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紹招
當前和今后的一個時期在學校學習的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學生,將投身于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他們素質的高低將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每一個青少年學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這是他們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源泉.如何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具備堅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思想品質,高尚的道德情操.成為合格的接班人是歷史賦予我們教師的神圣職責.可見,把育人工作放到教學中已是義不容辭的事情了.對學生的教育可以滲透到任何學科,物理也不例外.那么.中學物理教師怎樣通過物理教學,把教書育人具體落實到學生身上呢?下面談談本人的一些做法.
一、運用我國燦爛的科技文明史。我國歷代科學家熱愛祖國和創造發明的事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是凝聚和鼓舞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中學是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中學生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于培養“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義.而愛國主義是指在知祖國、愛祖國的基礎上,立報國之志、學報國之才、踐報國之行.因此愛國主義教育必須在引導學生知國、愛國、報國上下工夫.做到以了解祖圍、學習愛國主義知識和有關理論為基礎,以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為重點,著力培養青少年樹立投身祖國現代化建設的雄心壯志和努力學習的積極行動.只有知國才能愛國,“知之深”才能“愛之切”.當前中小學生對祖國是否有深刻的了解呢?一些調查資料顯示:當代中小學生對祖國的歷史、中華民族的傳統知之不多、知之不深.他們對資本主義的腐朽本質缺乏認識.對歷史和現實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有時不能科學地分析、正確地對待,容易產生種種偏見.所以.愛國主義教育的關鍵是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幫助學生了解祖國的過去,認識祖國的現在,展望祖國的未來,以此激勵學生珍重中華民族的光輝歷史.相信中華民族將永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物理教學中.當講到聲音時.筆者給學生介紹北京天壇公園的三音石和回音壁,介紹我國在聲音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果:講到連通器時介紹船閘并放一段有關葛洲壩的視頻給學生看,進而介紹三峽工程,從而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講到火箭時介紹火箭專家錢學森放棄美國優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國,使我國跨入一箭多星的世界前列;講到原子能時介紹鄧稼先克服重重困難回到祖國制原子彈、氫彈,在科技界“銷聲匿跡”直至逝世等.與此同時,筆者結合我國的近代史告訴學生:帝國主義利用祖先的火藥技術,制成大炮轟開祖國的大門;侵略者利用先輩首創的造紙、印刷術,銘刻踐踏祖國國土的條文;科技落后必遭 侮辱的道理又激起學生的歷史責任感.筆者還如數家珍地列舉了新中國重大科技成果,把黨的豐功偉績嵌印在學生心中.尤其是講“神州六號”飛船的升天,“嫦娥一號”的成功發射,更加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為祖國奮斗的雄心壯志.通過滲透式的教育,發現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那種因為個人利益而斤斤計較的情況少了,不少學生還談到自己的理想是為中國的崛起而讀書.
二、結合教材實際,培養學生健全人格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實際,從各個方面挖掘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良好的行為道德、科學素養和心理品質,發揮物理教學的育人功能,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物理教學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并不是代替政治課、思想品德課,也不是單純地說教,而是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實際,有目的、有針對性,文道結合,循循善誘,潛移默化,逐步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理解知識本身,而且要通過知識的教學引導學生用系統的、聯系的、發展的辯證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和研究問題.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筆者結合教材講科學家為追求真理而忘我的奮斗精神,甚至為捍衛真理而獻身的壯舉,介紹科學發展的艱難歷程,錘煉學生拼搏意志.如法拉第經過整整十年的努力,才發現了電磁感應原理,從而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焦耳前后歷經四十年、四百多次實驗,才測定出熱功當量,證實“熱質”并不存在,熱是能的一種形式,從而導致建立能的轉化和守恒定律;歐姆經過整整十年的努力才發現了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居里夫婦經過四十五個月夜以繼日地辛勤工作,才從含量不足百萬分之一的數噸瀝青鈾礦中,提煉出一克鐳.這樣的例子使學生深受感動和鼓舞,明白其實一步登天做不到,但一步一個腳印能做到;一鳴驚人不好做.但一股勁做好一件事可以做;一下成為天才不可能,但每天進步一點點有可能的道理.那種因為一節課而做不出一道難題而沮喪和放棄的現象明顯減少了.布魯諾為了捍衛科學真理竟被活活的燒死在羅馬廣場的故事,也是對學生進行健全人格教育的生動教材.舉不勝舉的事實雄辯地說明:“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峰”.讓學生明白: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勝利往往存在于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在講浮力和液體壓強時,結合抗洪搶險的解放軍戰士為了廣大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不顧個人安危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感人故事教育學生,引導學生要正確對待個人和集體.要有無私奉獻精神,要樹立為人民多做貢獻的理想.因為一個為人民謀幸福的人,一個把給予當作幸福的人,他的心態總是滿足的、平衡的、向上的,與那種追逐個人利益、欲壑難填的人相比,他才享有真正幸福的人生.總之,在教學中不失時機地介紹與學習相關知識直接聯系的物理學史,既可激發學習興趣.調節學習節奏,又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科學探索,求實、進取、奉獻精神教育和科學態度教育的極好素材.
三、平時利用多種方式和學生進行溝通
面對未來社會的激烈競爭,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健康心理素質是不可忽視的.健康的心理素質,首先要求具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在學習生活中,表現為激情、熱情、意志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在性格上表現為開朗、平和、善與人同.具有社會絕大多數人所共同具有的行為定勢.健康的心理是健全人格的必備素質.在一個班里,總會發現有一部分學生性格內向、不善言談,缺乏在課堂上舉手發言的勇氣,即使老師叫起來回答問題,也是結結巴巴說不出來,能說幾句也是聲音很小,顯得膽怯.在班級活動中,他們缺乏主動和熱情,不愛跟同學交往,具有這種心理素質的學生,在未來社會上是難以立足的.因此,筆者平時在課堂上多鼓勵這類學生并常在他們的作業本上寫上一些鼓勵的話語.當然,我們不僅在學習上要關注學生,在生活中也要關注學生.大家都知道,青少年的可塑性比較強,對心理素質比較差的學生,通過循循善誘、具體訓練和幫助是可以不斷得到改善的.那種以“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教育心理,去對待心理和行為習慣有欠缺的學生,是忽視物理教學的育人功能和教書育人的責任的.
另外,中學時期是學生想像力最豐富的時期,所以在教學中適當的介紹一些世界難題和邊沿科學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來說是有益處的.用三言兩語或潛移默化的方式,把育人的理念融進去,其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如陳景潤童年的臨時數學教師,無意中把世界難題“哥德巴赫猜想”介紹給一群小學生.誰能想到,正是這粒種子,幾十年后結果出舉世聞名的陳氏定理.
通過在課堂上的育人滲透.使學生明白,人是不能孤立于別人之外而生活的,所以人人都要學會關心和幫助他人,寬容他人,善待生活中的人和事;生活有時是不公平的,你必須學會調節自己,做到心底無私天地寬.人要活得有價值,只有一心為民的人其人生才得到升華,而那種自私自利、心胸狹窄的小人永遠都會遭到人民的唾罵.
總之,在教學中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育人教育,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幫助他們樹立崇高的理想和遠大的抱負、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增強對社會上的不良風氣的抵抗力,祖國的明天才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