50強,與全球50個國際都市并列。
第三層級為區域性大城市。全球區域性大城市約500個左右,其中第一類的專業性國際區域性城市50~100個,廣東可以考慮把佛山、東莞作為全球100個知名的地區性城市建設,湛江、汕頭在100~500個之間取坐標。
第四層級為地方性城市集團,全球有約2000個左右城市集團,中國地級市有300多個,也就是說中國有300多個城市集團。廣東在發展地級市城市集團和23個縣級市中,可以瞄準全球2000個城市集團中的“知名城市集團”、“專業城市集團”、“特色城市集團”、“綜合競爭力城市集團”制定發展策略。
接下來,廣東的縣、鎮一級怎么辦?縣域經濟說到底一是城鎮經濟,中心城鎮和專業城鎮的發展,以及與周邊都市的產業鏈條銜接;二是縣域空間、生態、社會可持續發展問題。如下三個方面,可著手制定實施路線圖。
一是按城鄉統籌,確定一批可持續發展的縣域。城鄉統籌按空間、城鎮、產業、生態、社會五統一規劃。把縣域進行分類,根據縣域特點、未來前景,布局城鎮及設計發展規模。
二是發展一批中小城市,形成中小型城市區。鎖定人口超過10萬的城鎮和產業達到一定集群的城鎮扶植中小城市,部分進入全球1萬個中小城市行列。
三是專業城鎮發展。廣東具有一定產業集群能力的城鎮有300多個,但目前多數仍為企業集群,離產業集群有一定距離。在全球50萬個城鎮中,其中有5000個為專業知名城鎮,廣東應當有一批世界級的城鎮出爐。
區域發展是一個十分復雜的事,區域的重心、核心的落點都可能會有分歧。而說到底,全球競爭,歸根結底是城市的競爭,區域競爭歸根結底也是都市區的競爭。廣東的城鎮高地發展,要伴隨著都市區的規劃建設,才能統籌全省區域均衡發展,實現區域和諧,提高區域競爭力。
廣東未來城市有無競爭力,主要在人才的聚集能力,現狀則令人擔憂。應盡快形成以人才成長、聚集、工作的城市環境。如廣東沒有形成美國硅谷、英國劍橋這樣的人才成長機制,許多人才留不住、長不大,因此,盡快建設社會化的人才體系,成為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