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老師:
我和女友在幾年前的一個朋友聚會上相識,那時我已經結婚好幾年了。我和她很談得來,加上她一個人遠離父母來北京發展,我和朋友常常照顧和幫助她。
一兩年之后,她突然說喜歡我,這讓我感到很意外,因為我已經結婚了,而且她的條件比我好許多,無論是外貌、學歷還是事業。我婉言拒絕了,可她堅持說愛我。后來,我的妻子得知了此事,和我大吵大鬧了一番,雙方折騰得筋疲力盡最后分了手。
她很感動我能離婚,為了和我在一起,她違抗父母意愿放棄了出國發展的機會。
真正走到一起后我才發現,她很情緒化,而且控制欲和依賴性太強。她隨時都需要人陪,而且動不動就翻查我的手機,一旦找不到我,就會給我的同事、朋友打電話追查我的行蹤,這讓我很反感。本來我們打算要結婚的,可她的性格卻讓我猶豫再三,她看出了我的猶豫,竟然幾次做出自殺的舉動。我知道她很愛我,但她動不動就尋死覓活的行為真有點讓我害怕,我甚至想干脆和她分手算了。
立國
立國:
女友的催促和依戀不但沒讓你感到愛的濃重,反而讓你有了緊張、害怕、被控制和失去自由的感覺;加上第一次婚姻的失敗,所以你對于是否邁入第二次婚姻產生了猶豫、恐懼和逃避的心理。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問題和責任歸結于你女友的控制欲和依賴感,至少有一部分來源于你的自身,此外就是你們相處、互動的模式值得認真探討。
從你本人來說,需要弄明白的是:你是否真的愛她?還是僅僅因為她愛你、條件比你好卻主動追求你,出于男性的虛榮心或不忍拒絕她才和她走到一起?另外,你還需要分析一下自己第一次婚姻失敗的原因,從而擺脫失敗的陰影、重樹對未來的信心。
至于女友的性格,恐怕很難在短時間內發生大的改變,你需要問一下自己是否能接受?如果她的自殺行為意圖真實,并不僅僅是為了嚇唬你,那么這是非常危險的,需要前往醫院就診。
雖然我們無法在短時間內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卻可以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反應來影響兩個人的互動。交互分析心理學家伯恩把人際互動中,雙方無意識、天真地進行互補式的隱匿溝通稱為“游戲”。仔細觀察一下你們倆的模式,是否有點像在玩“貓和老鼠”的游戲?一方窮追不舍,另一方疲于逃避,你的逃避刺激了對方,使得她欲罷不能,“游戲”逐漸升級到自殺環節,結果你卻想逃之夭夭。你要明白的是,你的逃避不但不會結束游戲,反而會進一步激發她的緊逼(這有可能是你的潛意識愿望),你們之間的互動陷入惡性循環。
要想使現狀有所改變,就需要調整你的反應模式。你要理解她一人在異地比較孤獨,加上個性的原因,對安全感的需求比較高。當她緊逼的時候,并非出于你解讀的“想控制你自由”,而是要得到更多你的信息。只要你主動多提供這些信息,諸如,你在哪兒、在忙什么、和誰在一起等等,并經常向對方詢問這些問題以示關心。這樣的話,你就不會再有被動限制的感覺,而她自然也就安下心來,無需處處緊盯你,你們的關系就有可能走向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