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訪韓喬生那天,他穿了一件很奧運的彩色條紋襯衫,長帶子斜肩包上掛了個CCTV的大紙袋。他這身裝扮很滑稽,也和我想象中那個第六次參加奧運會解說、著名的央視“名嘴”形象大相徑庭。面前的韓喬生,博學、能侃、很平民,也是妻兒眼中的絕世好男人。
體育解說,有多榮耀就有多艱辛
韓喬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上小學時,學校在工人體育場附近,課余時他經常和同學一起去看比賽,看完了以后,他就向沒能進場的人激情“轉播”,久而久之被推選為學校的宣傳骨干。韓喬生自小就有很強的表演欲,相聲、小品、三句半、話劇,他都勁頭十足地去學。小學二年級時,他演了《紅燈記》里那個喝粥的小角色,雖然臺詞只有一句“粥里竟是沙子”,他也能通過豐富的肢體語言博得滿堂彩。與此同時,韓喬生的體育成績也很拔尖,初中時100米短跑,他跑了12.6秒,400米跑步也總是拿第一。那時他有過很多理想:做一名相聲或小品演員,當一名短跑運動員,或者去做新聞記者。體育解說員,倒是他從未想過的。
因為小學和初中時老聽宋世雄的解說,覺得能把話說得那么順溜和快速很有意思,韓喬生高中畢業時,報考了北京廣播學院播音專業。1978年,他開始去北京廣播電臺當體育解說員。1984年,當時是一個沒有幾家買得起電視的年代,韓喬生走進中央電視臺做電視解說員。一年后,韓喬生被派往香港,解說當年的亞洲男子足球錦標賽。就在這時,28歲的韓喬生向相戀多年的女友求婚,當女友說等他回來了再結不遲時,他開玩笑說:“香港可是花花世界,我得結了婚再去,要不我可保不準回來了就變心。”
簡單樸素的婚禮過后,韓喬生和同事們一起去香港,他是帶著整箱方便面去的,為了節省幾毛錢的公車費,他常常一走就是四五公里路。節省下來的錢,韓喬生在回北京前給新婚妻子和父母買了衣服和好吃的。正是這次儉樸辛苦的出境經歷,讓韓喬生徹底喜歡上了體育解說員這一行。
當時的中國電視事業才剛剛起步,與西方國家甚至是韓國相比都相差甚遠。1988年漢城奧運會時,中央電視臺一共派了23個人的團隊,解說員只有3名,當時的解說員就是十項全能。因為完全采用拿來主義,而且中國和新加坡、文萊、新西蘭等幾個國家共用一個電視信號,中央電視臺轉播什么項目,常常要和其他國家協調,因此解說員隨時都會被趕鴨子上架,在開播前3分鐘拿到一個自己完全陌生的項目。每天至少解說7小時,最多一天10多個小時,總共涉及項目18個,韓喬生每天的神經都高度緊張,能踏實睡3個小時就不錯了。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堅持每天寫一篇日記,除了記錄自己每天的工作行程和感受外,剩下的滿紙都是對妻子以及剛出生不久的兒子的思念。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是韓喬生所參與的奧運會解說中最為難忘的一次,他一個人就負責了16個項目。因為壓力比較大,睡眠時間少,在轉播女子競走決賽時,電視上突然只有畫面沒有了聲音,領隊推開演播室的門,發現韓喬生正呼呼大睡。原來那幾天,韓喬生每天早晨6:30從酒店出發,第二天夜里兩點才能結束工作,加上常常接到的解說項目是進演播室前臨時改的,張冠李戴、解說時睡過去的離譜事件發生也就不足為奇了。虛心接受領導批評后,韓喬生每天起床后就高唱京劇“披星戴月下太行”給自己打氣,解說時實在太困,他就把兒子的照片拿出來看一會兒,看過之后精神也就煥發了。
奧運會轉播的項目雜、時間長、內容多而且常常有變動,體育解說員必須在之前做很多種預案,但還是常常有措手不及的情況。巴塞羅那奧運會時,韓喬生臨時接到第二天要轉播馬術比賽的通知,馬術不是中國隊的強項,而且他對馬術的比賽規則、各國參賽運動員的情況幾乎一無所知。韓喬生不得不自掏腰包,找了一家咖啡廳,請了香港一位女主持人做翻譯,連夜向澳洲電視臺的一名資深馬術評論員討教馬術知識。沒料到人算不如天算,第二天巴塞羅那下大雨,馬術場地變成汪洋,臨時決定轉播水球。對水球的了解止于基本規則的韓喬生,隨手抓了一本《體育大百科全書》就進了演播室,解說了半天,才突然發現百科全書是1986年版的,而當時的水球規則已經修改。韓喬生只好丟下書,跟全中國觀眾實話實說:“今天我準備的是馬術解說,哪知天公不作美臨時改播水球。我不知道往下怎么解說了,咱們就甭出聲兒了,一起往下看吧!”狀況頻出的這次奧運會,是韓喬生5屆奧運會解說中最為辛苦難熬、也是挨批和做檢討最多的一次。
1992年奧運會之后,中央電視臺開始注重對大型賽事準備更為完備齊全的預案,解說員人數也隨之增多,各自負擔的項目減少,而這樣的改變,也讓韓喬生犯錯率直線下降。因此,他得以游刃有余地發揮“韓氏幽默”,即將周星馳的無厘頭和憨豆的冷幽默運用到體育中,讓大眾接觸的體育,不像新聞評論那樣枯燥和中規中矩。韓喬生說:“我作為一個體育解說員,最大的理想是要為這個社會帶來足夠多的快樂,使國民快樂總量得到大大提升。”

吉祥三寶,好男人其實很容易做
問韓喬生,他生命中最為珍視的三樣東西是什么?他的回答有點兒出乎意料:“水晶、老婆和兒子。”“在北京大雪的夜晚,一家三口走在狹窄、燈光暗淡的巷子里,兒子在最前面、妻子在中間我在最后面,三個人隔了一個拳頭的距離,一起數著‘一、二、三’,‘嘎吱’‘嘎吱’地踩著積雪邁正步。這才是我最喜歡的生活。”一向語調快速,時不時有包袱抖出來的韓喬生,說這句話時語調緩慢、神態平靜溫和,看起來就像個浪漫詩人。
1994年去澳大利亞直播女籃世錦賽,韓喬生偶然路過一家水晶店,進去了就再也不肯出來。這個一向大大咧咧的男人,第一次發現石頭會那么美。盡管店主沒有蠱惑,他仍然迫不及待地掏遍了全身所有的口袋,包括之后幾天的伙食費,一共1000多美元,一口氣買了8塊未經任何打磨的水晶毛坯,最輕的兩公斤,最重的有8公斤。他之所以喜歡天然水晶,是因為它們真實、自然和坦白,而這正是韓喬生做人的基本準則。
掏光腰包買了一大堆水晶,運回北京的家后,韓喬生卻不敢跟妻子說實話,他撒謊說一共只花了1000塊人民幣,沒想到妻子看到這堆石頭還說:“咳!不就是8塊破石頭,怎么這么貴?”后來隨著家里“破石頭”漸漸增多,看見丈夫對它們的癡迷程度越來越甚,妻子也漸漸愛上了水晶。
韓喬生的妻子在一家大型公司做經理,真正的女強人,用韓喬生的話說就是“我妻子可比我能干多了,所以在家里我可沒地位了,凡事都得聽她的”。兩人從戀愛到結婚,已經接近30年,但是感情仍一如當初。韓喬生早年出國時,每次都會給妻子買衣服。差不多是10年前,妻子突然不讓他再給自己買衣服了,因為她的衣服已經實在太多。韓喬生這才驚奇地發現,1988年去漢城時給妻子買的衣服,10多年過去了她仍然在穿,而且一如當初合身得體。他開玩笑說:“難怪我從來沒有過出軌的野心,原來是老婆大人還是初戀時的模樣。”
問到他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訣是什么,韓喬生說:“夫妻雙方都應不斷地追求,包括著裝、言談舉止和對生活的真實態度。年齡可以增加,但對生活的熱情,不能因為結婚和年齡看長而有絲毫懈怠。”
夫妻倆在一起的時間不多,但在這些有限的時間里,他們一定要擠出時間溝通和交流,談論彼此最近的工作、感受和看到的新事物。夫妻矛盾在所難免,但是妻子的原則是:在家里吵架和無理取鬧都可以,但是在外面,誰也不能當著旁人指責對方。韓喬生則開玩笑說:“好男人其實很容易做,不抽煙、不喝酒、不隨便摸人家女孩的手。”
韓喬生的岳母跟他們住在一起,老人現在已經80多歲了。妻子的工作很忙,晚上常常回家很晚,韓喬生認為老出差的男人,就應該盡可能在不出差時多顧家。只要在北京,他每天回家的時間都不會超過晚上7點,不是萬不得已,他盡量推掉聚會和應酬。陪伴家人是他工作之余最重要的事情,韓喬生喜歡陪岳母散步、聊天和看電視,和兒子一起聽流行歌曲,和妻子去電影院看歐美大片。
走下電視熒幕的韓喬生,其實和普通北京男人沒有任何區別。他說:“如果我在路上或小區里,聽一幫老太太說超市的大米雞蛋要漲價了,我就會跟著老太太一起跑到超市去搶購。”大多時候,韓喬生都坐地鐵上下班,如果是一個人,他盡量不開車。一方面因為他是個環保主義者,另一方面,韓喬生認為自己骨子里就是一個普通北京小市民。問他坐地鐵難道不怕被人認出來嗎?韓喬生說:“我把眼鏡一摘,誰認識我啊?再說北京明星大腕到處都是,我是誰啊?”
奧運解說“六朝元老”,“革命戰士”是塊磚
韓喬生喜歡追求時尚,他看《精品購物指南》、看《時尚》,喜歡歐洲的古典建筑、油畫和雕塑,只要一有空,他就會去各地看畫展或去畫廊淘寶。同時,他購置了專業攝影師才有的全套攝影器材,攝影水平已經達到了業余二段。很多年前,他開始對鐵藝產生了濃厚興趣,只要稍微有一點閑暇,韓喬生就會在電腦上做鐵藝圖,隨心所欲地設計和修改,所有的煩惱和緊張都煙消云散了。
韓喬生的愛好和特長多得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他很早就開始自學室內裝潢,曾幫朋友設計房間和櫥柜,他設計的方案,還被朋友慫恿著去競標。問他為什么能有如此充沛的精力,能兼顧這么多的業余愛好,韓喬生說:“因為心無雜念,因為心中坦蕩,因為妻子賢惠兒子懂事,我的心被裝滿了。”
韓喬生還喜歡養小寵物、海魚和小金魚。無論工作多忙,他和妻子都保持每個星期兩次體育鍛煉,都是很平民的運動:打網球、打壁球或者登山。韓喬生認為:堅持鍛煉的人永遠精神百倍,當他看周圍的人或物時,也就會覺得一切都充滿希望和活力。
韓喬生認為自己天生就適合站在舞臺上,看見黑壓壓一片的觀眾就來勁兒。除了體育解說外,央視有很多綜藝節目,小品、相聲等演員名單里,常常很容易找到韓喬生。韓喬生曾經希望兒子將來也能和他一樣從事體育解說,但兒子卻喜歡影視,他喜歡扛著笨重的攝像機做一個幕后英雄,不像父親一樣愛“顯擺”。班上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韓喬生,以致于有一段時間,網上甚至傳言韓寒是韓喬生的兒子。
兒子讀高中時,中央電視臺舉行大型聚會,所有的央視主持人都到場,還有國內和港臺諸多明星大腕。韓喬生就給兒子打電話讓他來看看,沒想到人家卻說:“我要看書沒工夫。您不也算個名人嗎,我還看什么名人?”現在,兒子是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的一名學生。他不時“鞭策”父親說:“老爸您還要努力,要不,兒子到時沒法給你拍一部拿得出手的傳記片了。”
曾經有很多次機會,韓喬生可以去當一名電視臺主持人,但是他終究沒有轉行。他認為體育是最迷人的行業,同樣性質的比賽、同樣的對手相遇、比賽結局也可能和上次一樣,但是其間的過程絕對不一樣。所以,他一干就是30年。連續5次參加奧運會解說的韓喬生,將第六次參加奧運會解說,這注定是他生命中最為緊張和驕傲的一次賽事。2008年北京奧運會,韓喬生這樣一個元老級的解說員,已經為此期待準備了很多年。
曾經,韓喬生的妻子對足球一點兒都不感興趣,只要同時段有電視劇和足球比賽時,妻子總堅持看電視劇,而把愛球如命的丈夫晾在一邊,韓喬生也就只好忍著。但是近兩年,看什么電視節目,家里人全都聽韓喬生的。只要是父親要上網查找資料,兒子就會放下游戲和作業,全力支持老爸,為他提供最為便捷方便的服務。用韓喬生的話說:“我們全家都在為北京奧運會服務。”
北京奧運會體育解說,韓喬生主要負責游泳、拳擊兩個項目,這也意味著他從過去的十項全能“降”為單項運動員了。而單項解說必須高度專業、項目責任非常明確,需要的是刀砍斧劈的功力。韓喬生承認,這次體育解說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緊張,很早就對參賽規則、各國運動員的情況爛熟于心。北京奧運會是韓喬生第六次參加奧運解說,而毋庸置疑的是,北京奧運會是全中國人最為關注和在意的一次。“現在我是‘六朝元老’了,所以不能像個二等兵或者上尉,怎么著也得像個大校吧!”
而正因為是“六朝元老”,韓喬生覺得自己應該發揮“革命戰士是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精神,除了準備好自己負責解說的項目外,韓喬生同時做好了其他幾個項目的準備工作。萬一到時出現突發情況,他這塊磚就得第一個頂上去。
問韓喬生“北京奧運會是否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奧運解說”時,51歲的他沉思片刻后說:“我不敢說這是最后一次,但我絕對不會再碰上比北京奧運會更好的機會。所以,我必須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 韓喬生說, 2008年奧運會后,中國將迎來豐富的后奧運時代,而在那個注定是年輕人的時代里,他不可能保持風光無限,但他不會放棄在后奧運時代大施拳腳的機會。
(責任編輯/曹磊)
E-mail:cctvcaolei@126.comTel:(010)51026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