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陽
魯毅智締造了AMD最風光的一段歷史,但投資者依舊無法容忍他的失策。在褒貶參半中,梅耶爾接過帥印讓一些人看到了希望。說實話,業界當然不愿意AMD一蹶不振,因為英特爾壟斷芯片產業不見得是件好事情
8月9日,AMD總裁兼CEO德克·梅耶爾接受了包括《IT時代周刊》在內的部分中國媒體的采訪,這也是梅耶爾閃電上任后的首次訪華。

業界一致認為,梅耶爾是帶著業績壓力上任的。當地時間7月17日,AMD公布了依舊虧損的第二季度財報。該季度虧損額由去年同期的6億美元,擴大到11.89億美元。盡管該季營收同比增長了3.1%,但仍沒達到分析師的預期。同日,魯毅智卸任CEO,前任COO梅耶爾接掌帥印。
現年62歲的魯毅智,是繼創始人杰里·桑德斯后AMD的第二任CEO。值得肯定的是,在他執政的6 年時間里,AMD從根本上改變了產業格局,被譽為美國最有創新精神的公司,AMD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其業務從臺式機消費市場擴展至商業和企業市場,全球主要的電腦制造商和電子制造商幾乎都開發了使用AMD芯片的產品,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消費者已經不太計較機器里跳動的是AMD芯還是英特爾芯。
不過,AMD并沒有風光太久,在長期和實力雄厚的英特爾大打利潤消耗戰后,目前虧損額已經超過63億美元。顯然,投資者們已經對這位西班牙裔的“老斗牛士”失去了耐心。
梅耶爾1995年加入AMD以來一直參與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管理工作,在他負責微處理器業務期間,該部門收入翻了一番。兩年前梅耶爾出任公司COO,成為魯毅智的左右手。新帥上任后旋即宣布將在今年下半年讓AMD扭虧為盈,更增加了業內外對AMD的關注度。
為決策失誤買單
盡管魯毅智表示自己辭職只是公司的接班計劃之一,AMD的代表也解釋“經過調整的公司管理階層基本上是圍繞著梅耶爾,董事會認為現在已經是接班的好時機”,但很多人相信,必須要有人為眼下公司糟糕的財務狀況負責,這個人就是魯毅智。

業界普遍認為,2006年耗資54億美元收購圖形芯片廠商ATI,是導致魯毅智“下課”的最主要原因。魯毅智原本期望布局“CPU+GPU+芯片組”的整合平臺解決方案,使AMD收獲“the next big thing”(下一個偉大的技術)。當然,他的預見是正確的,圖形處理能力在PC研發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這恰恰是老對手英特爾的短板。但他過分樂觀地估計了自身的實力,導致了日后的“災難”。
由于AMD要靠向銀行借貸才能完成收購,宣布收購之初,觀察家們承認AMD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獲得超越英特爾的技術優勢,但質疑其償還債務的能力和ATI的實際價值。
CRT CapitalGroup 的分析師AshokKumar在研究報告中指出,收購ATI“耗費了AMD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迄今為止卻看不到一點可以得到證明的好處”。如今,ATI的資產價值比收購時縮水了近一半,AMD更是因此在收購后的7個財季中,深陷虧損泥淖難以自拔。在公司過去兩季度的16億美元虧損中,9.2億美元來自ATI的非連續性經營活動。
Insight 64 的首席分析師NathanBrookwood評價說,魯毅智領導下的另一個失誤,是設計之后的執行問題。憑借Opteron和Athlon處理器,AMD曾獲得了有史以來最高的市場份額,相當幅度地擠占了英特爾原有的市場。但其在新產品的推出上犯了嚴重錯誤,AMD原本對代號為“巴塞羅納”的四核Opteron處理器滿懷期望,但產品制造和交付一再延后—— 消化整合ATI分散了精力也是原因之一——可以說是拱手將市場獻給了競爭對手。
由于在處理器市場的表現不盡如人意,公司市值已經從超過200億美元跌至35億美元,股價也從2006年初的超過40美元跌落到5美元左右。去年底,AMD甚至為獲取資金賣出了8.1%的股份。
自AMD陷入困境以來,投資者們一直要求魯毅智對公司策略作出調整。“如果你在董事局,就會對魯毅智的領導能力提出質疑,董事會的結論是,他不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NathanBrookwood說。
對手兇猛
作為全球第二大芯片廠商,AMD自公司誕生起就一直面臨英特爾的強大壓力。
在魯毅智擔任CEO的最初幾年,AMD抓住時機推出了更出色的產品,贏得了主流PC廠商的認可和市場份額,更贏來了公司歷史上利潤最可觀的幾個季度。AMD對英特爾的威脅程度超過以往任何時候。正是它的咄咄逼人,刺激了英特爾作出反擊。
除回應AMD的價格戰,英特爾尤其加大氣力推出新產品。2006年11月,英特爾搶先發布了四核處理器,并得到主流電腦廠商的云集響應。AMD卻大舉收購ATI,希望通過增強圖形顯示芯片的創新實力,直擊英特爾軟肋。然而,當交易發生后,業界諸多觀點猜測英特爾將不再使用ATI芯片,從側面牽制AMD。果然,交易完成后的第一個季度,ATI即承認受來自英特爾的訂單疲軟所累,公司無法達到預期營收。
直到2007年9月,AMD代號為“巴塞羅納”的四核Opteron處理器才“千呼萬喚始出來”,比原計劃足足遲到半年。此時英特爾已經占據了市場,AMD痛失擺脫困境的機會。
今年第一季度,英特爾占據了全球微處理器市場79.7%的市場份額,AMD只占13%。
吃一塹,長一智。今年6月,AMD搶先英特爾推出了PUMA平臺,試圖在筆記本處理器市場向英特爾發起沖擊。歐盟競爭委員會也在日前宣布,將擴大對英特爾的調查,包括它是否濫用壟斷地位來排擠AMD。
不過,最終判決看上去還遙遙無期,而英特爾仍在不斷博得投資者的好感。英特爾第二季度的營收和凈利潤表現均優于分析師預期,甚至被《商業周刊》評價為點燃了華爾街對科技股的希望。
AMD 決定繼續對英特爾緊追不放。財報發布翌日,公司證實正在開發一款面向移動設備和上網本的低能耗處理器。據悉,此款代號為“山貓”的處理器與AMD的低能耗Geode芯片相輔相成,直指英特爾的凌動處理器。
不過,AMD方面并沒有對產品的最終上市時間給出日期表。對此,AMD CSO Nigel Dessau在接受外國媒體采訪時表示:“我們不是說這一市場不重要,而是說我們是一個相對較小的公司,應該關注自己所做并且能夠做好的領域。我們在觀察這一市場的規模,但現在我們只專注自己最擅長的。”
看來,AMD在積極參戰的同時,正在調整以往“激進”的競爭策略。
能否重現輝煌?
在魯毅智看來,梅耶爾是“AMD在合適時間里的合適領導者”。
中國人常講:新官上任三把火。梅耶爾對《IT時代周刊》表示,提升盈利率、專注業務和提高戰略的執行能力就是他上任后的工作重點。
國外媒體評論,AMD的問題在于商業模式與優秀的產品不契合。梅耶爾宣稱:“我們正在重新塑造AMD的商業模式,通過把重點放在AMD與眾不同的核心技術上,為AMD打造持續的盈利能力。我的當務之急是與高層管理團隊密切合作,加速這一進程。”
剝離來自ATI的手持設備和數字電視芯片業務就是梅耶爾具體行動的第一步。為實施該計劃,第二季度AMD承擔了8.76億美元的一次性支出,占當季虧損總額的絕大部分。這也與收購ATI的商譽有關。
早在上一季財報發布后,魯毅智迅即宣布,將全面評估公司業務,任何不屬于x86處理器及顯卡部門的業務,如果缺乏市場領先優勢和盈利能力,可能被出售或放棄。作為執行董事長,魯毅智接下來的工作主要就是實施“Asset Smart”(資產活化策略),即通過出售部分生產廠和資本設備降低成本,從而輔助公司主攻強項:芯片技術業務。此項策略還涉及對制造部門的調整,但AMD方面尚未公布最終答案。
今年初,AMD的第一款采用45納米工藝的四核處理器“上海”亮相,按計劃下半年會投入量產。將是對梅耶爾強化戰略執行能力措施的一次檢驗。
不過虧損的財報里依舊有利好消息。與一季度相比,二季度的持續經營項目虧損有了可喜的下降,毛利率也明顯提高。業內分析師認為,AMD正在逐漸進入一個健康的上升軌道。
但也有觀點認為,對于AMD近年的低迷,時任COO的梅耶爾難辭其咎,而且與桑德斯卸任后即選擇退休不同,魯毅智繼續擔任執行董事長,必然會繼續涉足AMD的日常管理事務,梅耶爾上任后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存在一定難度。
梅耶爾表示:“看到AMD未來的發展前景,我非常振奮。作為唯一一家同時擁有x86微處理器和圖形技術的專業領導者,AMD具有獨特的能力,能通過計算和圖形顯示核心的整合,推動下一波的創新。”
6年前,桑德斯成功地做了伯樂,AMD在魯毅智的帶領下創造了輝煌;6年后,希望魯毅智也是一位伯樂,讓梅耶爾帶領AMD重塑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