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女兒得不到媽媽以恰當方式表達的愛時,唯一能想到的辦法就是索要禮物——名牌禮物。在17歲少女的心中,禮物越貴重,代表父母越愛自己。
急診診斷書
母親 40歲 公司高層管理人員
自述 離婚后,原來很聽話的女兒突然對我充滿敵意,她想盡辦法折磨我。知道我心疼錢,所以老是提出要買名牌,我一說她,她就頂嘴,說我當初就是這樣對爸爸的。我很傷心又很擔心,縱使給女兒付出再多,她也不會再愛我了。
女兒 17歲 高中生
自述 我媽媽有錢,既然她和我爸離婚時要了我,為什么不能給我買名牌?她口口聲聲說一切都為了我,買幾件名牌衣服就開始抱怨啊?再說,誰叫她當初不對爸爸好一點兒,最后導致離婚的呢?
診斷 名牌不是問題的根本,關鍵在于母女的溝通模式以及怎樣表達內心的期待和愿望。這對母女的根本問題是,透過名牌去體會關心彼此,從而過出單親家庭的優質生活。
咨詢師 胡慎之
吳連第一次打來電話,沒說幾句就哭了起來。耐心詢問下才知道是因為她的女兒。
40歲的吳連是一家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女兒小鼎17歲,上高中二年級。自從兩年前跟丈夫離婚后,曾經乖巧的女兒突然對名牌到了癡迷的程度,動不動就讓她給自己買衣服首飾。為此母女倆經常吵架,她不想嬌縱女兒,但小鼎卻常以不去上學威脅。
吳連和前夫開有一家公司,家中條件殷實,女兒上的是貴族學校。夫妻倆都忙于自己的事業,女兒出生后不久就去了外婆家,上幼兒園時才回到父母身邊。小鼎上的寄宿幼兒園,每星期回家兩天,因此性格比較孤僻。夫妻倆一直覺得對孩子照顧不夠,因此在物質上盡量滿足小鼎。
兩年前,吳連因為丈夫有外遇離婚,她分到大部分財產,也爭取到了女兒的撫養權。明明家庭破裂是父親引起的,但女兒卻對母親耿耿于懷,從那以后就更少和吳連說話了。每次主動跟母親說話,不是要買衣服就是要錢。
小鼎16歲生日前夕,開口就跟媽媽要1萬塊錢。吳連問她要那么多錢干什么?她竟然說:“沒有父母疼愛的孩子,只能用錢買快樂?!眳沁B聽得瞠目結舌,但最后還是給了女兒1萬塊錢。小鼎長得高,品位不俗,動不動就去香港購物。吳連盡管很擔心很不情愿,但每一次還是幾千幾千地給小鼎錢讓她去香港。孩子小的時候自己沒怎么照顧,她剛上高中時自己又離了婚,吳連總覺得欠女兒很多,所以盡量滿足她的物質要求。
但是小鼎的要求越來越高,前不久,她竟然讓媽媽給她買輛車,理由是自己一身名牌,不買車配不上自己。
吳連越來越力不從心了,更重要的是,這樣下去女兒肯定會誤入歧途。但是,女兒根本不聽她的,要不到錢就跟她吵架,有時候還用自殺來威脅她。
這是吳連在電話中講的,整個過程她都在哭。最后她說:“我快被女兒逼瘋了,我真擔心有一天我會被她逼上絕路!”
我趕緊跟她預約了時間,還建議她和女兒一起來,針對母女倆一起做家庭治療。
激戰其實與“名牌”無關
沒想到,小鼎居然沒費什么口舌就陪母親來到了咨詢室。吳連告訴我,她跟女兒實話實說,小鼎馬上就說:“我想我們都該看看心理醫生。”
吳連的焦慮和無力感顯而易見,女兒小鼎嚼著口香糖,一副很無所謂的表情。但她大方地作了自我介紹,同意跟媽媽一起和我聊聊。
咨詢還沒開始,吳連就背過身去抹眼淚,抹完之后不停地看女兒,女兒的表情顯然能靈敏地牽扯她的心。吳連在女兒面前有點戰戰兢兢,她不能自如地表達,小鼎卻開始表現出不耐煩。
我問小鼎:“當你媽媽說話時,好像你很不耐煩,是不是她說得不對?”
小鼎的回答很干脆:“我不喜歡她那個樣子,好像我欠她很多。她老覺得我爸爸欠她的,我也欠她的。”我接著問:“你不喜歡你媽媽這個樣子,那你希望媽媽怎樣呢?”
“我不知道!我懶得想!”否認是表示有些東西已經在她內心產生了反應,這是溝通的開始。
我繼續問吳連:“當你女兒表達出來她的不滿,你感受到的是什么?”她說:“她不懂事,我那么努力地去滿足她,到頭來竟是這樣的結果。我覺得很沒意思?!?/p>
這對母女似乎誰也不能滿足對方,因此都對彼此不滿、甚至憤怒。而事實是,她們對彼此的態度又很相似,兩人都因對方的某些行為感覺很受挫折。我跟吳連談了我的真實感受,她表示同意后卻說:“但我是她媽媽??!”
我說:“因為你是媽媽,你有一個愿望或者是一個設定:媽媽是要有一些特權的,如果這樣的愿望沒有獲得滿足,你也會感覺憤怒并委屈是嗎?”她愣了片刻后點頭同意。
咨詢就在問答中開始了。首先就是澄清:母女倆對彼此都有很高的期待,需要對方能滿足自己,而一旦不能滿足的時候,雙方就會產生無力感。無力感是讓母女都害怕的感覺,所以就用憤怒表達出來。
我問小鼎:“你媽媽說你喜歡名牌,名牌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
小鼎說:“名牌質量好,我覺得很適合我,買名牌對我來說是很開心的事情。”
我又問:“穿著名牌你感覺很好,媽媽愿意給你錢買名牌,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如果她拒絕你,對你來說又意味著什么呢?“
小鼎馬上說:“她自己也有很多名牌啊,為什么她能買我就不能呢?”
吳連搶著說:“你還是孩子啊!我自己買是因為工作需要。你還是個學生,需要這些干什么?”
小鼎不屑地說:“你又不是買不起,以前你也一直說人要往上走啊。而且你還拿了爸爸很多錢呢?!?/p>
吳連臉上有些掛不住了,她的臉色馬上陰沉下去,扭頭不再看女兒??戳艘粫捍皯艉笏蛭?,滿臉求助的表情。我裝作沒看見,繼續聽小鼎說話。
她說她根本不想跟父母一起住,住在外婆那里很好?;丶揖涂吹礁改赋臣?,媽媽老是買名牌,爸爸都快支付不了了。所以,現在她要替爸爸出氣,多讓媽媽給自己買名牌。
吳連的眼淚又下來了。我不得不干預,于是輕聲問小鼎:“當你看到媽媽難受的時候,你有什么感受?”小鼎激動地說:“她老是這樣,扮成全天下人都欠她的,我才不想看呢?!?/p>
母女之間平時的沖突模式,此刻在咨詢室里被很好地表現出來。我基本上找到了這對母女之間的問題:
一、女兒對母親因為沒有很好地照顧自己而感到怨恨,她表達怨恨的方式是母親最不能接受的,不斷要錢買名牌、不搭理她。
二、母親不敢面對自己的內疚和失敗感。希望用一些壓制的方式去讓女兒接受自己。
三、女兒的成長過程中沒有很好的自我定位,很在乎他人的看法。因為小時候的撫養方式,對被忽略有著深深的恐懼,所以名牌就代表著被尊重和父母的愛。
四、在青春期的過程中,母親忽略了女兒要成為獨立自己的愿望。
以上幾點是她們問題的根本。女兒和媽媽產生矛盾的時候,缺乏一個中間人調和,那就是父親的角色,以至她們的矛盾遲遲得不到緩沖。她們的矛盾其實和名牌沒有根本的聯系,在名牌的背后是愛的付出和索取的關系。青春期本來就是個多事之秋,孩子從兒童成為成人時,內心充滿著恐懼和好奇。一方面孩子想依賴父母,另一方面對獨立充滿著期待。
解決沖突需要溝通,而溝通的主要方式是表達自己的感受而非互相指責。很多人不懂得怎樣表達感受,說是溝通,其實是相互指責。沒有表達自己的感受,當然也就不能被對方很好地理解和接納。
期待也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人人對他人都有期待,只是期待不被滿足帶來的感受由誰來承擔呢?母女倆都有期待,都希望對方能滿足自己,但都不敢去面對期待不被滿足的失望。所以矛盾越來越深,惡性循環后關系越來越糟糕。
總是相互指責和抱怨的母女
清楚了這幾個問題后,我需要用薩提亞的提問模式顯現出她們的關系模式。
薩提亞把人的生活姿態和應對模式分成4種類型:指責型、討好型、打岔型、超理智型。
很顯然母女都屬同一類型,即指責型。母親似乎感覺自己在討好女兒,實質還是指責。指責型是只關注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他人和情景的類型。所以有時母親只感到自己很受傷害,卻忽略了女兒內心的受傷感。
第一次咨詢只是呈現問題,在最后我詢問了小鼎一些問題。我跟她說,她有很多的怨恨沒有得到表達,而這樣的怨恨郁積在心里一直左右她的情緒。我讓她跟我表達一下她的這些情緒。
小鼎沉思了一會兒,看看我又看看她媽媽后說:“到時再看吧。”這是典型的青春期孩子的回答。我笑著說:“我很希望能在下周見到你,你是個很有領悟力的女孩子,媽媽也有些情緒需要你幫助她去處理?!?/p>
第二次咨詢是在一周后,母女倆進來時我注意到了一個細節:媽媽走在前面,小鼎在后面。媽媽因為穿著高跟鞋,不小心絆了一下,小鼎一把抓住她嘟囔著:“怎么這么不小心?。俊闭Z氣中有責備,也有擔心。媽媽沒說話,理了一下頭發后,窘迫地朝我笑了。
我趁熱打鐵地夸獎小鼎:“剛才媽媽快要摔倒時你扶了她一把,你很關心媽媽啊?!毙《φf:“這么大的人,走路還走不穩,唉!”語氣雖然不屑,但充滿了心疼。
我問吳連:“你女兒都能照顧你了,驕傲吧?”她笑著說:“是啊,小鼎很懂事,只是發脾氣時讓人感覺她比較任性?!泵髅魇强隙ㄅ畠?,卻不忘要否定一下。我回頭問小鼎怎么看?
小鼎說:“我最煩她這樣了。老說我這樣那樣的,整天嘮叨,爸爸也是這樣才跟她離婚的。”
我問她:“如果媽媽不嘮叨,是否對媽媽的態度會有改變?”
小鼎說:“她不嘮叨的話,我也就清凈了。但她很難改!”
我笑著說:“你好像也在否定你的媽媽哦。很有意思,你們母女還是很像的啊?!?/p>
母女倆對望了一眼,都尷尬地笑了。
氣氛輕松了很多。我說:“小鼎,今天你把心里的想法都說出來,媽媽先不說話,聽聽女兒的心里話。不管什么情況,媽媽都不能說,等女兒說完媽媽再說。你們看怎么樣?”
母女倆表示同意。
以下是小鼎的敘述:
其實我也知道媽媽很不容易,她一個人撫養我,工作很忙,回家還要為我做飯。但很多時候她邊做飯邊嘮叨,總是問我作業怎樣了。我稍微有點小動作她就教訓我:“你現在還小,不要老是關注那些香水啊衣服什么的,要多關心學習?!蔽叶伎鞜┧懒?。以前爸爸在家的時候,他和我說說笑笑的,她也老是在旁邊嘮叨。
上中學后學校要開家長會,他們兩個人都不去。他們工作忙感情不和,憑什么不管我???他們離婚我不管,但離婚后她還是老說爸爸的不好,這有意思嗎?沒離婚時他們就老吵架,我在旁邊哭,他們根本都不管。我第一次來例假,肚子疼得要命,媽媽卻抱怨說這小妮子怎么說大就大了?小時候我在外婆家,媽媽每次匆匆來匆匆走,我不叫她,她還罵我白眼狼……
小鼎說著說著就哭了,她內心憋著的怨恨和委屈,在這里都表達了出來。媽媽試圖解釋,但因為有言在先,所以幾次欲言又止。小鼎一口氣說了有20分鐘,到后來母女倆都哭了。最后她說,既然媽媽不能給我最純真的母愛,那我就讓她在物質上滿足我。
等小鼎說完后我問吳連:“小鼎說的時候你哭了,那時候你想到了什么?又體會到了什么?”
吳連說:“我也是沒辦法,我知道這些對小鼎造成了很多的傷害,但我真的在彌補??!有些事情我一直想等她大一點告訴她,我一直努力做個負責的母親。我又做錯了什么呢?什么要求我都依著她,就像是小小年紀就跟人攀比買名牌,但我因為愛她也就依著。這么大的女兒了,罵不得打不得,我還能怎么辦呢?”
我及時地打斷了她說:“你們開始指著對方說‘我沒錯,你錯了’,但又同時感覺自己很委屈,媽媽委屈,女兒也委屈,為什么會這樣呢?小鼎是在表達自己不被媽媽理解和愛護,媽媽表達自己對很多事情都無能為力、自己承受了很多生活壓力,這包括以前對小鼎沒有照顧好的愧疚和壓力?!?/p>
母女倆不約而同地點頭。
名牌不是根本,
但它能彰顯被愛有多深
我問小鼎:“當你同學問你的名牌是誰買的,你怎么回答?”她說,有時候說是媽媽買的,有時候說是爸爸買的。
我接著問她想對你朋友說明什么?她正在沉思時,我替她作答:“想說明你爸爸媽媽很愛你、很疼你,他們給你買很貴重的東西,代表著他們很愛你,你的家庭很幸福是吧?而這樣,你的朋友會很羨慕是嗎?”
小鼎想了想說:“有時候朋友會羨慕的?!?/p>
我回頭問吳連:“剛剛我問女兒的問題,在我們的交流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吳連淚流滿面,她沒有回答我的問題,而是轉頭跟女兒說:“女兒,媽媽錯怪你了?!?/p>
小鼎撒嬌似的“哼”了一聲,但我能看到她眼中有淚光閃爍。
是啊,愛的表達有很多方式。當小鼎得不到媽媽以恰當方式表達的愛時,唯一能想到的辦法就是索要禮物。不管用什么方式,都需要獲得禮物,也就是愛的訴求。她想告訴自己和身邊的人,她是一個被愛著的人,是被父母寵愛著的人,這樣她才能去應對曾經被忽略的害怕和無力。當得不到的時候,被忽略的恐懼讓她非常憤怒。在一個17歲少女的心中,越貴重的禮物越表明自己的父母愛自己。
吳連不擅長表達自己的愛,或者說是她忽略了自己對女兒的愛。她認為自己內疚了,督促女兒好好學習就是愛了。而女兒一個勁兒地要自己買名牌,無疑是替她的父親討債,是對自己的挑釁。
咨詢結束時,我讓母女倆擁抱一下。她們都顯得有些尷尬,剛開始做的時候很僵硬,但最后越來越緊,都淚流滿面。那是相互寬恕和接受的喜悅,也是相互接受過去不能重來的哀傷。
她們走的時候,我注意到了,媽媽把手搭在小鼎肩上,小鼎并沒有反對,似乎很享受。
3個月后,吳連打電話給我,說小鼎開朗了許多,她喜歡跟媽媽聊天了,也漸漸對名牌失去了興趣,而把心思漸漸轉移到了學習上。
專家的話
一、多花時間傾聽對方的心里話。傾聽是對別人最好的理解和接納。很多時候我們不愿聽別人說,其實是抗拒他人的表現。當母女倆都能很好地傾聽彼此時,她們都會覺得自己是被愛著的。
二、多花時間一起做事情。一起做事需要雙方參與,參與過程能促進人和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本來母女倆在一起的時間就不多,因此多些時間相處,既能彌補曾經的缺失,也能緩解媽媽因為沒有太多照顧女兒而產生的愧疚感。
三、媽媽繼續看心理醫生調整自己。媽媽的焦慮感、對婚姻的愧疚感與憤怒感等等情緒,都需要及時處理,否則這些負面情緒會無意識地轉移到他人身上。繼續進行心理調整,使諸多負面情緒得到理解和疏通后,輕松面對女兒。
四、母女倆一起去買衣服。小鼎喜歡買衣服,母女倆不妨在一起上街購物這個過程中說出各自對衣服的看法,從而進一步交流和了解。17歲的女孩一般都還不能準確定位自己,有了媽媽的支持和建議,相信小鼎內心深處對名牌的壓力就會減輕不少。
(責任編輯/玄圭)
E-mail:xuanguiyu0181@163.com
Tel:(010)51026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