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一個從日本回來休假的人,跟他聊天的時候,他說日本的許多孩子都是挺單純的,而且“越是家境優越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越是單純”,因此一些在日本發展的中國老板,都喜歡招聘日本的年輕人做員工,他們都覺得日本的年輕人單純,好管理,不像從中國來的年輕人,“腦子里亂七八糟的玩藝特別多,讓人用起來心煩”。
“哦,難道單純,就是體現在好管理上?”我笑著問。他搖搖頭說:“所謂好管理,只是一種表象,實際情況則是,日本的這些年輕人,他們一旦跟你簽訂了用工合同,就會非常自覺、嚴格地按照合同的規定去做,你根本用不著去防范他們背著你磨工,甚至會使出種種手段干一些假公濟私、損人利己的事。我在日本這些年發現,越是家境優越的孩子,越是會給人一種坦誠相見、心地清澈、說什么是什么——不需要你心存疑慮層層設防的感覺。”
他這一說,我的思維就開始反復品味起“家境優越”這四個字了。我說:“或許家境優越,就應該起到這種作用——起到培養出很單純的孩子的作用。一個家庭,要培養出很單純的孩子,不僅需要優越的物質條件,而且還需要優越的精神、文化方面的條件。我想,只有具備了這兩方面的條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才不容易受到社會上那些壞的惡的丑的東西的誘惑與毒害。”
“對,你說得對。”他說,“身為父母者,他們努力建設一個好的家庭的目的,除了是讓自己能夠過上一種更加快樂更加幸福的生活,就是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更有利于其成長的環境。事實上,父母的快樂方式與幸福理念,這本身也會構成孩子的成長環境。想想看,如果父母的快樂方式是賭博、是山吃海喝、是紙醉金迷,甚至是樂此不疲地去賺那種不三不四的黑錢,父母的幸福理念是為所欲為,是攀龍附鳳,是裝腔作勢,甚至是貪污腐化,那么他們的孩子又會好到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我點點頭說:“構成優越家境的物質條件,也許發幾次財,甚至是發一次財,就能創造出來,但是構成家境優越的精神、文化上的條件——如父母及其他家人的人文修養、他們平時都結交一些什么樣的人、這個家庭在文化精神軟件上的建設、這個家庭形成的平等交流自由溝通的氣氛,卻不是在短時間內、靠簡單的方法可以創造出來的。”“是的,‘家境優越’這個詞,是不能隨便用在某一個家庭上的。一個家庭,如果在精神文化上沒有建設和建樹,沒有形成它的軟實力,它就不可能培養出不受社會惡俗污染的孩子,它也就談不上有什么‘優越’。”他說。
哦,或許可以說,家境優越,它更意味著人類優秀精神文化的積累與建設,它更意味著可以培養出薈萃人類優秀文化品質與精神結晶的后代。——培養出這樣的后代,應該是家境優越最重要最典型的標志。
選自《雜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