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ny
在孩子和世界之間,媽媽是橋梁,是船,是彩虹閃亮的兩端;在世界和孩子之間,媽媽是港灣,是帆,是纜繩忠實的牽絆。
每一個孩子都是媽媽帶到世界上來的,每一個孩子最先看見的,都是媽媽眼里的世界。
不妨為孩子再打開一扇窗、一扇門吧,讓孩子們用童年的眼睛,看見這個美麗的世界。
讓這個世界更多的美麗,在孩子們的眼睛里循序綻開……
生活,就是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看世界的方式:聽音樂會,看芭蕾舞表演
孩子的藝術細胞是需要從小培養的,
某個特定的日子里,帶寶寶去現場感受藝術的氛圍,也許會成為他生命里的一次重要事件。
音樂會
“在寶寶大腦發育的過程中,聆聽音樂將會增加中樞神經系統的聯系通道,在孩童時期,如果父母忽視音樂的作用或讓其順其自然的話,那么就會錯過許多開發寶寶大腦潛能的機會。” 一位西方兒童教育學家如是說。
1.花點時間給孩子聽聽不同樂器演奏出來的曲子,講講不同種類的音樂知識和一些著名作曲家的故事,激發孩子對音樂的興趣。
2.從朋友那兒或是圖書館里借些磁帶或光碟,或者自己買一些音樂光碟,放給孩子聽,讓孩子對音樂有個初步的印象。
3.音樂還有一些額外的好處,研究表明多聽音樂可以提高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如果沒有機會去聽交響樂,可以去聽電影音樂演奏會、民樂演奏會等等。一些專家認為,人也許天生具有對音樂反映的生理基礎。當父母用“父母愛語”對寶寶說話時,他們的語言出現如音樂一般優美的韻律,它富含旋律,音調稍高,這種語言形式是寶寶最喜歡的。在父母用這種悅耳的聲音為孩子展示音樂魅力的過程中,他們之間的情感紐帶也就相伴而生了。 要讓孩子感覺到音樂的“好聽”,還要讓孩子學著體會音樂中傳達的感情。應該鼓勵孩子充分地聯想和想象:美麗的草原、繁華的街道、潺潺的小溪,小白兔找朋友、小熊坐飛機……不要用大人的思維限制他們,我們的寶寶不光能聽懂小曲子,通過講解,像交響故事《彼得與狼》([蘇]普羅可菲耶夫)、組曲《動物聯歡節》([法]圣.桑),甚至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和交響樂《沃爾塔瓦河》([捷]斯美塔那)這樣的大型樂曲,寶寶照樣能聽得津津有味。
4.爸爸媽媽可以從小就讓寶寶接觸音樂,從唱童謠、催眠曲給寶寶聽開始,讓寶寶習慣音樂的節奏性與旋律性;然后可以教寶寶唱歌,陪寶寶聽各種音樂。除了人為的音樂外,爸爸媽媽還可以帶寶寶傾聽自然的聲音;例如,到郊外踏青時,可以引導寶寶靜心聆賞鳥叫聲、流水聲、風吹過樹林的聲音等等,體會大自然的音樂。平時讓寶寶多聽各種聲音之余,也可常以發問的方式要寶寶辨別各種聲音,培養對聲音的辨識力。
5.如果讓你的孩子早些時候接觸音樂,他可能會一輩子喜歡上音樂。帶寶寶去聽音樂會吧,體驗臨場演出的震撼與感動。爸爸媽媽平時與寶寶聽音樂時,也可以分享彼此對這些曲子的感覺,互相啟發更深層的欣賞角度。但是,在聽音樂會前一定要做足功課,讓孩子了解盡可能多的背景知識,盡可能把深奧的藝術講的生動活潑有趣。
TIPS:音樂選擇要慎重,盡量選擇溫和、舒緩、輕快的曲子,堅決杜絕搖滾類的流行音樂,這類音樂在分貝很高的情況下(超過70分貝),就會使寶寶的聽力系統受損,不利于他們聽力系統的正常發育。
芭蕾舞演出
1.如果可以的話,帶孩子去看芭蕾舞表演,比如《拇指姑娘》、《胡桃夾子》、《天鵝湖》、《美人魚》、《睡美人》、《白雪公主》等,這在大部分城市都可以看到,國內外很多知名的表演團體都會定期在一些城市有演出,爸爸媽媽們可以關注相關的海報和票務網上的信息。在表演開始之前,要讓孩子了解芭蕾舞劇的背景故事。
2.讓孩子再一次感受到音樂的重要性以及它那充滿魔力的場面——穿上漂亮衣服去聽音樂、看芭蕾,然后還去美妙的地方喝茶。
3.看演出時最好坐在走道邊上,因為你可能會提早退場。有一些孩子可能只能堅持看半場演出,這沒有關系,你的目的只是讓孩子有一次美好的回憶,而不是比誰坐得久。
4.在高檔的劇院里設有包廂。你可以考慮花錢租一個包廂,這樣你的孩子就可以在里面隨將會很樂意坐在自己的包廂里——因為這樣可以增添一些更有趣的經歷。
5.記著把入場券和演出的相關資料收集下來,做為孩子成長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