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漢族
[摘 要] 教育服務是一種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的商品,學校是生產教育服務的“企業”,教育 服務的生產、提供和消費構成教育服務產業。教育服務的提供、生產和消費,可以增加人力 資本存量,促進學校經濟增值,促進經濟增長和可持續發展,促進教育服務貿易。將教育服 務置于經濟學視野,對于教育經濟學學科發展、學校發展、教育服務產業發展和國民經濟發 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教育服務;教育服務產品;教育服務組織;教育服 務產業;教育服務的經濟價值
[中圖分類號]G40-05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0717(2008) 04-0014-08
隨著中國加入WTO,中國教育開始逐步走向市場并與國際接軌,“教育服務”一詞越來越成 為理論界的重要概念,不少學者從市場經濟角度去詮釋教育服務,但更多的學者并非從教育 本體角度理解教育服務。主要有兩種理解:一是“為教育的服務”,即外系統、外領域、外 地域為某類教育、某地教育發展提供的要素支撐(物質、信息、能量等)的服務,如“為基 礎(高等)教育服務”、“為農村教育服務”等;二是“教育所帶動的服務”,即教育部門 自身提供和生產所引發的經濟活動,如后勤服務、儀器設備服務、考試服務、圖書及課件服 務、文具服務、其他相關服務(教育廣告服務、教育展覽服務和教育金融服務、交通、旅游 等)。習慣上,人們理解的教育服務是以后勤保障為軸心來實施教育服務,這是“教育產業 化”和“教育拉動內需”的立論基礎和本質。許多人正是打著為教育服務的幌子,從事為個 人或小集團盈利的經營活動,如教育房地產、各類教育改革培訓、各類教輔資料等。這在某 種程度上,扭曲了“教育服務”的本質,也引發了人們對教育服務產業性的懷疑。我們認為 ,從經濟學角度看,教育服務是一種產品,教育服務是可以經營的,經營教育服務的組織具 有自利性,教育服務的生產、提供、分配、消費活動,形成了教育產業鏈。這樣思考可以深 刻理解現代教育的經濟本質,促進教育服務的發展和自主創新。
一、教育服務的經濟性質
教育服務作為一種服務類型,其產品、生產組織、產業都具有經濟特性,這種特性不僅反映 了現代教育的本質,而且成為教育服務的其他屬性的基礎。
1苯逃服務產品的商品性
在經濟學理論中,產品和服務是進行市場交易的媒介。服務也可以像有形產品一樣進行交易 和轉換,可以稱作一類產品。20世紀90年代,克里斯廷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對服務概 念重新進行了界定。他認為:“服務是由一系列或多或少具有無形特性的活動所構成的一種 過程,這種過程是在顧客與員工、有形資源的互動關系中進行的,這些有形的資源(有形產 品或有形系統)是作為顧客問題的解決方案而提供給顧客的。”[1]它概括了服務 最為重要的3個特征:(1)過程性。這個過程是由一系列活動(而不是有形物質)所組成的。在 服務過程中,顧客親自參與,顧客的這種參與構成了服務過程的主要組成部分。服務的其他 特征都源自這種過程性。(2)同步性。即生產和消費是同步進行的。(3)參與性。在服務生產 過程中,消 費者不僅僅是服務的接收者,同時也作為一種資源要素親自參與其中。除了以上3個重要特 征之外,服務還具有以下4個特殊的特征:無形性、不可分性、可變性和易消失性。
教育產品就是服務[2],世界貿易組織按服務的部門(行業)劃分,把全世界的服 務貿易分為12 大類,下分143個服務項目。教育服務(Educational services)屬于12類服務貿易中的第5類 。WTO服務貿易總協定第13條規定,除了由各國政府徹底資助的教學活動之外(核定例外領域 ),凡收取學費、帶有商業性質的教學活動均屬于教育貿易服務范疇。
與其他服務相比,學校服務是以服務于學生大腦為主的高接觸型的、智慧型服務。由于學生 的先天素質、家庭環境、發展潛能不一樣,學生發展具有整體性、潛在性,要求學校的教育 服務產品具有多樣性、整體性。多樣性是指學校教育服務要面向全體學生的身心,盡可能提 供不同類型的、不同層次的課程服務和相關服務。整體性是指學校的教育服務者、教育服務 設施、教育服務環境都要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教育服務者之間要形成一致的連貫的正面 影響力。
教育是一種具有服務性質的社會實踐活動,和一般的服務相似,它既具有使用價值,也具有 交換價值,即具有商品性。馬克思經濟理論中關于“服務商品”的論述從一開始就包括了“ 教育服務”在內,他曾經十分精辟地指出:“服務這個名詞,一般地說,不過是指這種勞動 所提供的特殊使用價值;但是這種勞動的特殊使用價值在這里取得了‘服務這個特殊名 稱, 是因為勞動不是作為物而是作為活動提供服務的。"[3]“對于提供這些服務的生 產者來說,服 務就是商品。服務有一定的使用價值(想象的或現實的) 和一定的交換價值。”[4]“有些服務 是訓練、保持勞動能力,使勞動能力改變形態等等的,總之,是使勞動能力具有專門性,或 者僅僅使勞動能力保持下去,例如學校教師的服務、醫生的服務……”[5]。這說 明,教育服務 也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其經濟本質是通過教師的教育勞動向受教育者提供“教育服務"的 過 程。教育教學、學校管理等活動是教育服務的“生產",學生受教育活動則是教育服務的“ 消 費"。學生向學校交納學費(或政府補助)是為了換取教育服務的消費權,學校收取學費( 或接受政府撥款)就有義務向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這是發生在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教育 服務商品的“交換"。在計劃經濟時代,教育服務也是有價的,只不過政府壟斷了價格(同 質 化產品始終保持均衡價格),教育服務的價值交換發生在教育服務機構與政府之間,教育服 務的經濟性質被政治、道德性質淹沒。在市場經濟社會中,教育服務不僅僅是一種政治行為 和道德義務,更是一種經濟行為。上學交費不僅作為成本分擔的政治學理由,而且作為教育 消費者的經濟責任及相應的權利來認識。教育服務可以作為一種產業來經營,當優質教育服 務作為一種擁擠性的準公共產品時,要擴大優質教育服務生產,就可以利用價格、用收費來 調節,以保障教育服務供給的質量和水平。
當然,教育服務作為一種準公共產品(或混合產品),其價格不能象說私人產品價格那樣由 “成本加利潤”構成,因為公立學校非營利性,其收費價格不能包含“學校利潤”,也不能 等于或近似等于學校教育成本(即所謂的“準成本”)。因此,學校收費價格只能是對教育 服務成本的適當補償。由于教育服務產品的公益性,政府應成為成本負擔主體;為了反映國 家對教育的重視和教育服務產品價值的后效性,政府還應加大對教育的持續投入。
2毖校作為教育服務組織的自利性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所有組織的經濟理性。學校作為一種生產和提供教育服務的組織,與生產 和提供醫療服務、健康服務、信息服務等組織一樣,都有追求組織自身利益問題。私立(民 辦)學校 如同私有企業一樣,通過明晰產權,建立有效的制度,減少交易成本,促使學校不斷增值。 “公立學校"是生產公共產品程度較高的教育服務生產組織。它的生產要素包括政府或私人 投 資建立的教育服務生產組織者(學校)、經營者(校長和書記)、生產者(教師)和協作生 產者(學生及其家長)。校長和教職工是基本的生產要素。學校在運行中要消耗人力、物力 等生產要素,這些生產要素是全部通過市場交易獲得,還是部分通過市場交易獲得,是反映 學校市場化運作的重要標志[6]。學校教育生產要素中蘊含著經濟契約關系。政 府作為教育 服務的主要購買方與學生及其家長作為次要購買方,形成一種共同購買和消費教育服務的財 務安排,政府購買以撥款的方式支付給學校,學生以學雜費等方式支付給學校。學校內的薪 酬制度規定了教育生產要素契約各方的績效考核方法、標準及與薪酬支付(包括獎勵與懲罰 規定)的關系。當然,教育服務的提供與生產不同于私益品的生產,它涉及到一個特別復雜 的委托—代理問題。因此,公立學校,即使在邊界剛性條件下,也存在自利行為,這就導致 教育內部生產活動的擴張(擴招、招收擇校生、品牌擴張)和內部市場化(專業化分工、成 本監控等)。如通過提高教育質量獲得的政府績效撥款、社會捐資,通過學校經營獲得 的品牌增值、各種投資。從資源配置的角度看,這種自利行為減少了計劃經濟體制下效率的 損失。從制度變遷的角度看,這種自利行為帶來了市場導向的自組織創新。
3苯逃服務系統的產業性
教育服務系統越來越成為一種特殊的產業形式。首先,從產業要素構成來看,教育服務存在 教育服務生產者、提供者和消費者等產業要素,存在教育服務市場。如火如荼的考研市場、 培訓市場、高校市場、生源市場、教師勞動力市場等都展示了各類教育資源的流動性、資本 性。國內學者已經用公共物品、公共選擇理論分析了教育服務的生產、消費等問題[7 ]。我們 認為,教育服務作為一種公共產品,具有集體提供和集體消費的特點。學校是“教育服務” 的生產機構。學校教育過程作為一個“人才生產”過程,學校的人力資源、教學設備、教學 經費就是投入元素,教育過程中培養的學生就是中間投入元素,畢業學生、教師及各類社會 收益就是產出元素。在市場環境中,學校和學校之間的關系從合作轉變為競爭,其行為模式 由向公共資源的分配者——教育行政當局游說轉為向消費者展示自己的特色、效率和回應性 ,和同類同級院校展開競爭。學校與政府的關系是產品銷售者和集體購買者的關系,也是一 種松散的委托-代理關系。市場經濟的價值規律和競爭規律在效率和公平意義上同樣在教育 產業領域適用。
其次,從教育服務產業與其他產業的關系來看,教育服務產業與其他產業存在經濟要素、經 濟結構的廣泛關聯。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發展,與教育服務相關的其他產業迅速發展起來,形 成了為教育服務的龐大市場,由教育所帶動的服務產業引起了經濟界的積極關注。但提供教 育服務本身是否是產業,往往是教育界討論的重點,也是教育政策爭論的焦點。我們認為, 教育服務產業與教育服務所帶動的產業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不管爭論結果如何 ,在實踐上,教育服務部門開始借鑒產業發展的一般做法,學校產權的重新界定、學校與政 府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的調整、教育制度變遷與創新等。如隨著ISO9000在學術界得到公 認,其借鑒范圍已從企業逐漸滲透到教育領域,有些學校主張采用ISO9000的標準化質量認 證體系來構建學校管理體系,以推動教育服務的全面實施。
再次,教育服務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社會經濟體系中,教育作為第三 產業中的以知識高度密集為基礎的“產業部門”,不僅直接構成國家綜合實力,尤其是GDP 總價值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通過其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社會服 務等方式,對產業的技術能級、產業的知識貢獻具有特殊影響。西方國家在國民經濟分類統 計中,也早已將教育的產值作為第三產業的產值的一個構成部分,直接計入國民生產總值 之中。我國在1985年后使用第三產業分類方法。1992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 關 于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強調教育是“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全局性、先導性影響的基 礎行業”,把它作為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重點。中央《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的決定》更明確提出要“發展教育產業”。
當然,教育服務產業不等于經濟產業。教育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也不能簡單歸結為“教育 產業化”提法帶來的。“正是有了教育的私有性、商品性、生產性和先導性、全局性特性, 才使得教育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具有普遍意義的明顯的產業屬性。當然,其公共性、公益性、 消費性及遲滯性和個別性等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育產業的自由延展。”[8 ]從政府 角度來看,不僅從經濟的角度認識到服務行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還要從教育產業與其他 產業的關系以及與整個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關系,來發展教育產業。“應從投資結構、管理結 構、人員結構、分配結構、資產結構和發展結構等方面考慮,逐步形成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我 國教育服務產業運行體系。”[9]
二、教育服務的經濟價值
經濟價值是指事物、現象和行為所具有的滿足經濟主體需要的屬性,它是人們從經濟的角度 出 發,用經濟的標準來衡量一定的事物、現象以及人們的行為的價值。在政治經濟學中,經濟 價值既反映一定的關系,也是一種實體,其內容是專指凝聚在商品里的一般勞動(抽象勞動) ,其形式主要是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既然教育服務能夠創造價值,那么,在教育服務創造 的價值大于消耗的情況下,教育本身也就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教育的經濟效益是教育服務 的勞動耗費與勞動成果的比較(即與教育服務的收益之比)。教育服務是能進行交換的產品 ,“教育的經濟價值”就是作為商品的教育服務的價值。教育經濟價值是教育產品(或教育 商品)——各級各類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所提供的教育勞務的抽象[10]。其內涵 就包括人們的 生產技能、對正式約束的適應能力及非正式約束的感知能力與行為對象的效果。當教育的存 在、屬性及其發展變化同社會經濟的結構、需要及其發展變化處于相符合、相一致或接近的 性質狀態時,教育就有明顯的經濟價值或有正經濟價值,反之,則意味著教育沒有經濟價值 或有負經濟價值[11]。
教育經濟價值的存在不但早已受到斯特魯米林、舒爾茨、丹尼森等的關注,而且他們對教育 對經濟增長貢獻還做了具體的數據分析。這些學者的主張和所提供的具體數據使得我們認識 教育經濟價值更加清晰與具體。傳統的理解強調教育與經濟的間接聯系和教育的外部經濟價 值,我們認為教育服務直接具有多方面的經濟價值,主要表現在:
1苯逃服務具有個體經濟價值
(1)教育服務可以提高教育消費者的勞動生產能力、生產效率和收入水平。教育能提高勞 動者的生產能力,提高勞動者的勞動生產率。經濟增長、經濟發展所要求的勞動者不是沒有 科學技術知識和技能的簡單勞動者,而是掌握一定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受過一定程度教育的 勞動者。教育通過提高勞動者的科學技術水平,提高其工作能力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個人收 入,促進社會經濟增長。“人力資本有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也有助于提高企業家式的才能 ,這種才能在農業和非農業中,在家庭生產中,……在向較好的專業機遇和生活地點的轉移 中,都很有價值。"[12]教育服務是教育機構利用教學人員、教學輔助人員和教 育訓練設備向 個人和團體提供教育訓練服務,進行知識傳授與技能訓練,通過使受教育者將教育服務產品 內化為自己的觀念、知識與技能,改善受教育者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提高受教育者的基 本素質,使受教育者的人力資本得到增值的一系列活動。
(2)教育服務增強教育消費者在經濟生活中“處理非均衡狀態能力”,合理配置經濟資源 。教育可以使人提高認識能力和信息獲得與處理能力,了解競爭規則和競爭技能,使人能對 周圍的環境變化和反應能力做出迅速判斷和適當反應。一般來說,教育投入越多,這種判斷 和反應能力越強。
(3)教育服務可以使教育消費者在勞動力市場交易中節約交易費用。在勞動力市場交易中 ,由于雇主和受雇者所具有的信息不對稱以及雙方所具有的“經濟理性”,使交易的進行面 臨困難和障礙,雇主對受雇者不了解,受雇者難以讓雇主了解自己、確認其能力。許多研究 表明,有較高的學歷受雇者可以進入主要勞動力市場,容易找到比較理想的工作。
2苯逃服務具有組織經濟價值
(1)教育服務可以促使教育機構(主要是學校)進行產業化經營,形成品牌,不斷增值。 在教育服務的背景下,學校不僅需要管理,更需要經營,經營的目的就是通過盤活教育存量 資本,搞活增量資本,激活無形資產,使教育規模得到擴張,質量得到提高,從而通過最小 的投入獲得最大的回報。學校經營是指,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在資源配 置日益市場化的條件下,教育的發展逐步擺脫對國家、政府及其部門的行政依附關系,在教 育過程之中和教育過程之外,遵循教育自身的發展規律和政府宏觀調控的要求,以市場需求 為導向,按產業化方式運營,走自主辦學、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道路。學校升值或增值是 現代學校發展的迫切需要。許多學校從辦學理念、學校形象、師生關系、學校關系入手,改 進服務環境和質量,便于教育消費者從環境、人員、設備、資料、象征物和價格上做出種種 相關的判斷,減少不確定性,吸引優質生源,形成了品牌效應,進而減少招生費用,適度提 高學費標準,進行低成本擴充,使學校有形和無形資產增值。
(2)教育服務可以促進學校形成內部交易市場,減少交易成本,提高教育服務生產效率。 學校教育服務可以促進資金、人員等向教育生產效率高的地方流動,優化教師、學生、資金 等資源配置,從而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教育資源的配置效率。
(3)教育服務可以拓展教育投資渠道。確立教育服務觀點,就承認了教育服務存在價格, 投資教育服務可以有適當的回報,這可以擴大教育投資渠道,增加教育投資,擴大優質教育 服務生產規模。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教育體制改革,我國非義務教育經歷了從全部免費到 部分收費再到招生并軌、實行普遍收費的過程,使得學校教育經費來源已由單一的政府 撥款向財政撥款、學費、教育稅費、校內產業、社會捐資等多渠道轉變,確立起了學校教育 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制度,其中學費所占比重越來越大。據統計,2001 年 全國學費、雜費收入為745.60億元,占教育經費總投入的16.08%,其年增長速度在25 %左 右。這一比例充分說明教育服務消費,對于解決我國長期教育投入總量不足,增加教育投資 總量具有更為直接的經濟價值[13]。
3苯逃服務具有國家經濟價值
教育服務具有促進國家經濟增長和發展的價值,主要表現在:教育服務對經濟增長的直接貢 獻;教育 服務對經濟發展的增值貢獻,或是間接與衍生貢獻;人才資本與其他受益于教育的方面。
(1)教育服務可以直接促進經濟增長。教育機構既獲得收入,又有支出,還創造了就業, 為國家和地方的整體經濟做出了貢獻。教育機構需要的消費來自于教育機構所在地內外的商 品與服務,這些消費同時支持著其他產業的生產、服務與就業。此外,教育機構,特別是高 等教育機構還吸引了海外學生與訪問者的到來,他們為當地教育機構直接帶來了收入,并通 過在當地的消費支持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從表1可以清楚地看出倫敦海外學生與來訪者在英 國 的消費和對英國經濟的貢獻。教育服務機構不僅可以直接獲得經濟效益,而且帶動其他產業 的發展。斯特拉思克萊德大學研究的結果表明:2001~2002學年,倫敦高等教育機構、海外 學生與來訪者共為英國經濟創造了87億英鎊的價值,相當于英國GDP的0.8%。此外,還為英 國創造了12.2萬個全職工作崗位。倫敦高等教育部門為倫敦經濟創造了38~46億英鎊的價值 ,相當于倫敦GDP的2.5~3%。倫敦高等教育部門支持了當地66 700~75 500個全職工作 崗位。倫敦高等教育產業的連鎖效應促進了英國其他產業活動的開展,其中對制造業的帶動 效應最明顯,達12億英鎊,其次是商業服務業(8億英鎊)和批發與零售業(6億英鎊)[14]。

(2)教育服務通過改變收入分配的差距,實現其經濟價值。教育是消滅貧困的手段,教育 特別是高等教育的普及可以減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縮小收入差距,使窮人增加收入,消滅 貧困[15]。
(3)教育服務貿易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教育服務產品不僅在國內教育市場交易,而且可 以進入國際教育市場,進行國際教育服務貿易。在WTO框架下,教育服務作為整個服務貿易 的一部分,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目前全世界對教育服務貿易做出承諾的國家共有47個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全球教育市場中,價值總量為20 000億美元,公立和私立學校的教 職員工占全部勞動力的5%以上,150多萬留學生接受高等教育,占有270億美元的市場份額 。其中,美國占全球市場的1/3,新興和轉型中國家約占15%[16]。目前,境外 消費及留學生 教育,在國際教育服務貿易中占據重要地位,同時,境外支付及網絡遠程教育和境外辦學教 育服務貿易也在快速發展。據國際經合組織初步估計,2002年經合組織國家的外國留學 生的數量比過去二十年翻了一番,教育服務貿易額將近300億美元,這相當于經合組織成員 國當年整個金融服務貿易額,占經合組織國家服務貿易總額的3%。在澳大利亞、新西蘭和美 國,教育服務已經成為一項主要的貿易,教育服務貿易分別是他們本國第三、第四和第五大 出口業,教育出口值占本國服務貿易總值的11.6%、4.9%和3.8%[17]。
當然,教育服務經濟價值的實現機制非常復雜。教育服務可以通過提高人的勞動技術水 平、處理非均衡狀態的能力、降低交易費用、促進技術和制度變遷,改變收入差距以及勞動 力資源配置中的信號標識作用等多種渠道實現經濟價值。不同社會經濟中教育服務經濟價值 實現的機制和途徑是不同的。
三、教育服務的經濟學研究的意義
教育服務的經濟學研究不僅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而且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1薄敖逃服務經濟”研究具有重要學科價值
教育經濟價值范疇是現代教育科學體系的理論基石[18]。但教育經濟價值的基礎 是什么?按照 經濟學的一般理解,應該是教育提供的產品或勞務。在教育界,盡管很少有人提及“教育產 品”一詞,但在許多人看來,教育產品就是指教育質量或學位或向社會輸送的合格人才。如 教育產品就是指“每一位學生的認知、能力、素質和個性的培養,促進個人的發展不斷地得 到提高”,即“學校的畢業生和科研成果”[19]。幾種體現為“人才產品說”和 “知識產品 說”的觀點是不科學的概念。因為學生不是被動加工的“物品”,“人才”只是對教育生 產函數的間接判斷,人才不僅僅是“教育”的結果。至于把“知識”作為教育的產品是對教 育產品的一種不全面的概括。此外,“知識”只是教育產品所包含的內容之一,并不是教育 產品的全部。
我們認為教育服務與教育服務消費的結果是不同的。教育服務的直接結果提高了受教育者“ 人力資本存量”或增加了其“知識資本”,間接的結果是提高了教育生產者(教師和管理人 員)的生產能力,包括其教育教學能力、管理能力、學術能力。學校畢業生和科研成果只是 教育服務結果的實體化形式。“在教育經濟理論研究中,過去只是把教育產品解釋為培養勞 動力和專門人才,應該肯定這些觀點沒有錯,但這只是強調了教育勞動的成果,沒有說清楚 教育活動本身。因此,理論闡述得不徹底、不科學,沒有說到根本上。因為勞動力和專門人 才的交易市場是在教育外部,在社會勞動力市場和人才市場上,沒有在真正的教育市場內交 易。而教育內部交易市場則是學校提供的,是教育服務商品,學校和教育者為教育市場提供 的是教育服務消費品,而受教育者購買的是教育服務商品,這樣才能在教育市場內進行真正 交易活動,也才是教育市場交易的實質內容。”[20]可以說,人才產品說或知識 產品說是計劃 經濟體制下國家化學校的單一的政治功能或經濟功能的必然反映。教育服務作為一個教育經 濟學概念,只能是從教育本身作為一種服務產品來理解。只有“教育服務”這一內涵豐富的 概念才能準確反映教育產品的本質以及學校活動的經濟本質[21]。這種服務是以 課程服務、教 學服務為典型內容的教育服務,是教育勞動者向社會或家庭提供教育機會的復雜勞動。教育 服務是教育經濟學的邏輯起點,對它的深入研究將促進教育經濟學體系創新。
2痹鑾墾校服務意識和核心競爭力
教育被看作一種“服務",學校的各項工作就構成了服務鏈,最終由教師將一種優質的教育 服務提供給學生。將教育機構看成是生產和提供教育服務的組織,區別于將教育機構看成單 純的行政機構、事業機構的傳統認識。學校的經營事實上與一般企業的經營一樣都是建立在 消費者主權的基礎上,即從消費者的根本利益出發,以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為目的,經營與消 費者的關系。國內已經有人用市場營銷理論分析高等教育服務[22]。
教育界曾流行“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提法,其中“服務育人”一般指的是學 校后勤向教育教學工作提供優質服務,以達到育人之目的。其實,教書、管理、后勤都是學 校服務的形式,它們構成學校教育服務的整體產品,教學服務是整體產品的核心;教育教學 管理是服務的服務或教學的后臺服務,是教育服務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后勤服務是為學生 的學習和發展提供的附加服務,是教育服務產品的必要內容。因為學生身心發展的整體性、 不可分割性,多樣化的附加服務成為學校吸引力的重要源泉。
把學校視作教育服務的生產、銷售機構時,實際上我們是把學校放在了一個市場環境當中。 此時,校長不僅僅是一個“管理者”,更是一個“經營者”,對學校的管理不僅僅意味著“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更意味著要根據教育市場需求找準學校在市場中的位置,要把自己生 產的教育服務產品推銷出去,在教育市場的競爭中得到更廣泛的認可,并贏得更多的消費者 (即吸引更多的生源)。通過創出品牌,學校建立具有競爭力的生源市場;通過開拓生源市 場,學校建立有實力的經濟資本;通過學校品牌輸出、品牌擴張、品牌延伸,擴大經濟資本 ,學校提升學校品牌的價值。由此,形成學校品牌與生源市場、生源市場與經濟資本、經濟 資本與學校品牌的良性互動,從而實現學校品牌的升值,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提升學校 的市場競爭力。
3貝俳教育服務產業的健康發展
“教育服務是一項特殊的服務,學校是特殊的服務業。”[23]“辦好教育,發展 教育,必須樹 立教育服務產業觀。”[24]發展教育產業,本質上是“以市場為基礎的教育”(m arket-basededucation)創新。發展教育產業不等于私有化,學校的市場行為不等于學校企業化。教育不 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產業,但非營利性與實現盈利是不矛盾的。作為一項充滿經濟活動的產業 ,辦學者通過經營管理是可以實現盈利的。零利潤并不必然導出良性循環,實現盈利也并不 意味著教育的惡性發展。事實上,市場化不過是一個工具,一個克服“從屬文化”的工具, 并能使公共服務非政治化[25]。
國外很早就注意到了教育的產業性,注意開發教育產業。美國經濟學家E?科恩在20世紀70 年代就指出:“在美國,教育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部門,即使不是最大,也肯定是極大的產業 部門之一。”[26]1996年,美國出版的《教育產業指南》中指出:“教育是美國 國內最大的事 業之一,每年耗資6000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9%,超過國防費用,是僅次于醫療保健 的 全國第三大支出[27]。關于教育是否產業化的討論仍在繼續,但教育市場化的改 革卻在深入。人們相信,提高教育效率的市場化改革與教育公益性的終極目標并不矛盾。
如何實現教育服務產業化是一個實踐難題。從已有的研究和實踐經驗來看,主要措施有:第 一,堅持效率、效益和公平的統一,即投入成本的最小化與創造效益的最大化,個人價值最 大化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統一。第二、制訂有效的產業政策。對教育產業制定特殊的產業政 策,加以扶植,促進其發展[28](P9-14)。特別是對辦教育的準入機制、盈利和 非盈利教育機構的界定 、教育機構盈利的限制及其對盈利的分配等問題要認真研究。國家通過適當的政策優惠,鼓 勵辦學者通過盈利進一步充實教育發展基金,促進教育自我積累、自我發展,并使投資者得 到一定的回報,激發投資教育的積極性。第三、教育產業的經營和管理,包括國家的宏觀調 控和學校微觀經營兩方面。“整個教育產業要有效地經營,一個個教育單位也要進行有效經 營。”[28](P9-14)教育服務產業要遵循服務產業運行的一般規律,進行服務資源 的配置、服務組織 結構的調整、服務戰略的選擇等,但關鍵是要提高教育服務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影響教育服 務競爭力的關鍵是教育服務整體發展水平和服務質量,具體則體現為知名教育品牌的數量和 市場影響力,如世界或全國一流的大學、中小學。
4貝俳教育服務貿易,提高教育服務的國際競爭力
國際教育服務貿易是國與國之間主要出于經濟目的而進行的教育輸入輸出,是教育國際化與 國際服務貿易相結合的產物。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以來,國際教育服務貿易急劇增長, 一些發達國家的國際教育已經成為他們國家服務貿易的重要部門,全球國際教育服務貿易額 每年高達300億美元以上,國際教育成為名副其實的產業部門和新的經濟增長點。2000年世 界各國接受高等教育的外國留學生共有162萬,其中在OECD國家留學的外國學生人數為152萬 。1998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因招收留學生產生的貿易出口產值估計在300億美元, 相當于OECD國家服務貿易總額的3%。澳大利亞學者估計,2000年國際教育市場帶來的貿易量 已經達到了500億美元。同年,在國際高等教育服務中,美國獲益102.8億美元,英國獲益37 .58億美元,澳大利亞獲益21.55億美元。英國文化協會和澳大利亞IDP教育機構 曾預測,全球 范圍內出國留學的人數2003年為310萬,到2020年將增長到580萬,上升幅度超過87%。這是 一個令世界各國垂涎的巨大貿易市場[29](P49-53)。從上述統計數字可以看出,教 育服務貿易在國際服務貿易領域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我國是人口大國,具有教育服務貿易的巨大優勢。但目前,面對入世后國內教育市場面臨的 挑戰與機遇,在觀念、體制、法規、管理方面仍未有充足準備;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教 育服務貿易逆差國,這種現象造成我國巨額的教育資金和大量人才的“雙外流”,對我國的 國際形象和文化建設與發展有負面的影響[29](P49-53)。如何發展我國國際教育服 務貿易以應對日趨激 烈的國際教育市場競爭,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我們必須徹底改革教育觀念,真正樹立起 教育服務理念,努力開放教育貿易市場,加大教育服務貿易的輸出量,發揮教育服務貿易的 經濟作用,推進我國教育服務市場化、貿易化和國際化進程;及早制定并實施來華留學生教 育發展規劃和相關發展對策,積極發展我國國際教育服務貿易,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如積 極改革現有的留學生政策、以亞洲和第三世界各國為“目標客戶群”實施“教育輸出”、設 立“教育特區”;培育和完善教育服務市場體系,加快建立我國教育服務質量保障體系,建 立以認證為基礎的各級各類教育質量保證體制與機制;創設多元化文化氛圍,為世界各國各 民族的學生在這里相互欣賞、相互學習提供便利,同時也突出我國教育發展過程中的開放性 [30]。
[參考文獻]
[1][芬蘭]克里斯廷?格羅魯斯.服務管理與營銷:基于顧客關系的管理策略 (第 2版) [M].韓經輪,等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32.
[2]楊移貽.教育的產品就是服務.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1):120-123 .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26卷)第1分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53.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149.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59.
[6]袁連生.論教育的產品屬性、學校的市場化運作及教育市場化[J].教育與經濟,2 003,(1):11-15.
[7]鄭秉文.公共物品、公共選擇理論中的教育[J].世界經濟與政治,2002,(12):73- 78.
[8]張鐵明.淺談教育服務產品的特性[J].教育科學,1998,(3):16.
[9]張偉江、陳國良.教育服務產業運行研究[J]. 教育發展研究,2002,(5):5-11 .
[10]謝家訓.關于教育經濟價值的再探討[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2,(9) >:22 -26.
[11]黃勝,黃育云.“教育的經濟價值”探微[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02,(2) :49-51.
[12]舒爾茨.論人力資本投資[M].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0.125.
[13]靳希斌.論教育服務及其價值[J].教育研究,2003,(1):44-47.
[14]倫敦高等教育之經濟價值,http://www.london.gov.uk/mayor/economic-uni t/docs/world-city-world-knowledge.pdf.
[15]曹淑江,范開秀.論教育經濟價值的實現機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8 ):22-26.
[16]章新勝.加入世貿組織與我國高等教育[J].中國高等教育,2002,(2):11- 17.
[17]經合組織.Building capacity through cross-border higher education[EB/O L].http://www.OECD.org/searchResult/0,2665,en-2649-201185-1-1-1 -1-1,00.html.
[18]謝家訓,田鳳清.教育經濟價值范疇是現代教育科學體系的理論基石[J].西 華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04(02):111-114.
[19]呂卓超.論教育服務產品的概念和特性[J].教育探索,2000,(8):25-26.
[20]靳希斌.論教育服務及其價值[J].教育研究,2003,(1):44-47.
[21]王紅,李求真.從管理到經營:教育服務理論與中小學管理理念的轉變[J]. 北京教育,2003,(7/8):18-20.
[22]楊樹才,吳萍.市場營銷理論在高等教育服務中的應用[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3,(3):58-61.
[23]張祥明.教育就是服務[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3,(10):65-67.
[24]楊德廣.樹立教育服務產業觀[J].教育發展研究 2004,(3):76-77.
[25]Martin, B. In the Public Interest?Privatization and Public Sector Re form. London: Zed Books.1993:48.
[26]E?科恩.教育經濟學[M].王玉琨,李國良,李超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 社,1989.3.
[27]秦行音.教育市場化的比較研究:中國和世界[J].教育科學,2003,(5):53 -56.
[28]厲以寧.關于教育產品的性質和對教育的經營[J].教育發展研究,1999,(10 ).
[29]茹宗志,朱蘇飛.論我國國際教育服務貿易逆差及對策[J].現代大學教育,200 5,(5).
[30]王紅斌.我國國際教育服務貿易發展現狀與對策[N].光明日報,2006-8-18.
(責任編輯 李震聲)
An Economic Explanation of Educational Service
TIAN Han-zu
(School of Education,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 China)Abstract: Educational service is a kind of goods with value and useful value. Aschool is an “enterprise”, which produces educational service and products, of fe rs and consumes and forms the industry of educational service. The offering, pro ducts and consumption of educational service can increase the capital stock of m anpower, promote the economic appreciation of school, promote the growth of ec onom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mote the trade of educational service .Putting educational service in the visual field of economics has importantsignificance for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of economics of education, t he development of school,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of educational serviceand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Key words:educational service; product of educational service; o rganization of educational service; industry of educational service; economic va lue of educational ser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