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我是一名孕婦,聽說可以對胎兒進行撫摸胎教。請問撫摸胎教有什么講究?
A:胎兒不僅需要優美的音樂和父母親昵的語言,還需要父母的肢體接觸,而接觸的方法就是撫摸胎兒。
孕婦平臥在床上,全身放松,先用手來回在腹部撫摸胎兒,然后做一些輕壓和拍打的動作,給胎兒以觸覺上的刺激,胎兒會漸漸對你的動作做出反應,如身體移動、手腳轉動以及踢腳等。合理的撫摸,拍打就好象每天給胎兒做體操,對胎兒的身心發育很有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1撫摸胎教的時間不宜過長,應每天做2~3次,每次5分鐘左右。
2撫摸及觸壓胎寶貝的身體時,一定要動作輕柔,不可用力。
3觸摸時如果遇到胎寶貝“拳打腳踢”,應馬上停止,可能預示著胎寶貝不舒服了。
4有習慣性流產、早產史、產前出血及早期宮縮者,不宜進行撫摸胎教。
5孕媽咪在中后期常會出現不規律宮縮,即腹部一陣陣變硬,這時不宜再做撫摸胎教,以免引起早產,可多采用音樂或語言胎教。
Q:幾天前,我妻子剛剛分娩,醫院給新生兒做了篩查,請具體講解一下苯丙酮尿癥是怎么回事?
A: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中,明文提出要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即在孩子一出世,在足跟取一滴血進行化驗,根據我國目前條件,列入篩查的項目有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癥,在南方地區還要作蠶豆病篩查。
苯丙酮尿癥(PKU)是一種遺傳性代謝障礙疾病,苯丙酮尿癥患者無法將食物中大部分的苯丙氨酸正常轉化為酪氨酸,卻異化為苯丙酮酸,使患者尿中出現苯丙酮酸,當體內積聚過多的苯丙酮酸和苯丙氨酸時,會嚴重影響神經系統發育,導致智力低下。
若能在嬰兒出生不久就確診治療,絕大多數患兒的身心將得到正常的發育,智力亦可達到正常人的水平。但根據衛生部臨檢中心對各省區PKU篩查情況的不完全統計,全年篩查率不到1%,PKU患兒查出率僅有7.75%。
目前我國PKU篩查率較低,治療更落后于篩查,雖然目前治療PKU的藥食實現了國產化,使篩查后發現的孩子有望康復,但相對發達國家而言,我國在嬰兒出生缺陷的預防和治療上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
Q:我兒子出生45天了,發現他的小蛋蛋一大一小,真不知該怎么辦?
A:有些男嬰的睪丸一大一小,或者雙側都比正常男嬰的睪丸大,摸上去較硬,如果你用手電筒照是透亮的,這就是俗稱的“水蛋”,醫學上叫睪丸鞘膜積液。
如果積液在睪丸周圍與腹腔不通,為非交通性睪丸鞘膜積液,如果液體和腹腔相通,也就是說豎抱嬰兒時增大,平臥時變小,則為交通性睪丸鞘膜積液;如果在睪丸上方,還有一個單獨的囊腫,那就是精索鞘膜積液。
新生兒期大多數是非交通性鞘膜積液,多在兩歲內自然吸收。如果兩歲后仍不吸收,甚至增大,或屬于上述的后兩種情況,就應去請小兒外科醫生診治,以便決定合適的處理。
由于遺傳素質、營養等因素影響,兩側睪丸大小可有一定的差異,有的大些,有的稍小些,有輕微的差別是正常的,一般來講右側睪丸略大于左側。你可以注意一下兩側睪丸的軟硬是否一樣,正常的睪丸質地硬韌而有一定的彈性,硬而沒有彈性,應考慮腫瘤或纖維化的可能性,而過于柔軟則表明內部組織可能遭到破壞。
Q:我想知道小嬰兒最愛聽的是什么聲音?
A:嬰兒當然最愛聽媽媽的聲音。早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他就天天聽著媽媽心臟的搏動聲,伴著媽媽充滿憧憬的歌聲成長,出生后也是媽媽第一個與寶寶說話。在以后的養育過程中,媽媽無微不至地照顧他,無論是喂奶,還是換尿布、洗澡,媽媽都會輕聲地與他說話、逗笑。逐漸地孩子與母親產生了感情聯結:依戀。
嬰兒只要聽到媽媽的聲音,就會高興,感到安全和滿足,因為他最喜歡聽到媽媽的聲音。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吹?,當小兒哭鬧時,只要他最親愛的媽媽一叫他,他很快就會停止哭聲,轉頭去找他的媽媽??梢?,嬰兒是多么喜歡媽媽的聲音啊!
因此,媽媽應多和孩子說話、唱歌、逗笑,使嬰兒情緒愉快,產生和發展健康的依戀,促進他心理的正常發育,同時促進語言理解能力的發展,為語言的表達打下基礎。當媽媽忙于家務活,暫時沒時間陪孩子玩時,可將媽媽對他說的話和唱的歌用錄音機錄下來。打開并放在他身邊,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最好還是由媽媽面對面地與嬰兒說話、交流。
Q:寶貝5個月了,一直消化功能很正常,可自從這幾天添加了蛋黃、蔬菜粥和魚泥后,大便就開始變稀、發綠,還拉起了肚子,寶貝為什么卻出現了消化不良?
A:寶貝在添加輔食后大便稀、發綠,可能是輔食添加得有點過急、過多,超出了胃腸的消化能力所引起。給寶貝添加輔食切不可一下子添加好幾種,一定要按照寶貝的營養需求和消化能力,從一種開始逐漸增加到多種。一開始,只能先給寶貝單獨添加一種與月齡相宜的輔食,一般在嘗試3~4天或1周后,觀察寶貝消化得很好,排便也正常,再讓寶貝嘗試另一種新輔食。不然,很容易使寶貝的嬌嫩的胃腸不適應,出現消化不良。
Q:嬰兒舌苔發白是何原因?
A:這是正?,F象,舌苔發白是因為嬰兒吃了奶粉后留下的,如果單吃母乳就不會有這種現象,而且這樣舌苔發白不會影響嬰兒的情緒。
由于吃的奶粉多于母乳,大便會顯得干燥,而且相隔時間比較長,也是正常的,也不是因為上火的原因,請不要擔心,可以給孩子吃一些“媽咪愛”,會有所改善。如果孩子的精神很好,對于這些小問題就不用擔心,如果實在不放心就帶孩子到醫生那里聽取一些建議,會有好處的,或者看一些關于嬰兒日常的書籍。
Q:請問寶寶幾個月大才可以坐飛機?
A:航空公司規定新生嬰兒出生不足14天不能坐飛機。由于新生兒的抵抗力差,呼吸功能不完善,咽鼓管又較短,鼻咽部常有粘液阻塞,飛機升降時氣壓變化大,對身體刺激大,新生兒又不會作吞咽動作,難以保持鼓膜內外壓力平衡,因此,對嬰兒乘坐飛機要有一定的限制條件。
大于14天的寶寶在起飛或降落時父母可以給他抓個東西咬(比如磨牙棒),或是給他吃奶,吞咽能減輕耳膜受壓。當然,如果他睡著了最好。
Q:寶寶眼屎多怎么辦?
A:眼屎多是因為寶寶的免疫功能尚未健全,結膜上皮和淋巴組織還未發育完全,加上缺乏淚液分泌的緣故,一旦被細菌感染,極易發生結膜炎,使分泌物(眼屎)增多。
當然,也有一部分寶寶患結膜炎是由于母親患有子宮頸炎、陰道炎等疾病,在分娩期間因眼部感染而發生結膜炎。
在治療時,必須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用藥。對細菌引起的結膜炎去有條件的醫院進行眼屎涂片化驗,確定細菌的種類,并針對性地選用抗生素眼藥水或眼膏局部治療,但最終確診和治療要取決于細菌的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結果。
Q:兒童護齒早打算
A:資料表明,一歲以前,幼兒乳牙齲齒的患病率就開始直線上升,因此,一旦乳牙破齦而出,就應該給乳牙擦澡,即刷牙。
在嬰幼兒早期,父母可在喂奶、喂食后,立即用食指包紗布蘸凈水擦拭牙面。當乳牙萌出較多后,可由父母代為用牙刷刷牙。當寶寶長到三歲左右時,父母可讓孩子嘗試著自己刷牙,并對其刷牙的方式方法進行指導,但別忘了選用適合寶寶年齡的牙刷。
等寶寶入學了就可以放手讓他們自己進行口腔保健了嗎,不行,牙科保健專家們希望,父母仍然能夠經常對孩子進行刷牙方法的指導,以提高刷牙的效果。
那么,家長如何對付不愛刷牙的孩子呢。當催促、責罵、講各種不刷牙的后果都無濟于事時,就把小淘氣交給牙科大夫去處理吧。讓牙科大夫檢查他的牙齒,并告訴他不刷牙的后果。在這種時候,大夫的話往往比父母更有權威性和震懾力。
Q:多大的兒童應該吃打蟲藥?
A:大多數驅蟲藥服用后,需經肝臟分解代謝或經腎臟排泄。2歲以下的小寶寶肝、腎等器官發育尚不完善,尤其是肝臟內的各類消化酶分泌量較少,不足以消化所有的食物,有的藥物會操作嬌嫩的肝、腎臟,因此驅蟲藥多標明嬰兒禁服或慎服字樣。
孩子是很多家庭生活的中心,許多家長,特別是老人,當孩子肚子痛、夜間磨牙、臉上有蟲斑樣皮膚病或面黃肌瘦時,就認為該給孩子驅蟲了。往往未經檢查便盲目給孩子服用驅蟲藥,不見蟲體排出,又再服,這是極為錯誤的。實際上,消化不良、腸炎等疾病也會引起腹痛,上呼吸道感染、牙痛、做夢吃東西也會引起夜間磨牙等現象。
因此,對兒童來說,必須經過化驗大便,弄清體內有無寄生蟲,有哪種寄生蟲,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是很有必要的。盲目自行驅蟲,不僅可使寄生蟲增加耐藥性,給以后驅蟲增加困難,還有可能因為驅蟲不當使蛔蟲竄進膽道引起急性膽道蛔蟲癥。況且常用的驅蟲藥都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肝腎功能不好、脾胃虛弱、急性發熱的兒童,更不能隨便使用。
總之,兒童用藥須慎之又慎,家長一定要注意觀察,盡量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應發生。
Q:寶寶四歲多,那天出去玩回來時鼻子出血了,請問怎么辦?
A:兒童鼻子出血除了空氣干燥因素外,現在多數兒童偏食,只愛吃肉,不愛吃蔬菜,營養攝入不全面,以至于造成血管脆性增加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有的孩子有不良習慣,如使勁地搓揉鼻子,導致鼻中小血管破裂。也有的和疾病有關,如血液病、發熱、咳嗽等。以下方式可以較為有效地預防或制止兒童鼻出血:
1、糾正孩子偏食的習慣,多喝水,多吃蔬菜,合理科學地安排孩子的飲食。
2、晚問孩子發生鼻呼吸不暢,可用溫水或藥膏、藥液潤鼻,而千萬不能摳挖鼻腔。
3、一旦發生鼻出血,可以用干凈的脫脂棉充填鼻腔止血,如沒有脫脂棉也可用手指壓迫鼻翼兩側5分鐘。
4、讓鼻出血的兒童低頭(注意不是仰頭)并舉起上肢,以增加上腔靜脈的回心血量,從而減少鼻腔供血以達到止血的目的。
5、鼻出血后,用冷毛巾敷鼻部而使鼻血管收縮。
6、在干燥季節,對有鼻出血史的孩子,家庭應備有金霉素眼藥膏,每天可在鼻腔內均勻地涂抹,以滋潤鼻粘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