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光
新課標倡導“合作、交流”,課堂討論作為“合作、交流”的主要途徑,在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彰顯學生個性和發展學生能力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當前的生物課堂討論教學,由于一些教師認識不到位,理解不深入,盲目跟風,追求時髦以及操作不當等原因,導致討論教學中有“形”無“實”、有“量”無“質”、有“行”無“序”、以“假”亂“真”等現象時有發生,使討論教學在對傳統的反叛中孳生許多“浮華”。
中學生物學2008年6期
1《師道·教研》2024年10期
2《思維與智慧·上半月》2024年11期
3《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24年2期
4《微型小說月報》2024年10期
5《工業微生物》2024年1期
6《雪蓮》2024年9期
7《世界博覽》2024年21期
8《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4年6期
9《現代食品》2024年4期
10《衛生職業教育》2024年10期
關于參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