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文華,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斯坦福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后在好萊塢研修電影,曾任美國迪斯尼公司臺灣分公司企劃經理。
告訴你一個秘密:從小到大,我都是為自己。搶最好的研究所、最好的公司、最好的女友、最好的基金。這樣走來,到38歲,我終于達到了社會和我對自己的期望:名校學位、外商公司總經理、漂亮聰明的女友、獲利豐厚的基金。但令我驚訝的是……我并不快樂。天啊,從來沒人告訴我們:當一切都得到后,感覺竟如此boring!
boring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除了自己,一無所有。100%只有自己的生活,就像100%的檸檬汁,令人反胃。
很多煩惱,都是因為我們的自我太強,把自己無限膨脹,看不到自己以外的人和事。分手痛苦,因為她離開“我”了。工作挫折,因為老板可能會fire“我”。家人吵架,因為爸媽都不了解“我”。朋友絕交,因為他做了對不起“我”的事。
“我”這只怪獸跟在身后,我變成驚弓之鳥。事事為自己考慮,時時為自己算計。算計著每一個動作,能不能為自己帶來名或利。開始幾年,這很過癮。久了之后,變得空虛??仗撘膊皇且驗槊缓?,而是因為到了某種程度,再多的算計或努力,也不能帶來名利。
空虛多了,最后會窒息。所以38歲那年,我替自己人工呼吸。
我辭去了總經理職位,重新學習人生。我迷失了一年,一事無成。唯一的收獲,是留了胡子,并且從習慣到喜歡別人的忽視。
但這并沒有讓我真正解脫。真正讓我甩掉那只怪獸,是在一年前,我和趨勢科技的董事長張明正創辦“若水公司”,開始做公益。做了一年,坦白說,我還沒造福任何人,只造福了自己。因為做公益,我可以暫時忘掉自己、只想別人。忘掉自己、只想別人,就像脫光了衣服,輕松舒適。
“若水”有幸感召了一些人。一位年輕朋友說他要加入若水,并且愿意因此放棄到美國念書。
我說:“你發神經?。 ?/p>
他困惑地看著我,我平靜地對他說:“你有機會到美國念書,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你應該去,練就一身本領。最好畢業后在美國做幾年事,把世界一流的東西學到手。更重要的是要賺一點錢,因為將來做公益的薪水不高。這樣將來你回來,才能放手一搏,大干一場!到時候不是你加入我的公司,而是我加入你的公司!”
“可是我現在就想獻身公益!”
“你剛畢業,能做什么?你現在去做公益,只能付出勞力,搞不好還礙手礙腳。你到江湖上混一圈,將來會有更大的貢獻。”
“可是我要改變世界,幫助人群。”
“大部分立志要改變世界的人,最后都憤世嫉俗。很多立志要幫助別人的人,往往是越幫越忙。你真的要改變世界,先把資產負債表學好。真的要幫助別人,先充實自己!做公益比賺錢還難,你連賺錢都做不到,怎么做公益? ”
“可是,你不是說要忘掉自己嗎?”
“你要先有自己,才能忘掉自己?!?/p>
改變世界不是學術辯論,只靠滿腔熱血和思緒清晰。改變世界是要打敗“現狀”這個敵人,要打敗敵人,你必須先與敵人共枕。
所以卷起袖子,跳進染缸吧!去挑燈夜戰,瘋狂學習。去爭權奪利,壯大自己。在這過程中,你也許忙得沒有時間濟弱扶困,沒關系,你忙你的,但我希望你偶爾手下留情,給些余地。
假如你真的做了不義之事,希望你記在自己的賬上。有一天,當你38歲,或更早,功成名就,感到窒息了,拿出賬本,和這一路累積的財富和功力,然后忘掉自己,做一些利他的事。也許你會因此得到快樂,而進一步改變自己。