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生最佳雇主調查”由國內最大、最具權威性的專業人才招聘網站之一的中華英才網(WWW.ChinaHRcom)于2002年發起,是目前國內針對大學生就業群體,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雇主品牌調查。六年來,該調查受到眾多世界500強企業和國內知名企業的關注,并成為其每年了解自身雇主品牌在國內號召力和影響力的重要指標。
通過數據分析研究發現,大學生們主要是通過“薪酬福利(Compensation)、品牌實力(Brand)、公司文化(Culture)與職業發展(Development)四個方面來評定一家企業是否具備當最佳雇主的資格,也就是主辦方于2007年完善的“中國大學生最佳雇主CBCD模型”,只是今年每個模塊所占的分量與往年相比有所變化。而對于企業來說,要想打造自己的雇主品牌,還需要堅持“內外兼修”的原則——對內,要把員工當客戶,通過人力資源產品創新,滿足員工的需求,形成人才競爭差異化;對外要通過對傳播手段的整合,樹立最佳工作場所的形象。
今年的研究在進一步深入分析總結企業在校園構建雇主品牌的原則與先進經驗的同時,推出了重點行業的最佳雇主榜單,以便更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學校、學生三方提供有價值的建議。
2008中國大學生最佳雇主頒獎典禮現場一瞥
國家發改委非國有中小企業司副巡視員鄭昕致開幕詞
鄭聽先生對中華英才網在幫助大學生和企業之間建立有效的溝通和對話機制方面做出的努力表示贊賞,希望中華英才網繼續發揮人才樞紐的作用,幫助廣大學子更好地認識自我、發現自我。同時也希望企業雇主加強和諧企業建設,加強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構建良好的企業內部的人才成長環境,與員工攜手共創未來。
中華英才網總裁張建國致辭
張建國說:“在企業競爭中,產品競爭只能看得見表象,企業的人才結構和人才素質與能力才能決定企業未來的成功與失敗。我們希望中國大學生最佳雇主調查的結果和其內在的研究資料,能讓雇主找到正確的人才戰略和方向,也希望中國大學生最佳雇主能推動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進步和引導大學生找準就業方向。”
中華英才網副總裁張延文解讀第六屆最佳雇主調查報告
張廷文重點介紹了本屆雇主調查中顯現出的三大趨勢:
第一,入圍前50名的企業中,國內企業以28家首次超過外企的22家,這顯示了國內企業,尤其是大型國有企業在近幾年中的人才政策和管理機制在快速進步。
第二,影響成為最佳雇主的四大影響因素的排序今年也有了變化,是薪酬福利,二是公司的品牌實力,三是職業發展,四是公司的文化。顯示了大學生擇業的心態更趨現實。
第三,學生的薪酬期望持續走低。這也說明就業心態的日趨理性,使學生們對薪酬的期望水平也在隨著市場供求的變化而調整。
第四,行業發生了些變化,前50名中,汽車、房地產、能源化工企業的數量增長迅速,增長率達140%。
中國大學生最佳雇主TOP10頒獎
中華英才網總裁張建國先生及騰訊網副主編王娟女士揭開了TOP10獲獎企業名單,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寶潔(中國)有限公司、聯想集團、海爾集團、國際商業機器(中國)有限公司(IBM)、微軟(中國)有限公司、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G00gIe(谷歌)中國等十家企業的代表舉起了獎杯。
進步飛速獎
中國教育電視臺新聞中心主任靳黎明先生及中華英才網副總裁張廷文先生為大家揭開了“進步飛速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強生中國有限公司、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共四家企業以超過10名的增長速度獲此殊榮。
新上榜企業獎
中國經營報的常務副總編韓曦晨先生及清華大學招生就業處的負責人王丹女士,為大家揭開了“新上榜企業獎”,中國人民銀行、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畢馬威(中國)、中國建設銀行、中海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碧桂園集團、國家電網公司、廣州豐田汽車有限公司、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三一集團有限公司、陶氏化學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11家企業首次進入50強。
解讀《2008中國大學生最佳雇主調查報告》
調查過程回顧
第六屆中國大學生最佳雇主調查從2007年11月啟動,到2008年4月15日結束,整個過程共分三個階段:
1.問卷設計階段(2007.9-2007.11):為了進一步提高“中國大學生最佳雇主調查”的專業性、公正性和權威性,中華英才網人才研究中心于2007年9月專門成立了由國內專業調查、人力資源管理、心理測評等各領域權威專家組成的專家委員會,對問卷設計、評價體系建設、數據分析和報告撰寫等方面提供專業指導,以期能給大學生、學校和企業提供更具借鑒和指導意義的調查分析報告。
2.問卷收集階段(2007.11.15-2008.4.15):以線上收集為主、線下收集為輔(包括發放問卷和電話調查,隨機對部分學生做跟蹤訪談)。
3.數據分析與報告撰寫階段(2008.4-2008.6):由中華英才網人才研究中心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研究分析并撰寫報告。與往年不同的是,為了更科學地對學生的投票進行統計,今年調整了企業排名的計分方式不是只計算學生選擇最佳雇主第一名的票數,而是對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賦予不同的分值(第一名5分,第二名2分,第三名1分),計算每個企業被選擇的總計得分,并據此對企業進行排名。
大學生最佳雇主調查的影響力在逐年提升,本次調查共有超過18.2萬學生參加了投票,是上一屆的3倍,有效問卷達146825份,覆蓋中國大陸所有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共有676所高校的學生參與。3700多家各種類型、各個行業的企業被學生選擇。參與投票的學生中,男性比例為63%,女性為37%:本科、碩士、MEBA、博士、專科所占的比例分別為67.3%、19.2%、12.7%、0.6%、0.1%,應屆畢業生比例占71%;參加投票學生最多的5個地區是廣東、北京、湖北、江蘇、陜西;在學生們最希望工作的地區中,北京、廣州、上海、深圳『、成都和杭州6個城市占到了59%的比例。
排行榜變化分析
與2007年相比,本屆中國大學生最佳雇主TOP50排行榜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從TOP10來看,有8家企業曾在2007年居十佳雇主之列,但排名有所變化,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在大學生中的人氣持續增長,繼2006年的第6名,再到2007年的第2名,今年更是首次榮登排行榜榜首,寶潔公司繼2007年排名有所下降之后,今年重返三甲,中國銀行與Google(谷歌)的名次繼續上升,今年首次進入前10
名;而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與百度在線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此次排名略有下降,未能進入前10名。另外,從企業性質來看,在Top5中,前4名均為國內企業;在Top10中,國內企業占6家,與2007年趨勢基本一致。總起來看,這十家企業在業界都享有很高聲譽,代表著各自行業的領先水平,堪稱實至名歸。
從Top50來看,2008年新上榜的企業和落榜企業各有11家,變化較大。
新上榜企業行業分布主要集中在汽車、金融、房地產與能源/化工等領域,這也與大學生今年的行業偏好趨勢基本一致。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在新上榜的11家企業中,國內企業占了7家,國內企業的吸引力在進步增強。
從進步迅速企業榜單來看,本土企業進步飛速。與2007年相比,有4家上升超過10位,分別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強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各上升了10、17、13、12位。
在本年度的調查中,TOP50上榜企業共涉及13個大的行業,行業分布與2007年相比有比較明顯的變化。
可以看出,2008年上榜企業的行業分布有如下特點:(1)與2007年相比,今年各行業的上榜企業數量有平均化的趨勢;(2)汽車、房地產與能源化工企業的數量增長迅速,2007年共有5家企業進入TOP50,而今年則有12家企業,增長率達到140%;(3)耐用消費品、快速消費品與互聯網企業數量有所下降,尤其是耐用消費品與快速消費品行業,與2007年相比,數量下降較多。
如圖2所示,在2008年度TOP50排行榜上,本土企業延續了近年來的增長勢頭,繼去年與外資企業勢均力敵之后,今年更是首次超過外資企業,占據28家。這個結果表明,本土企業/單位在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環境、福利待遇、人才培養等人力資源管理方面日益改善,在雇主品牌形象方面大大提升,在大學生群體中已經完全可以與外資企業匹敵。
本次調查排出了通訊/電信、計算機、互聯網、金融、房地產、汽車、耐用消費品、快速消費品、能源/化工等九大行業的前十名企業,以便于各企業了解自己在本行業內的排名情況。
CBCD模型得到進一步驗證
在2005年的調查研究中,中華英才網初步提出了最佳雇主的CBC模型(Compensation-Brand-CultureModel),認為大學生是從“全面薪酬”、“品牌實力”、“公司文化”三個維度對雇主進行評價的。在2007年的調查中,結合前兩年的數據累積和分析,對CBC模型進行了補充和調整,提出了CBCD模型(Compensation-Brand-Culture-Development Model),增加了“職業發展”因素。今年又對該模型作了進步的發展與驗證。首先,根據前期問卷編制階段聽取各方意見之后,在最佳雇主原因選項中增加了“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與“產品與服務品牌”;其次,對大學生選擇最佳雇主的原因進行了排序分析;最后,采用了驗證性因素分析,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采用結構方程,利用Amos軟件對最佳雇主CBCD模型結構進行驗證分析。
根據統計學要求(RMSEA<0.05,x2/df<10;NFI、IFI、RFI、TLI、CFI都大于0.90),四個因素能很好地對大學生心中的最佳雇主進行預測。最終的結果表明:選擇最佳雇主的18個原因條目能夠很好地測量所從屬的CBCD四個因子,而CBCD四個因子能夠比較理想地反映大學生在進行雇主選擇時的主要考慮因素。
根據以上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1)大學生一般是從薪酬福利(Compensation)、品牌實力(Brand)、公司文化(Culture)與職業發展(Development)四個大的方面對未來的雇主進行評價的;
(2)對于大學生選擇最佳雇主考慮的因素,CBCD四個維度的相對重要性為:薪酬福利>品牌實力>職業發展>公司文化;
(3)在薪酬福利維度方面,學生最關心的是“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
(4)在品牌實力方面,學生最關心的是“企業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5)在職業發展方面,學生最關心的是“培訓發展機會”;
(6)在公司文化方面,學生最關心的是“穩定的雇傭關系”。
大學生如何選擇最佳雇主?
今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將“OBOD模型”中的18項因素按照得分率大小排序,選擇最佳雇主第一名原因的總體分布就更加一目了然。
由圖4可以看出,在各選項中,選擇“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的人數百分比最高,達16.6%;其次是“企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15.7%)。“良好的工作條件與環境”和“培訓發展機會”分居三、四位,各占12.2%和12.1%。
這四個方面是大學生在選擇和評判自己心目中的最佳雇主時,最著重考慮的因素。個人獲得薪酬的多寡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個人的生存狀態,并且直接關系到社會經濟地位,企業在這方面的優勢增加了吸引人才的砝碼。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來說,擁有較多的培訓和發展機會、選擇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企業,對于個人職業發展裨益頗大,這不僅等同于在公司內部的晉升機會,還意味著在本行業領域內以及跨行業領域內更廣淘的發展機會。
“工作條件與環境”,這些條件體現了企業的員工關懷傾向,良好的工作條件與環境是提高員工工作滿意度的一個重要方面,學生在注重職業發展空間的同時,也更加注重工作的愉快感。“產品的創新水平和市場前景”排名第五,說明學生比較看重企業的長遠發展。
另外,“用人理念”和“晉升的空間”選擇的比例緊隨其后,從另外一個側面體現了大學生對個人職業發展的重視程度,學生可以依據企業的用人理念預期自己在企業內的發展空間以及企業可以為自己的職業發展所提供的資源與支持。
與2007年度的調查結果相比,選擇最佳雇主的原因去年排名第一的“培訓發展機會”今年跌出了前三名,被“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所取代,而在前兩年,“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排名只列第三,這說明隨著就業形式的日趨嚴峻,大學生的擇業觀更加現實。“工作條件與環境”在四次調查中名次上升明顯,今年更是進入了前三名,可見學生越來越關注環境和職業健康。“用人理念”和“晉升的空間”與個人關系緊密的項目仍然排在前八名內,與往年相比變化不大。
大學生擇業有何偏好?
在大學生偏好的企業性質選項中,選擇“外商獨資企業”的百分比仍然最高,達到27.8%,其次是“國有企業”和“中外合營企業”,分別為23.1%和21.1%。與2007年相比,希望進入“國有企業”的人數明顯增多,提高了接近6個百分點,而選擇“中外合營”與“外商獨資”企業的比例則有所下降,分別降低了5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