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發
改革作;文教學有多種途徑,從創新作文教學課型的角度來激發學生興趣,陶冶學生情操,進而提高學生寫作素養,不失為一種新的視角。
下面就作文教學的四種新課型作一點探討。
一、博覽助寫課
博覽助寫課,是以廣泛閱讀為主要方式,以古今中外名著的閱讀為重點內容,擴大學生閱讀視野、提升學生人文素養、促進學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種寫作指導課型。
閱讀對寫作的影響是巨大的,在學生廣泛閱讀的基礎上,我們應該把視線吸引到重點閱讀古今中外名著上。
怎樣指導學生閱讀名著呢?
大量記誦。對于名著,引導學生廣泛涉獵多記多背。為強化學生記誦,教師可組織“名著背誦(篇、首、段)”競賽或交流活動。還可引導學生開展“每日默寫”活動,要求學生將背誦過的名著中的詩文、句段工整地默寫到活頁紙上,一學期結束時裝訂成冊,學生給自己的“默寫集”編目錄。寫前言,配插圖,寫后記。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樂在其中,積累的量也會與日俱增,持之以恒,就會在大腦里建立起一個文化寶庫。
細膩品味。上面所讀所記都是他人之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為了避免學生作文時生搬硬套,老師還必須指導學生細心品味,仔細體會,讓學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文中語言所蘊含的深意。體會作者表情達意的技巧。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怎樣通過“博覽”來達到“助寫”的目的,作文指導中可采用如下三種方式:
1論述引用式。教師指導學生寫議論文可倡導學生用名著中的故事或者詩詞作為論證的材料,提升文章的品位。有一位同學發現不少家長替子女背書包這一現象后,寫了一篇題為《有感于家長背書包》的議論文,文中引用《紅樓夢》里的一個小故事,對此不良現象進行抨擊。文章寫道:
賈家的長女賈元春入皇宮被封為妃子后,皇家開恩,允許她元宵節回娘家探親。這一消息傳出,賈府大興土木,特意修建大觀園,并把園內布置得富麗堂皇。當元妃駕臨賈府時。她的祖母、生母都在大門恭候,父親還跪在她面前。此時的元妃不但不對這錯位現象感到天理不客,反而對父親指手劃腳地“叮囑”一番。做父親的競跪在女兒面前聆聽女兒的訓示。它反映的是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如今的父母過分地寵愛孩子,不也正是為“培育”公主、皇帝式的后代而甘當傭人嗎?
這篇文章發表以后,在家長中引起強烈的反響。如果這位同學沒有讀過《紅樓夢》能寫出這篇談古論今、有理有據、切中時弊的文章嗎?
2讀感評論式。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名著點評或評論活動,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寫作。有一位同學對《紅樓夢》進行了研讀,發現這部恢宏的巨著蘊含著深厚的思想,于是寫了一篇評論文章,題為《紅樓一夢》。下面是文章的一個片段:
《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曾說過他寫作的目的是要“使閩閣昭傳”。在他筆下。幾十個青年女性帶著一縷愁,一絲笑,一捧淚走近了我們。她們不僅是美麗的化身,而且個個都是在思想意志上獨立于蕓蕓眾生之外的人間精靈。她們被賈寶玉所愛,為曹雪芹所敬,亦被我們感慨萬千。在她們之中,有才華橫溢的林黛玉,有深藏不露的薛寶釵,有樂觀豪放的史湘云,……在封建禮教之下,她們本是不受尊重的“低賤之人”,可是曾雪芹這支妙筆卻如生花般地道出了她們的喜樂,她們的哀愁,使《紅樓夢》真正成為了一曲古代女性的壯美頌歌。
由此看出,作者對《紅樓夢》的研讀花了很深的功夫,她不僅熟悉原著內容,而且對人物的性格特點、命運遭遇以及寫作的藝術魅力進行了精要的評述。
3擬題導練式。為了促進學生閱讀名著并通過閱讀名著來促進寫作,教師可在作文命題時加以引導。筆者曾命過這樣一道作文題:文學名著中有許許多多的文學形象令我們難忘。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不乏許多類似的人。請以“生活中的一個文學形象”為內容寫一篇文章。于是同學們寫出了《我們班上的“林黛玉”》《新時代的“及時雨”》《曹操再生》《我心目中的王熙鳳》《我們宿舍的“葛朗臺”》《俺村的“阿Q”》等。文章寫得個性鮮明,形象豐滿,學生的寫作熱情得到激發,閱讀名著的熱情也驟然高漲。
二、體驗感悟課
所謂體驗,即親身經歷;所謂感悟,即有所感觸而領悟。體驗感悟課,是指親身參與實踐,用心去感受事物,用腦去思考問題,用情去表達生活的一種寫作指導課型。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和表現生活,讓學生面對美麗的大自然、復雜的社會和豐富的人生有自己的感觸和思考。
怎樣上好體驗感悟課。提高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與感悟的能力呢?
1學會觀察,體察世情。作文教學必須引導學生從觀察、體驗日常生活人手,培養學生的觀察意識和觀察能力。著名作家梁曉聲提到的一件事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梁老師的同學請他給正在讀高三的小孩輔導高考作文,梁老師要那個學生陪他去一趟商場,回來后問:“剛才在商場里有什么樣的事情或者什么樣的人使你留意過?”那個學生說,什么也沒看到。經過梁老師引導,那個學生全都想起來了:商場門口有用計算機算命的,有老同志買大蒜砍價的,商場里面有宰殺幼鴿的,還有一位殺黃鱔的女孩子殺完之后馬上洗干凈手,然后坐在板凳上背英語。梁老師認為,觀察應該成為作家一個本能的習慣。寫好一篇作文也需要這樣的能力。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現在中學生觀察意識缺失,面對豐富多彩的生活,他們視若無睹。教師要培養學生養成觀察的習慣,善于觀察,體察世情,洞察人心。
2創設情景。體驗生活。課堂上教師創設一個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通過體驗和感悟獲得語言運用的直接經驗,在此基礎上學生寫作就得心應手了。湖北省公安縣玉湖中學陳志老師執教“學習聲音的描寫”作文指導課,她首先出示自然界一些動物圖片的課件,并播放有關的音響資料,一下子把學生帶人趣味無窮的大自然的情境之中。然后引導學生發揮想象,感受聲音的美妙。在體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揭示出聲音描寫的方法。最后設置一個場景:暑假里,我們走進了深邃的山谷,來到了蔥蘢森林(播放多種動物鳴叫的音響課件)。要求學生用所學的方法寫一段描寫聲音的文字。下面是學生課堂上寫出的作文片段:
各種各樣的蟲鳴鳥啼在我耳邊回蕩,“咕咕,咕咕”“啾啾,啾啾”“吱吱,吱吱”……聽,那是黃鶯在歌唱,它像一位熟練的女高音,喝出婉轉柔和的曲子,令人不能不拍手叫好。那雄壯的聲音是誰哼唱的?哦,原來是一只老鷹,它的聲音使人充滿了力量。“吱吱”,這只小蟲的聲音如音樂家拉的小提琴。我雖然不知道它的名字,但肯定它是一位優秀的音樂家。“知——了”,一聽就知道它是蟬。它只會唱這一句歌詞!許多蟲、鳥的聲音在我耳朵里匯成了一支獨具特色的交響曲,它是多么令人陶醉!
3聯系實際,抒寫感悟。學生自身有一定的
生活體驗和生活積累,教師命題時應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才能撩起學生的寫作熱情,湖北省沙市中學徐善慧老師在學生跨進高二年級時,引導學生寫高一生活,讓學生抒寫真實的體驗和感受,效果極佳。作文題:——我的高一生活(要求在橫線上填一個感嘆詞)。學生填寫的詞語非常豐富:“噢”表示了解,“唉”表示無奈、苦惱,“喲”表示驚喜,“哈”表示快樂、得意,“啊”表示贊美、自豪,“咦”表示驚奇等等。學生的作文妙趣橫生。
4參與活動,積累素材。教師創造性地組織多項活動。為學生作文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如舉行演講會、朗誦會、辯論會、文學講座、學科興趣活動,還可指導學生自編小報,演課本劇,進行人物訪談等。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同時發掘生活中的寫作資源。積累素材,發展學生的創造力。
5走向社會,陶冶心靈。作文教學應該向社會生活打開一扇窗,讓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走向大自然。讓學生深入社會生活,開展社會調查,接觸人民群眾,增強學生關心社會、親近人民、熱愛自然、愛護生命的意識,培養學生情操,陶冶學生美好的心靈。
三、思路拓展課
思路,是一種比喻的說法。任何一篇文章都會循著一定的路子寫下去,從文章來說,就是文路;從作者的思想來說,則是思路。思而有路,表明作者的思想有條理性、規律性。思路是作者寫作過程中思維活動的軌跡。
思路拓展課。是對學生重點進行寫作思維的訓練,通過訓練,幫助學生撥開迷霧,看清方向,讓學生達到開闊眼界、拓寬思路的目的。
1突破思維定勢,進行多向思維訓練。當人們的思維活動長期沿著一種方式進行的時候,其思維結果往往成為一種固定的模式,這就是所謂的思維定勢。思維定勢對于創造性寫作是一種障礙。作文要反映繽紛多彩的人生、社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就必須突破思維定勢。突破思維定勢的一種有效方法,就是指導學生進行多角度思維。比如有這樣一道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英國前首相勞合,喬治有一個習慣——隨手關上身后的門。有一天,喬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們每經過一扇門,喬治總是隨手把門關上。“你有必要把這些門關上嗎?”朋友很是納悶。
“哦。當然有這個必要。”喬治微笑著說。“我這一生都在關我身后的門。你知道,這是必須做的事。當你關門時,也將過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還是讓人懊惱的失誤,然后,你又可以重新開始。”
朋友聽后,陷入了沉思。喬治正是憑著這種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登上了英國首相的位置。
要求:請根據你對以上材料的理解和體會,自選角度。寫一篇作文。
在這則材料中,“身后的門”可以理解為“過去的生活”,關掉身后的門意味著“拋開既往,開創未來”。寫作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多向思維訓練。指導學生多向立意:①關上身后的門,才可以更專注地走前方的路;②放下昨天的包袱,才可以輕裝前進;③悔恨昨天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只有把目光投向今天或明天才能創造更為美好的未來;④讓每一天都成為新的起點,把每一天當做新生命的開始,會有助于人生價值的實現;⑤把過去的事忘懷,做好現在的我,不浪費現在的時間,才能創造我的幸福明天。這樣一來,學生的思路就開闊了。
2全面認識事物,進行辯證思維訓練。對某一種事物用辯證的觀點去分析就會避免分析問題的片面性和表面化。比如《樹木·森林·氣候》就是一道頗能引發和訓練學生辯證思維的作文題。文題由三個概念構成。引導學生認真研究三者之間的關系,就抓住了立意說理的關鍵。“樹木”與“森林”是同類,二者之間是個體與群體的關系。即事物量的關系;單株樹木或少量樹木不能影響氣候,一片森林的形成會使氣候變得更好,“森林”與“氣候”是條件與結果的關系,即量變引起了質變。樹木、森林、氣候不僅有順向影響,還有逆向聯系,即氣候反過來也影響森林的形成、樹木的成長。聯系類似的社會現象如個人、集體、社會風氣等,把概念之間的關系說清楚,問題也就分析透徹了。
辯證思維是其他思維的基礎,學生一旦有了較強的辯證思維能力,析事說理的能力就會大大增強。再如《人與路》《逆境與成才》《自卑·自信·自強》等,只要我們重視這類題目的辯證思維價值,有意引導學生去辯證地思考,就會拓展寫作思路,寫出意蘊深刻的文章來。
四、自主寫作課
自主寫作課,是指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作用,培養學生自主作文能力,使學生寫作個性得到充分展示的一種寫作指導課型。
中學作文教學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存在著一種傾向,就是按照統一要求的作文過多,讓學生自主作文太少。統一作文自然有它便利的一面,比如有利于教師的統一輔導、統一批改、統一評講,也能使作文教學體現出一定的系統性。但統一作文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作文要求上的“齊步走”“一刀切”。學生是有差異的,統一作文對有些學生是不公平的。作文教學不盡如人意。出現低效的局面,與作文的大一統教學不無關系。要改變這種狀態,必須轉變觀念,把統一作文與學生自主作文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內因——學生的“自主”作用。
提倡學生自主命題作文,寫自由作文,寫觀察日記、周記,是學生自主寫作的好方法。
實踐自主寫作課型,有著深遠的教改意義。主要表現在:1充分體現學生寫作的主體性。葉圣陶先生說:“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設語文課以訓練之。最終目的為: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2充分尊重學生的寫作個性。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如果說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那么寫作同樣也是。通過自主寫作,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個性追求,形成學生的個性品質,學生就會將他們的表現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盡情地釋放出來。3充分解放學生的思想。自主寫作有利于學生擺脫思想束縛,解放他們的大腦、眼睛、嘴巴和他們的雙手,讓他們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寫什么就寫什么。這樣才會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還原出作文的“本真”來。
自主寫作課型的實施,要重視如下幾個問題:
第一,培養學生自我控制能力。自主不是放任。自主,關鍵在于自覺和主動。教師要培養學生自主的能力,教會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主學習,持之以恒,形成習慣。
第二,教師要加強指導。指導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明確目標,提出階段寫作的基本任務,增強學生自主寫作的計劃性和目的性;二是從宏觀上加以引導,定期舉行一些專題講座,給學生指明方向;三是注意“糾偏”,及時糾正自主寫作中出現的偏差。
第三,經常給學生提供反饋、交流的機會。教師要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寫作氛圍,讓每一位學生在自主寫作的過程中相互切磋,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增強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四種課型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關聯相互滲透,有時交互為用。作文教學的新課型還有許多,筆者在此先拋其“磚”,以期引出更多的“玉”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